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偉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含義、類別及特征的闡述,明確了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管理的內涵及流程,進而對高速公路BOT項目的主要風險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BOT;風險管理
一、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簡介
(一)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的含義及類別
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在項目目標既定的條件下,由于系統(tǒng)行為的不確定性給項目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常見的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有:通貨膨脹風險、設計方案變更風險、成本費用超支風險、政策風險、完工風險、生產技術風險、經營管理風險、市場風險、不可抗力風險等[1]。
(二)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的特征
1、復雜性:以BOT模式融資建設的高速公路,一般而言其投資規(guī)模較大、建設周期及特許經營期較長。在這一較長的特許權期內,高速公路項目遭遇政治、經濟等外部環(huán)境風險的概率增大、復雜程度增加。另外,高速公路BOT項目的項目公司是基于一系列協議書上的、由多個參與方組成的商業(yè)組織,從項目的設計、融資、建設、運營到移交給政府的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會由不同的參與方負責完成,其間涉及到的參與者及風險承擔者眾多,而各個參與者均需通過利益博弈進行風險分擔,這無疑增加了項目風險分擔的復雜性。
2、階段性:在BOT項目建設-運營-移交的不同階段,由于參與方的不同,項目風險呈現出非常明顯的階段性。
(1)在建設開發(fā)階段,完工風險是項目面臨的主要風險。如在此階段項目遭遇拆遷、特殊技術難題等問題,都有可能引發(fā)完工風險。
(2)在生產運營階段,市場風險是項目面臨的主要風險。具體的高速公路項目,由于可行性報告中對車流量的樂觀估計,很可能引發(fā)項目此階段的市場風險。
(3)在項目移交后,運營維護風險則是政府部門面臨的主要風險。由于此階段高速公路修理及養(yǎng)護費用的增加,政府部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及人力管理運營項目,很有可能造成入不敷出的現象。
3、政策性:高速公路項目關系到社會公眾利益,政府部門在簽訂高速公路BOT項目特許權協議時會為自身保留一定的行政特權,即政府部門可以在其需要的時候單方面對合同進行變更。此外,一些政府性的法律法規(guī)也會增加BOT項目風險的政策性。
二、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管理的內涵及流程
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管理是指:項目利益相關者通過對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的識別、分析和評估,揭示高速公路BOT項目面臨的各類風險的過程,并根據BOT項目及項目執(zhí)行組織的特點,采用多種技術、工具和管理方法,對高速公路BOT項目所涉及的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與管理,以盡可能少的成本保證項目的實施,確保高速公路BOT項目整體目標的實現[2]。
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管理的流程具體包括:
1、風險識別。通過對風險的初步了解,找出風險產生的原因,并對其可能產生的后果做出定性分析。
2、風險分析。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種。通過對已識別風險進行分類,分析出每種風險是否對項目目標產生影響,并確定出每一種風險的驅動因素。
3、風險評估。通過對風險因素的分析,估算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及其影響程度,進而得出主要風險因素;明確項目整體風險水平,為如何應對此類風險提供科學依據。
4、風險應對。有控制法和財務法兩種。前者是指在項目風險發(fā)生之前,盡可能低將項目損失降到最低;后者是指在風險發(fā)生且造成損失后,運用各類財務工具對損失進行補償,以盡快恢復項目建設運營。
三、高速公路BOT項目主要風險分析
(一)項目建設開發(fā)階段的風險
此階段的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因項目實際建設成本超過預算成本而造成的成本超支風險。
2、因未能按要求完成項目的建設而造成的完工風險。此階段風險通常由項目公司承擔。為了償還貸款并實現項目的投資回報,傾向于風險規(guī)避的項目公司通常會通過“交鑰匙”合同將風險轉移[3]。同樣,總承包商為了實現建設開發(fā)階段風險的轉移,會采用競爭機制來選擇盡可能符合條件的子承包商。此階段的風險對于政府部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項目移交后的質量會因建造的不合格而難以保證;公眾利益會因項目未能順利完工而難以實現。
(二)項目車流量難以預期的風險
由于外部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及影響較多,即使沒有競爭性項目,高速公路項目的車流量也很難預測。倘若項目的實際車流量低于預測車流量,項目公司將承擔較大的商業(yè)風險;相反,政府部門則需承擔了一定的社會效益上的損失。
(三)項目競爭性風險
高速公路BOT項目的競爭性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在當前項目車流量尚未飽和時,競爭性項目的投入運營無疑會影響當前項目的車流量。
2、與當前項目相關的競爭性項目的收費水平降低,甚至取消收費,或者與本項目的收費標準調整不同步,都有可能導致項目車流量的減少。
項目公司在特許期內對高速公路BOT項目的經營是具有一定壟斷性質的,但其仍需面對其他道路的競爭。高速公路作為一種服務性的產品,缺乏一定的市場退出機制,即一旦高速公路項目與其它項目形成競爭關系,這種影響將會是長期的,而這種長期的影響很有可能導致項目商業(yè)運作的失敗。
在高速公路項目中,政府部門更為關注項目建設所帶來的稅收增長等其它利益,而不單純考慮甚至有時不考慮項目本身的商業(yè)收益。然而作為項目公司,其在決定是否投資高速公路項目時,最關心的卻是項目本身能夠帶來的投資回報。二者在決策基礎上的這種不同,極有可能造成一條高速公路的車流量還未飽和時,政府部門就開始籌劃新的競爭性項目的現象。
(四)項目運營維護風險
高速公路BOT項目運營維護風險的根本在于政府部門和項目公司的利益趨向不同。前者關心的是高速公路BOT項目移交時運營是否良好,技術是否過時,是否能為公眾提供預期的、高質量的服務;而后者則更為關注項目本身的投資收益,即如何最小化項目的運營成本而最大化項目的運營收入。因此項目公司是不具備積極性提高項目服務質量的,尤其在特許期將滿時,受利益驅使,項目公司更愿意通過降低項目的維護成本來增加自身的投資回報,這極有可能導致項目移交后維護費用的大幅度增加。(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行政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秀偉.公路建設BOT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長安大學碩士論文.2010.
[2]羅麗萍.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管理問題研究[M].中南大學.2009.
[3]汪輝.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