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潔
摘要:物權法是我國重要的法律,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的體現(xiàn),新的物權法開始規(guī)定專門對于占有的保護,但是因為是我國對于占有不太重視,所以目前對于占有保護的水平也是有限的。我國目前對于占有的保護主要體現(xiàn)在實體法上面,像債權、物權保護這樣,但是僅是實體法上面的保護并不能完整的保護占有權,想要真正保護占有,那么就需要在程序法上面對占有進行保護,構建占有之訴不僅是占有保護的進度也是對我國物權法的完善。
關鍵詞:占有;占有保護
一、占有保護的意義
我們從原始社會進化而來,從那時候起物就成為人們支配的主要內容,也是以這種方式大家獲得了生產生活所需,這種占有和使用的物的能力使得人類得以存活。概括來說占有具有意志性、排他性以及強力性這些特征。雖然一般情況下通過物權和債權的保護就可以實現(xiàn)對于占有事實的保護,但是與本權保護相比,單純的占有保護更加的高效,便捷。這樣就避免了首先證明本權存在這一問題。另一方面在對于財產秩序的確認和保護中,占有制度也體現(xiàn)著重要的功能,具體來說就是在交易時,交易中的相對人只要證明自己現(xiàn)時的占有動產,那么受讓人就可以依此而進行交易,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二、我國對于占有保護的現(xiàn)狀
我國確立占有保護制度是在我國國情的基礎上結合羅馬法和日耳曼法制定的①物權法的保護和債權法的保護是我國主要的對于占有保護的制度。
物權法保護。
首先,我國物權法保護需要有對于占有的侵害。侵奪占有和妨害占有這兩種方式是目前在實踐的過程中對于占有侵害的主要方式。例如搶奪、盜竊他人財產,就屬于侵奪占有,即以積極的不法行為侵奪占有物,使占有人全部或者部分喪失占有。另外,即使占有輔助人向占有人表明想要占有的意思從而成為占有人的,這也構成侵奪。妨害占有是指以前面所述的方式以外的手法,讓占有人對占有物不能夠順利的進行管理。例如,在別人的領土上面傾倒垃圾或者在被人的過道上停放車輛等行為。侵奪占有和占有妨害都屬于事實上的判斷,并不是法律價值尺度上的判斷,所以這種行為不以主觀上面的故意或者過失為要件,是否具有行為能力也在所不問,只有占有人具有意思表示能力即可。
其次,我國物權法保護需要違背占有人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中首先需要說明一種阻卻事由,即占有人同意侵害人對于其所屬物品的侵害的,侵害人因此而侵害了占有的占有的,則這種情況視為占有人行使了對物的處分權,不構成占有侵害。對于這個問題部分學者認為,只要占有人只需要有自然的意思能力就可以,并不需要有行為的能力。因錯誤、欺詐或者脅迫而失去對于占有物的占有的,即使后來占有人的意思被撤銷,這也不構成對占有的侵奪。對此筆者認為,我們民法是保護善意的人的,因為對于這種情況下應該將故意作為判斷的標準,侵害占有的人是不是故意侵害占有的權利的以及占有人是否同意了這種侵害為依據。
最后,我國物權法的保護需要存在違法性。構成占有侵害的情形需要有法定的違法阻卻事由,如果具有法定的抗辯事由,則不能構成對占有的侵奪或妨害。
物權保護中還有一種保護是占有人的自力救濟權,是指占有人自己或者其輔助人不依國家規(guī)定的法律手段,以強制力保護其權利,從而排除現(xiàn)實的權利障礙的行為,主要包含占有防御和占有取回權。
三、占有的債權法保護
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和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是我國債權法保護的主要行為方式。
(一)占有人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我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guī)定取得了不當的利益,卻沒有法律未依據的,又給他人造成一定的損害的,這時應該將取得的這種利益返還給受有損失的人。或者取得利益的時候有法律上面的依據,但是后面這種依據已經不存在的,這種情況下也應該取得的利益返還。根據所獲得利益的來源,我們可以將其分為給付型不當得利和非給付型不當得利兩種。
(二)侵害占有的損害賠償的保護范圍
我們的民法保護占有這一行為,所以如果當占有人受到侵害時占有人便可以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來獲得損害賠償。具體來說這種法律依據主要是指侵權法。需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占有人都可以獲得賠償的,法律是人們行為的標準,是否能獲得賠償也一樣,只有當侵害占有的行為符合一定的標準時才可以獲得賠償。具體來說,它的損害賠償的保護范圍主要有:使用收益的損害、支出費用的損害、責任損害和取得時效的損害這4種類型。
四、對我國占有保護規(guī)定的建議
我國《物權法》中專門對于占有保護的規(guī)定,是我國在實體法上對于占有保護規(guī)定的一大進步,但是目前我國對于占有保護的規(guī)定也僅僅是實體法上面的保護,只有在程序法上也將其保護才能完善對于占有保護的規(guī)定。我們可以考慮在我國設立占有之訴。占有之使用簡易程序,減少了訴訟成本,保障了占有人訴權的高效實現(xiàn)。從訴訟程序的角度來看,占有訴訟程序的簡易便捷,避免了普通程序的復雜程式,不僅如此,連舉證責任都簡便了很多。一方面,占有人被侵害的狀態(tài)能很快地恢復正常,及時保證了被破換的物權關系;另一方面,也減少占有人的訴訟成本和時間,減輕了占有人行使訴訟的社會負擔與代價。另外占有訴訟制度有利于及時、有效、全面的司法救濟。在物權法實施后,類似于有關占有狀態(tài)之下物權保護方面的法律問題,就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審判人員在案件審理中的可操作性得到了加強,引用物權法中的具體條款作出的判決公信力更高,說服力更強,各類物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將更為有效地得到法律的保護,使其合法的民事權益得到及時、有效、全面的司法救濟,有效地避免在法律適用上的尷尬情形。(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注解:
①史尚寬:物權法[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531)
參考文獻:
[1]孟勤國:《物權二元結構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劉智慧:《占有制度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王澤鑒:《民法物權:用益物權.占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史尚寬:《物權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