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羽
(大連教育學院 高中教師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1)
?
高中物理導學案問題設計原則與案例分析
宋小羽
(大連教育學院 高中教師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1)
導學案一般包括預習案、探究案和課后案三部分,都涉及到問題的設計。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問題的設計是關鍵,是靈魂,決定了導學案的優(yōu)劣。教師進行導學案的問題設計要遵守情境化、層次化和探究性原則。
情境化就是教師將知識用具體、恰當?shù)那榫吵尸F(xiàn)在學生面前,通過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徜徉在自主學習的海洋。學案中問題的設置,要結合物理學科特點,把生活情境融入課堂,真正實現(xiàn)“生活中的物理、物理中的生活”的新課改理念。好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案例分析一:萬有引力的復習
方案一:簡單復習知識點。例如,提問一些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敘述開普勒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及適用條件。
方案二:以具有思維含量問題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嫦娥二號”衛(wèi)星實施了降軌控制,衛(wèi)星成功進入高度為100公里的極月圓軌道。完成在軌測試后,衛(wèi)星在A點進入橢圓軌道,對嫦娥三號預選登陸區(qū)域(虹灣)進行高清成像,并驗證快速測定軌道等技術。嫦娥二號變軌軌道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經(jīng)過圓軌道B點時的速率大于它經(jīng)過橢圓軌道上A點時的速率
B.在圓軌道運行周期T1小于它在橢圓軌道運行周期T2
C.在圓軌道上經(jīng)過B點和在橢圓軌道上經(jīng)過A點時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在圓軌道上經(jīng)過B點和在橢圓軌道上經(jīng)過A點時的機械能相等
圖1
方案二以問題為載體,把要讓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融入問題情境中,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這樣教師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學生聽課的目的性更強,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為概念性和規(guī)律性的知識,僅停留在知道和背誦的階段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在應用它解決問題時才能確定理解得是否正確。
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不同,因此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教師要對所講授的知識,設計分層問題讓學生探究,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去自主探究,獲取知識。下面以人教版的選修3-1中第一章靜電場的第3節(jié)中的電場強度概念的建立為例加以說明。
案例分析二:電場強度概念的建立
根據(jù)(人教版3-1)教材第5頁中的演示實驗1.2-1(如圖2)對懸掛起來的帶電小球受到帶電金屬球A的靜電力,設計如下三個問題。
問題1:什么是場源電荷?什么是試探電荷?對試探電荷有什么要求?
設計意圖:引入場源電荷,即產(chǎn)生電場的電荷;引入試探電荷。
問題2: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是如何定義的?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的方向是如何規(guī)定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電場強度定義方法:比值定義法。為下一問題打下伏筆。
問題3: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與放入的試探電荷有關嗎?能不能說電場強度與F成正比,與q成反比?
設計意圖:強調比值定義的物理量的特點;強調電場強度的電場本身屬性,與試探電荷的有無以及大小無關。
學案中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教師在設疑時應考慮學生學習的個性差異,關注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弄清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教學中做到由舊知識帶動新知識。這樣學生在彼此聯(lián)系中,既加強了對舊知識的鞏固,又喚起了對新知識的渴求。
圖2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導學案設計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提出的問題不要只有唯一答案,要能讓學生提出多種解決方案。在教學中不要把知識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豐富和完善,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案例分析三:“伏安法”測電阻
如果所給器材中缺少電壓表或電流表(或量程不合適)時,有如下可能的變式結構。
表1 “伏安法”測電阻的變式結構
問題的設計要具有探究性,要能轉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定勢,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和素材,使探究成為可能。
[責任編輯: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