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力學是物理學科的基礎知識,也是物理教學的重點.物理學科是理科,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但初中生這個階段正好是剛剛開始使用邏輯思維能力,而形象思維能力依舊是占主導地位的.所以,如何提高物理學科的學習效率,已經(jīng)成為教師比較重視的問題.本文以力學教學為例,簡單分析其現(xiàn)狀,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的現(xiàn)狀
在物理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學生聽,教師講.對于學生而言,物理學科是比較枯燥的,而且因為思維跟不上,更加地聽不懂教師所講內容.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物理教學中新型的教學方式逐漸地代替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新型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方法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所以,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提高了不少.不僅如此,在新型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也開始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努力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初中物理課堂的氛圍越來越融洽、越來越和諧.
二、初中物理力學教學策略
1.學生是主體.這個教學觀念是教育改革一直提倡的,無論是物理學科還是其他學科,都要將學生當作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時,都應該圍繞著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接受教師的教學.在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中,教師一直是教學的主體,將教學目標當作重點,為了完成目標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使教師在力學教學中非常吃力,因為學生對力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不高.但是,力學知識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是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和掌握.因此,教師要更新傳統(tǒng)觀念,將“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觀念貫穿到整個力學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發(fā)展特點等進行教學內容、計劃以及目標的制定,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合理設計課堂.初中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等不豐富,使學生在面對某一些事物的時候并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力學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使學生對力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而且還能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在此之前,教師和學生之間必須要有一個良好和諧的關系,才能使教師提問時,學生積極響應.所以,教師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溝通,使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和諧.還有,教師對于問題的設置,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然問題超過了學生的理解范圍,就使學生想回答也無從下手.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可以設計連環(huán)的問題,將一個復雜的問題拆分成一個一個簡單的小問題,從而引導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夠掌握復雜的問題.不過,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掌控,要保證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再進行下一個問題的提出.例如,教師拿一個玻璃的水槽裝一半的水,然后在水槽下面用三個相同大小的三菱柱的棱邊進行支撐,并在水中放上一個乒乓球.提問:現(xiàn)在水槽是平衡的狀態(tài),如果乒乓球往左右兩邊移動后,水槽是否會變化?在移動后發(fā)現(xiàn)水槽沒有變化時,將乒乓球拿出來,換一個實心的球.提問:如果是這個球在水中移動,水槽是否會發(fā)生變化?學生根據(jù)上一個實驗會認為不會,但實驗證明水槽會發(fā)生偏移.提問:為什么乒乓球的移動不會讓水槽發(fā)生變化,而實心小球的移動則會引起水槽發(fā)生變化?這樣,教師就可以講浮力的內容了.
3.結合生活.初中物理對于學生而言,就像是小學階段接觸數(shù)學課程一樣,所教授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生活中能夠見到的.在力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學生所熟知的事物進行展示.例如,在講“壓強”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下列事實中,目的是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A.在坦克的輪子上安裝履帶 B.書包的背帶做的寬大而厚實 C.用細線來分割皮蛋 D.將鐵路軌道鋪設在枕木上.教師可以準備一根細線和一條比較寬的布條,然后請一個學生上來,并將細線和布條同時綁在學生的手指上,先讓該學生感受哪一個給他的感覺較強烈,然后讓班上的學生觀察細線和布條在其手指上的狀態(tài),最后在由教師告訴學生面積越小壓強越大的道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力學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是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知識;對于物理教學而言,是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力學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