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寶樹
食量,是指人攝取食物的能力,俗稱“飯量”,或可說一個人一頓飯能吃多少。如一頓吃一碗飯和一頓吃兩碗飯相比,吃兩碗的人的飯量大于吃一碗的人的兩倍。民諺說:“人是鐵,飯是鋼?!钡顺燥堃膊⒎鞘嵌喽嘤?,而應該是“適量為上”。
如何感知一個人的食量,是否吃得過量,通常有三種方法:一是每天早晨起床前,雙手緊握、攥拳, 如果覺得吃力,且有發(fā)脹的感覺,表明昨晚可能吃得過多了。原因是體內(nèi)的細胞組織吸收了過剩的營養(yǎng)后,未能完全消耗,而呈現(xiàn)脹滿,會產(chǎn)生如上的感覺。二是睡覺時流口水也表明飯吃得過飽。長時間晚飯過量,舌頭在夜間會出現(xiàn)腫脹,甚至帶有血痕。如果此時面對鏡子照一照,還會發(fā)現(xiàn)舌頭呈淺紫色,且伴有口臭。三是覺得口干,舌頭活動不靈,同樣也是食量過多的表現(xiàn)。因為血液中的營養(yǎng)太多,會使體內(nèi)消化腺的分泌自動減少,唾液也跟著減少,于是有了這些癥狀。當人們的飯量超過需要的程度,就會口舌發(fā)干、睡眠質量欠佳,排除維生素缺少的原因,通常就是胃腸因負擔過重而引起的反應異常。這些反應提示應當及時控制晚餐的食量。
老年人飯量大,吃得多。什么飯食都一樣,且歷來是如此,身體又沒有其他不適,這當然是身體素質好。反之,平日飯量并不大,而突然食欲轉旺,飯量大增,吃過后,很快又感覺饑餓,還得吃,這就要警惕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癥或糖尿病的可能,應該做血糖檢測。
對于老年人,除節(jié)日歡宴或對心儀的美味貪吃外,通常食量過多情況并不常有。相反的是,食量過少,或漸進性減少的情況并不少見。日本國際醫(yī)療福祉大學三田醫(yī)院消化道研究部門近年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食量縮減,甚至銳減,有兩大人群,一是演藝界追求瘦身的中青年女性;另一是潛伏病灶而未察覺的老年人。對于后者,國內(nèi)醫(yī)學界的臨床調研報告顯示,常見導致食量減少的疾病有:
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液分泌功能下降、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等,都可造成食欲不振,進而出現(xiàn)胃痛、胃燒灼感或反酸等癥狀。需要經(jīng)消化內(nèi)科醫(yī)生檢查,明確診斷后再對癥治療。
精神性疾病。食欲是由腦部來控制的,生活工作壓力大,睡眠不好,都會對食欲有影響。厭食癥就是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因體形發(fā)胖、情緒低落而過分節(jié)食、拒食,造成體重下降、營養(yǎng)不良,均屬于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需要精神科醫(yī)生檢查確診。
心臟類疾病。心功能不全時,胃腸道供血不足,消化能力下降,引起食量減少;另外,胃腸道內(nèi)血管的淤血會抑制食欲,導致飯量下降。嚴重冠心病導致心衰,食欲差,飯量小,身體消瘦;因為胃腸道水腫,患肺心病者的食量會下降明顯,甚至出現(xiàn)腹脹;不典型的心肌梗死者,出現(xiàn)的唯一不適就是食量驟減。
肝膽類疾病。肝功能不好者,往往食量欠佳。胰腺腫瘤病的前期表現(xiàn)就是食量下降和體態(tài)消瘦。
缺微量元素。缺鐵性貧血、缺鋅等會導致食量減少,以老年人多見,驗血查微量元素即可診斷。有些老年人喜喝濃茶,也會造成體內(nèi)維生素B1的缺乏,引發(fā)食量下降,體質衰弱。
腦血管疾病。腦出血或腦血栓都會使大腦供血不足,引起食量減少。這些都急需到腦系科檢查確診,對癥治療。
惡性腫瘤。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食量明顯減少,體態(tài)呈現(xiàn)進行性消瘦,一般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癥狀之一,它即是某些腫瘤的首發(fā)癥狀,也可能是腫瘤晚期的癥狀。除此之外,食量銳減也是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等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早期癥狀。食量銳減往往導致機體代謝亢進,體溫持續(xù)升高,蛋白質大量分解,面容軀體日漸消瘦。
老年人飯量小,一般無關緊要,但需保持營養(yǎng)均衡。如何才能做到,可從以下幾方面予以關注:
食物多樣,谷物為主。平衡膳食必須保持全面營養(yǎng)。谷物和薯類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食物纖維及維生素B族;動物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維生素A;豆制品提供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食物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A;果蔬食物提供食物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等;植物油、淀粉、糖、酒提供熱量和維生素E及不飽和脂肪酸。
多吃果蔬,兼顧薯類。深色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優(yōu)于淺色蔬菜,是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葉酸、礦物質及食物纖維、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來源;水果含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益于保護心血管、增強抗病能力。
每天喝奶,多吃豆類。補充優(yōu)質蛋白、鈣質及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族及煙酸,利于維持膳食平衡。
經(jīng)常吃魚、禽、蛋、瘦肉。這些食物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高,補充了植物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肉類中鐵的利用較好。魚類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日益減退,難以消化吸收所吃的全部食物,如果每頓飯食量過多,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心、腎的負擔。但吃得過少,會使攝入的營養(yǎng)不足,不符合機體的正常消耗,出現(xiàn)饑餓、頭暈、乏力、胃痛等不適癥狀。最佳選擇是少食多餐,每天吃四頓飯。一天四頓飯的時間可以這樣安排:早餐和午餐的間隔時間較短,午餐和晚餐的間隔時間較長。這樣可以把晚餐提前,再加一點夜宵。如8點早餐、12點午餐、下午4點晚餐、晚8點吃夜宵。老年人習慣于早睡早起,可把早餐再提前到7點、11點午餐、下午3點加餐、6點晚餐。倘晚餐稍晚在7點,午后4點則加一次下午茶。每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選用動物食材和植物食材要有一定比例。按食量分配,四餐的比例為2∶4∶2∶3。每餐宜吃八成飽。美國新澤西州拉特格斯大學的研究小組曾對多家老人院的餐廳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食量與餐具有關??刂朴貌腿说氖沉?,宜選用直徑10英寸的盤子和5英寸的碗,盛入70%的食物即可。老年人所用的碗碟餐具,應考慮與食量匹配相宜,這是保障老年人食量與健康的條件之一。
英國學者本·富蘭克林有句名言:“唯有節(jié)制食欲、控制食量的人,才能獲得健康長壽?!庇擦餍幸痪涿裰V:“飲食有節(jié)制的人,可以一輩子不生病?!边@些都一語道出了“食量與健康”的依存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