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揚,郭曉欣
(1.大連教育學院 學歷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1;2.瓦房店市體育運動學校,遼寧 瓦房店 116300)
?
新媒體環(huán)境下輔導員育人工作的思考
馮 揚1,郭曉欣2*
(1.大連教育學院 學歷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1;2.瓦房店市體育運動學校,遼寧 瓦房店 116300)
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為高校輔導員工作提供了機遇與挑戰(zhàn)。文章結合該背景,從理論、文化、情感、實踐四個領域提出輔導員育人工作的新思路。
新媒體;輔導員;育人
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chuàng)新形態(tài)的媒體。它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tài)和媒體形態(tài)。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帶動著各行各業(yè)理念與行為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高等教育領域,新媒體已經成為思想和知識傳播的重要途徑,拓展了師生學習生活的空間,為高校教學與管理搭建了更加廣闊的平臺。新媒體環(huán)境的巨大沖擊,為高校輔導員工作提供了挑戰(zhàn)和機遇,如何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全面提升輔導員的素質能力與駕馭水平,在更廣闊的層面上深入開展育人工作,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1.提供了廣闊平臺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方式,也豐富和拓展了高校宣傳教育方式。與傳統(tǒng)媒介相比,新媒體的特性與優(yōu)勢為輔導員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機遇。從傳播模式看,新媒體使得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為多樣和廣闊,輔導員的教育和交流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和便捷;從傳播內容看,新媒體的強大搜索功能提供了海量信息,這就使得教育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從導向功能看,由于新媒體的交互性、共享性、個性化,學生樂于接受和參與,這也使得輔導員的溝通效果大大增強。
2.豐富了教育手段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微信、博客、QQ等新媒體形式,越來越受到青年學生的關注和青睞[1]。如今,新媒體已滲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改變著學生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這些手段可以幫助輔導員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情況、生活困難,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給予幫助和解決。輔導員可以通過博文等形式開展思政教育,弘揚正能量,就學生關心的共同話題搭建平臺進行交流;可以開展多樣化的互聯網活動,豐富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可以通過彼此關注,加強交流,增進師生的情感。
3.提升了時效性
新媒體的即時性和便捷性,大大地提高了輔導員工作的時效性。一方面,它使得信息的傳遞方式變得方便快捷,師生間可以第一時間接收處理彼此信息,使得事件的處理速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它使得師生的溝通無處不在,極大地消除了時空的限制,師生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極大地提升了工作的時效性。
1.開放性沖擊學生“三觀教育”
新媒體的全球性、開放性、共享性帶來了豐富而多元化的信息,這些信息良莠并存,夾雜著一些色情、暴力、賭博等腐朽思想,嚴重干擾了大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認知,致使部分學生信仰缺乏,“三觀教育”出現問題。這就給輔導員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怎樣在豐富開放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中,大浪淘沙,有效占領思想、輿論、宣傳的高地,成為輔導員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2.虛擬性誘發(fā)學生心理危機
新媒體的交流具有很強的虛擬性,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人在現實中達不到的訴求體驗。這種體驗,使得依賴性和沉溺性不斷增強,這也是部分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重要原因。沉迷網絡打亂作息規(guī)律,影響學習生活,引起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等生理反應。這種文字、圖片、符號的取代,致使人與人的情感交流疏離,誘發(fā)各種心理危機。
3.多元性對教師權威提出挑戰(zhàn)
新媒體帶來豐富的多元化信息,使得師生可以同步進行學習并獲取新知,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對教師在知識上的依賴程度,顛覆了傳統(tǒng)教育工作者的權威。同時,大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能夠以更豐富的途徑獲取新知,而一些年紀較大的教師往往對新媒體的使用掌握較慢,面對海量信息和學生多樣化的提問需求,有時感覺力不從心。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個人素質能力與知識水平,以便更好地應對學生的新問題。
1.理論育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載體建設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輔導員應不斷拓展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空間,以信息化為載體,將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賦予新的表現形式,逐步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理論體系[2]。一方面,輔導員要努力構建完善的互聯網教育平臺,通過時事新聞網、思政教育網、文化活動網等建設,拓展思政學習獲知的途徑,以科學先進的思想進一步武裝學生,弘揚正能量、主旋律;另一方面,輔導員應通過學生的自交流媒體,搭建討論平臺,就熱點、時政和身邊、成長的話題進行探討,利用新媒體圖片、視頻等多樣化資源,豐富傳統(tǒng)的班團會形式,隨時隨地、生動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
2.文化育人——利用慕課豐富學生思政教育內容
伴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慕課作為一種新涌現出來的在線課程,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和青睞。通俗地說,慕課是大規(guī)模的網絡開放課程。這種開放課程,突破了傳統(tǒng)的知識獲取途徑,便于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輔導員應有效利用這一契機,組織引導學生了解慕課,關注慕課,學習慕課,充分利用這一平臺,豐富思政教育、通識課程、專業(yè)理論、興趣所長,有效利用這一新媒體形式,促進學生知識深度和廣度的拓展。
3.情感育人——開展“工作室”加強心理健康指導,構建成長互動平臺
情感育人,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育人形式。新媒體的出現,也為輔導員情感育人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從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的評選可以看出,“工作室”“自媒體”“微空間”等建設,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與關注,已成為情感育人的重要載體平臺。通過這種媒體平臺的搭建,輔導員能夠更好地加強與學生的思想交流把控、心理疏導影響,及時發(fā)現學生情感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輔導員應當有效發(fā)掘利用這一媒體優(yōu)勢,施情感教育于其中,加強心理健康指導,構建成長互助平臺,從而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禮儀素養(yǎng)教育、職業(yè)生涯教育,培養(yǎng)學生完善健全的人格。
4.實踐育人——通過新媒體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形式
新媒體在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形式上,也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輔導員可以依托各類媒介推廣宣傳校園文化,通過網絡貼吧、網站等載體傳唱校歌、宣揚校訓,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貫穿育人全過程;以重要節(jié)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動為契機,集中開展特色鮮明、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校園文化活動;可以通過“黨員驛站”加強引領,弘揚主旋律;建立“創(chuàng)客E家”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業(yè)意識和熱情;利用大數據做好社會實踐調研分析。
總之,輔導員應充分結合院校特點和學生需求,有效利用新媒體,努力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校園氛圍,提升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發(fā)揮新媒體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1]唐緒軍.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42-68.
[2]張麓麓.新媒體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J].中國報業(yè),2014(1):25-27.
[責任編輯:知然]
Reflection on Counselors'Cultivation Duty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
FENG Yang1,GUO Xiao-xin2
(1.Diploma Education Center,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2.Wafangdian Sports School,Dalian,116300,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ollege counselors.Based on the backgroun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about counselors'cultivation dut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culture,emotion and practice.
new media;counselor;cultivation
G641
A
1008-388X(2016)02-0066-02
2016-04-20
馮揚(1981-),女,吉林通化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