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包橋小學 薛 芬
提高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江蘇省昆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包橋小學 薛 芬
古詩詞教學要積極探索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入情入境,學得情趣盎然。
古詩詞 教學策略
由于古詩詞語言簡練,意象深刻,內(nèi)容上也因年代久遠,與現(xiàn)代生活差距較大,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往往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教師要積極探索多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入情入境,學得情趣盎然,不斷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中國的古詩詞源遠流長。由于年代久遠,加之其凝練的語言,對于現(xiàn)在的小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要想理解古詩詞,誦讀必不可少。讀,是學習古詩詞的基礎。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弊x準、讀通、讀順是誦讀古詩詞的前提。古詩詞,講究韻律平仄,節(jié)奏鮮明。五言和七言詩在停頓上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只有把古詩詞讀正確,有節(jié)奏,學生才能對古詩詞的內(nèi)容有初步的感受。隨著學生對詩詞的內(nèi)容不斷深入地理解,誦讀的要求也應不斷提高。因而,入情入境,是古詩詞誦讀的又一境界。讓學生通過一定的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再現(xiàn)詩詞表現(xiàn)的情境,直抒詩人的情懷,應當是誦讀追求的至高境界。有情,有感,有滋,有味,學生在誦讀中積累、內(nèi)化。在誦讀中,讓中華文化的根脈傳承和發(fā)展。
誦讀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活潑有趣的。曾經(jīng)聽過一位陳老師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誦讀方法讓師生們津津樂道。同一首詩,他采用評書式誦讀、快板式誦讀、兒歌式誦讀……每一種誦讀都各具特色。在陳老師的示范指導下,學生興致勃勃,不亦樂乎地沉浸到誦讀古詩詞的天地中,同時也在誦讀中感悟到了古詩詞別樣的魅力。
配樂誦讀也是課堂上師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誦讀方式。在或輕柔,或婉轉,或鏗鏘的音樂聲中,學生緩緩吟誦出詩文,就有如潺潺的溪流滋潤著大家的心田。都說藝術的相通的,有音樂渲染的誦讀,更能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出古詩詞的情韻。
在古詩詞課堂上,學生在不斷地誦讀中學會了斷句,學會了理解詞句,從而領略了詩詞描繪的無限風光,走進了詩詞中鮮活人物的內(nèi)心。誦讀就像催化劑,讓難以咀嚼的古詩詞變得有滋有味了。
古詩詞語言凝練,意象深刻,短短幾十個字卻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涵。學生要進入古詩詞所描繪的情境,想象就是一座有效的橋梁。
在《望廬山瀑布》一課的教學時,老師讓學生置身在廬山之中,分別想象在遠處和近處所看到的瀑布景象。在想象中,學生和詩人同游廬山,那瀑布“掛前川”和“銀河落九天”奇景隨著想象走到了學生的眼前,走進了學生的內(nèi)心。
再如《示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陸游是怎樣囑咐兒子的?他會囑咐些什么?在想象中,學生仿佛來到了詩人陸游的病床前,聽到了詩人句句泣血的叮囑:“兒啊,為父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但我最放不下的是國家還沒有統(tǒng)一。等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中原的那一天,在祭拜祖先的時候,你一定要告訴我啊……”此時,學生已經(jīng)穿越了時空,詩人陸游的愛國情懷與學生的心緊緊地貼在了一起。
在想象中,放飛的不僅是學生的思維、語言,還有美好的心靈和情感。
如果說想像拉近了學生與詩人之間的距離,那么動筆練寫則把詩中蘊含的豐富情境,詩人隱藏的內(nèi)心感受,學生的閱讀體驗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
如何巧妙練筆?就要學會抓住詩詞中的空白點。如《尋隱者不遇》一文中,詩人賈島拜訪的隱者什么相貌,作者沒寫;“我”懷著怎樣的心情而來,作者沒寫;“我”問了童子哪些問題,作者仍舊沒寫。寥寥20字,只寫了童子的回答。教師在教學時,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動筆練寫詩人與童子的對話。學生在練寫中,讓詩的意境越來越清晰、豐厚起來。詩人的情感變化也更加明朗、細膩起來了。
《游園不值》一詩中,也有這樣的空白點:“一枝紅杏出墻來”,那么園中的景色會是怎樣的呢?教師可抓住這個點讓學生寫一寫。學生通過描寫園內(nèi)春意盎然的景色,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積累,同時也會得到富有哲理的啟示:“滿園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
在古詩詞教學中,抓住空白點進行有效的練筆訓練,使古詩詞的內(nèi)容更加豐潤,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一首詩描繪的是一個場景,如果將多個相關聯(lián)的場景結合在一起,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妒緝骸方虒W,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陸游內(nèi)心的情感,不僅拓展了金兵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時代背景,還補充閱讀了宋代詩人林升創(chuàng)作的《題臨安邸》,讓學生跨越時空,看到統(tǒng)治者過著怎樣花天酒地的生活。這樣步步深入,學生不僅體會到了詩人內(nèi)心的悲傷,還有凄苦的悲痛,甚至內(nèi)心的悲憤,學生與詩人的情感也在拓展中不斷地升華。
在我國的古詩詞中,田園詩占了不少的部分,這些田園詩詞中除了部分單純地描繪了田園風光外,不少詩詞中則暗含著詩人的志向情懷。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這一點,教師的拓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從字面上看描寫的是農(nóng)村一家五口人清貧而安逸的幸福生活,但翻開辛棄疾的生平我們不難看出,這個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在晚年寫這首詞時,無不包含著壯志未酬的心酸。對于時代背景的拓展,有利于學生詩詞表達情感的把握。另外,同一類別詩詞如果在學習時也能相互拓展,互為補充,也能讓學生體會到詩詞不同的表達特點。同是送別詩,有的情意綿綿,有的奔放豪氣,有的含蓄委婉……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小學古詩詞的課堂里,我們既要注重誦讀,又要關注讀寫結合、巧妙練筆,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古詩詞讀透,讀深,讀厚,讓古詩詞在學生的心田里生根、發(fā)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