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觀點一:禮儀是一種尊重
禮儀作為人際交往的一項重要技能,對于人一生的發(fā)展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而禮儀最重要的內(nèi)涵則是尊重。禮儀是對自己的尊重,對身邊人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而禮儀的最高境界就是尊重生命,因為相互的尊重來自對方的一種情、一種意。日本人對禮節(jié)很在意,所以他們時常會鞠躬、微笑。其實鞠躬很累,你鞠過躬之后你就知道什么是尊敬。正是你對別人的尊敬,才讓你有了這種行為。而微笑則是一種禮儀的表現(xiàn),表達你對他人的友好和尊重。禮儀在內(nèi)是思想道德,是對他人的尊敬;在外是指行為規(guī)范,儀表。于是,禮儀就成為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一種敬重他人、美化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準則及程序。
觀點二:禮儀應作為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一個部分
生涯規(guī)劃的目的是喚醒學生對于人生的一種控制,將人生發(fā)展軌跡永遠掌控在你自己手中。從而有能力去提升自己、改變自己。禮儀是學生畢生都會用到的素質(zhì),因此,對禮儀的學習應是非常直接的學習,并要引起直接的行為改變。對于禮儀規(guī)范,學生們并不陌生,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卻很難做到,因為他總覺得那是學校、社會強加給他的一些附屬品。因此要讓學生明白,禮儀其實就是人性的一種表達方式,一種非常自然的內(nèi)化的過程,也是人與野獸的一個本質(zhì)區(qū)別,從而讓學生明白禮儀的重要性。
觀點一:以禮儀去教育、感化學生
在學生交往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應該用禮儀去彌補。比如說,下課后男生之間會起哄,甚至動手打起架來,事后,教師應找這些同學單獨去交流,讓他們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以及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對事件進行剖析,以一個小事情作為契機,然后讓全班同學受到教育;或者對喜歡說臟話的男生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讓其他同學去提醒他、感染他,或者教師親自去陪伴他,讓他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同時用班集體的這種氛圍去影響、約束學生的行為,從而讓他們逐漸地習得禮儀。
觀點二:學校文化首先要對學生有禮儀,然后才能要求學生有禮儀
學校應用一種文化的氛圍來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因此,學校首先要對學生有禮儀,尊重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內(nèi)心的變化。如在洗手間放一些公用的手紙,在餐廳設置“一米線”,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學校的尊重,從而慢慢習得“禮儀”的概念。有人認為,在洗手間放公用手紙,學生會不珍惜,會亂拿亂用,在餐廳設置“一米線”,學生很難去遵守,其實不然。只要學校給予學生一定的信任,學生也一定會給予我們回報。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慢慢養(yǎng)成這些禮儀習慣。
觀點三:禮儀教育要與時俱進
禮儀活動還要有真實感和美感,要喚起學生對美的向往,對美的追求;還要有認同感與時代感,解決禮儀教育與時俱進的問題。教師們認為禮儀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學生也許并不那么認為,他們認為這是繁文縟節(jié)。因此,學校應積極思考,哪些禮節(jié)更貼近時代和生活,哪些是今天生活所需要的,進而去發(fā)揚這些禮儀文化,這樣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學??梢酝ㄟ^心理課、班會課、晨會等活動,消除學生心理上的誤解,并給予他們一定的方法指導。
觀點四:禮儀教育應注重實踐
學生的禮儀是在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來完成的,而禮儀教育不應該死盯著未成年人,更重要的是教師和學校。尤其是有些教師常常會忽略某些禮儀細節(jié),更忽略了對禮儀的實踐。因此,教師應以身作則,將禮儀落實在實踐的過程中,做到禮儀 “來源于生活,立足于細節(jié),落實于實踐”。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民主的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實踐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