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賓虹小學 劉 君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課前三分鐘,有效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浙江省金華市賓虹小學 劉 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讀寫”輕“聽說”的問題,很多教師認為,讀寫是“主要任務”,關系到班級學生的成績;聽說是“次要任務”,反正考試考不到,練不練無關緊要,如此觀念下的課堂就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學生上課最怕的就是“說”,有的說不清楚,有的就是知道了也一言不發(fā),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說”的訓練。再加上英語本來就缺少語言環(huán)境,這些因素導致學生更加不愿開口說英語。而新課程改革要求一切以學生為主,把舞臺還給學生,改變“滿堂灌”的課堂。這就需要廣大教師敢于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換角色,多充當聆聽者,將課堂這個舞臺真正交到學生手中,為他們創(chuàng)設最好的語言環(huán)境。于是筆者就嘗試了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從而使這樣的“課堂教學改革嘗試”能夠更大地發(fā)揮積極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每個孩子。不僅從思想上重視“生本課堂”,更從行動上做到“把課堂還給孩子”。本文主要從課前三分鐘的幾種形式來講述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自我介紹對不同年級有相應的變化,三年級讓他們說簡單的句子,例如:Hello, I’m...(姓名)I like...(顏色)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的不斷增加,鼓勵學生把已學過的知識加入其中,例如:Hello, I’m...(姓名)I like...(顏色、動物)I’m from...(地方)My family has ...people.My father/ mother is...(描述自己家庭成員)漸漸的往上加句子,充實內容。這樣的自我介紹不僅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下圖是學生自我介紹的書面稿,雖然從中會有一些小問題,但我們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才獲得成長。
課文朗讀聽上去很簡單,只需會讀課文就可以。但是要求遠沒有那么容易,不僅要求孩子會讀課文,還要學會模仿光盤中的語音語調,讓孩子感受原滋原味地道的英語。展示者表演結束之后,讓其他孩子進行評價,哪些地方模仿的好,哪些地方需要再改進。在展示準備過程中,讓孩子學會用心聽英語,用心讀英語。在聆聽與評價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傾聽與模仿,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說說唱唱一直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課前三分鐘展示也不例外。對于學習程度偏弱的學生,本人鼓勵他們選一首課內英文歌演唱,第一次展示孩子們都顯得很害羞,但是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孩子們就會漸漸樹立起自信心。教師的表揚以及同學們贊許的目光是給他們最好的一劑良藥。而對于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本人則鼓勵他們學習課外英文歌曲,題材不限,兒童歌曲、流行歌曲都行。像一些很熟悉的歌曲《A little love》《Big big world》深受大家喜歡,還有一些難度較大的《Let it go》《You raise me up》等,雖然有些地方唱的并不那么完美,但他們的勇氣、膽量著實讓我佩服。課前唱英語歌不僅可以增添英語課堂氣氛,還使學生有一種能唱英文歌而產生的自豪感,增強學好英語的信心,讓他們更樂于學習和主動學習。
小學生好動愛玩,樂于接受新奇、有趣的事物,喜歡有挑戰(zhàn)性和競爭性的活動,趣味游戲滿足了孩子們的需求。這也是讓學生體驗當老師的一回經歷。孩子們會采取一些平時上課老師愛玩的,比如英語單詞接龍游戲,單詞競猜,聽指令做動作,看口型說單詞等等;也會自己想出一些新奇好玩又具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比如你來比劃我來猜,還有當下流行的撕名牌(在同學背后貼上單詞卡,撕掉對方的名牌并能讀出來的同學獲勝)等等。在游戲的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增添了英語學習的樂趣,引發(fā)求知欲望。
PEP教材中每個單元最后部分都有一個story time。這部分不像Let’s talk只有短短的幾句話,它有相對課文而言較長的篇幅以及多個角色,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表演,課文內容可以適當增減。每個小組都有一名組長,由該組長進行合理的分工,遵循人人參與的原則。有一次表演Story time拔蘿卜的內容,孩子們自己竟然制作了小動物的頭飾,還讓一名學生當蘿卜,有兩位同學的英語朗讀不是很好,但是在小組長一句一句耐心的教導下,他們把這個小故事演的有聲有色,其余人都抱以熱烈的掌聲,雖然表演的時間很短,但那兩名同學覺得學英語原來也可以這樣的有趣,上課舉手發(fā)言積極多了,并且在組長的幫助下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英語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使有的同學從厭學英語轉變到樂學英語。隨著改革發(fā)展的趨勢,“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無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從表面上看是浪費了一些教學時間,但是卻有著更為廣闊的外延,也必將會有更豐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費宗芳.利用課前三分鐘 英語學習不枯燥.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4(7)
【3】裴鳳江.談“課前三分鐘”活動.教學與研究,2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