崔永紅 陳曉靜
教育中不妨來點“不公平”
——特殊學生的教育方法略談
崔永紅1陳曉靜2
公平是指教師處理班級事務(wù)和學生問題時,不偏袒任何一方,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做到不偏愛、不歧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每個學生平等地施教。對教師來說,公平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師德的重要依據(jù)。教師因為公平而受到學生的尊敬,然而,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適時來點“不公平”,不僅能激起學生的自我意識,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公平;自我意識;教育方法;班主任
今年教師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時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chǔ),要不斷促進教育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苯逃绞侨说娜姘l(fā)展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客觀要求。[1]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說到底,就是以人為本。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公平就是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做到不偏愛、不歧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每個學生平等地施教。但在對待特殊學生時,班主任適時來點“不公平”,反而更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當然這里所說的不公平,并不是對學生的歧視、侮辱,更不是以威脅、恐嚇甚至暴力等方式對待學生,而是班主任對待特殊學生的一種特殊的策略與教育藝術(shù)。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有時候,班主任的正面說教無法發(fā)揮作用,這時適度的“不公平”或許就是激起學生強烈自我意識的突破口,就是“對癥”的“良藥”,可以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問題與不足,從而喚起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2]
W是班上的一個特殊存在,課堂上,他累了就酣然大睡,精神好了就找人說話,別人不理他,就自己玩手機。下課后,他一般不做作業(yè),逼急了就搶別人的作業(yè)來抄。任憑班主任怎么苦口婆心地說教,W都毫無起色。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也毫無辦法,氣得直掉淚。班主任把他送到學生處,主任說了一大堆道理后,問他:“今后打算怎么做?”他卻問:“你剛才說什么了?我一句也沒聽見?!睂τ谶@樣一個軟硬不吃,讓人傷透腦筋的學生,班主任的一視同仁、“不放棄任何一個”的態(tài)度,似乎不起任何作用。此時,我決定采取“冷落”的處理方法,只要他不惹出大麻煩,就暫且由著他“自生自滅”好了。好多次,他與同學起矛盾,我都只批評教育其他學生,對他則冷眼旁觀,不置可否。在被“冷落”一段時間以后,他漸漸地沉不住氣,開始悄悄地觀察我。終于有一天,他悄悄地在作業(yè)本里夾了一張紙條給我:“老師,你是不是永遠都不愿理我了?你不理我,同學們也就都不愿和我在一起了;爸爸媽媽也整天唉聲嘆氣,不愿理睬我;以前的班主任幾乎天天說我,我沒覺得什么,可你現(xiàn)在這樣冷落我,我真受不了了,我是不是太讓你失望了?老師,不要拋棄我,行嗎?給我一次機會吧!”
看到這個留言,我知道我對他的“冷處理”和“不公平對待”起作用了。我意識到在這個學生的教育問題上,教育的契機出現(xiàn)了。我及時給予他這樣的回復(fù):“小伙子,機會是你自己給的!我很為你高興,因為我發(fā)現(xiàn)你正在努力把握機會!希望看到你更大的改變?!弊源耍琖真的一點點地變了,變得愛學習、愛勞動、懂禮貌了。
教師對學生的公平對待,要考慮到當時的實際情況,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對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的學生,需要更多的呵護;對膽小怕事的學生,需要多鼓勵,多鍛煉;對驕傲自滿的學生,需要正面引導(dǎo);對學習成績不理想、自覺性不夠的學生,需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需要培養(yǎng)他們不斷進取,超越自我的精神。[3]在適度的“不公平”中體現(xiàn)真正的公平,往往會起到最積極的教育作用。
L是一個父母離異的學生,他性格孤僻、經(jīng)常遲到、拖欠作業(yè)、撒謊。針對L的實際情況,我經(jīng)常鼓勵他努力學習,不要自卑,與同學友好相處;而且注意不傷害他的自尊心,課堂上經(jīng)常讓他回答問題,有什么集體活動都動員他積極參加。在教師的幫助下,他進步很快。有一年學期結(jié)束前,班級要評選各種積極分子,當我提出選L為“學習積極分子”時,立刻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這不公平,比他表現(xiàn)好的同學多了去了。”當時我沒有立刻反駁他們,只是笑笑說:“為什么這樣做,老師今天不會給大家答案,大家回去可以幫我想想原因,想好了明天給我答復(fù)?!钡诙焐险n時,講臺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你的不公平是對的,我們理解你,支持你!就讓L作為學習積極分子吧!”在我的影響下,全班對L也“不公平”起來,學習上幫助他,活動時邀請他參加。L變得活潑了、自信了,班上大掃除的臟活、累活他搶著做,哪位同學有困難,他總是盡最大努力去幫忙。
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guān)注與規(guī)范。教育要回歸簡單,不急功近利,不去透支學生的興趣、愛好、天賦,讓教育散發(fā)出快樂的“味道”。面對學生,我們需要的是耐心與等待。慢,需要平和;慢,需要細致;慢,需要耐心;慢,需要寬容。[4]
一次,學習委員告訴我,班上有五位學生一直沒有完成我布置的作業(yè)。我找到這幾個學生,詢問原因,他們表示自己智力差、記憶力差,對數(shù)學不感興趣。我知道他們肯定又是因為沉迷于游戲,把學習放到腦后去了。平時他們的作業(yè)也是馬馬虎虎,應(yīng)付了事。而只要一提到電腦游戲,他們個個口若懸河。有了以往的教訓(xùn),我知道對付這五只“小懶蟲”,用普通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須好好敲打他們一下。
于是,我決定利用班會課在班上舉辦一次辯論賽,我把辯題定為“中學生玩網(wǎng)絡(luò)游戲的利與弊”,我要求辯手必須精通網(wǎng)絡(luò)游戲、思維敏捷、口才好、記憶力強,我先讓符合這些條件的學生毛遂自薦,然后由師生共同評定。果然這五個“小游戲蟲”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我假裝沒看見,后來一個“小游戲蟲”急了,他猛地站起來說:“老師,我們的實力最強,為什么不選我們?”“規(guī)定的條件你們都符合嗎?你們的記憶力那么差,智商那么低,這么難的辯論賽你們也行?難道之前你們是騙我的?”學生一下子被揭了底,很不好意思地撓著頭。當然,后來我讓他參與到了活動中來,這次辯論會開得有聲有色,獲得了空前的成功。遭遇了此次“不公平”,他們再也不愿承認自己“智商低”了,而是開始積極、主動地學習。
我們的教育對象不是機器,而是有血有肉、有頭腦的活生生的人。對于不同學生出現(xiàn)的不同問題,我們要本著一顆愛心,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采取靈活機動的教育方法,[5]在適度的“不公平”中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公平,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宋運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8).
[2]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關(guān)注生命:從故事中讀出的教育意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3]伍新春.讓學校德育煥發(fā)生機[J].江蘇教育,2009(5).
[4]沈潔.有效批評中的心理效應(yīng)[J].班主任之友,2010(3).
[5]班華.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G635.1
A
1005-6009(2016)58-0034-02
1.崔永紅,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江陰,214433)教師,高級教師,無錫市學科帶頭人;2.陳曉靜,江蘇省江陰市夏港實驗小學(江蘇江陰,214433)教師,一級教師,無錫市班主任工作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