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九卿考》增補

      2016-04-16 23:24:25曾澗重慶西部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重慶巴南400054
      關(guān)鍵詞:職官

      曾澗(重慶西部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重慶巴南400054)

      ?

      《唐九卿考》增補

      曾澗
      (重慶西部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重慶巴南400054)

      摘要:《唐九卿考》是近年出版的具有重大學(xué)術(shù)價值的唐代文史研究工具書,然也有遺漏?,F(xiàn)根據(jù)有關(guān)傳世文獻(xiàn)資料及新出墓志,對《唐九卿考》及已有研究成果略作增補,以期是書更加完善。

      關(guān)鍵詞:《唐九卿考》;職官;增補

      郁賢皓、胡可先兩位先生所著的《唐九卿考》,2003年由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唐代文史學(xué)界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對研究唐代官制、人物以及政治、文化,很有用處,填補了學(xué)術(shù)上的一大空白,是唐代文史研究者必備之書”[1]。但是,浩如煙海的傳世文獻(xiàn),不斷發(fā)現(xiàn)的碑志新證,決定了這項開拓性的學(xué)術(shù)工作是不可能十分完備的。近年來,有些學(xué)者撰文對該書進(jìn)行了增補,如:曹鵬程《唐代大理寺研究》增補1人。胡可先、咸曉婷《〈唐九卿考〉訂補》增補73人。劉思怡《唐宗正寺長官考》增補6人。顧士娟《唐代太仆寺研究》增補7人。牛紅廣《〈唐九卿考〉輯補》增補16人。周云《唐代太府寺研究》增補1人。然猶有未盡。筆者在閱讀有關(guān)唐代文史資料時也略有所得,現(xiàn)不揣谫陋,依原書編次,整理成文,以供研究者參考。

      1.太常卿于志寧貞觀十八年(644)

      令狐德棻《于志寧碑銘》:“(貞觀)十八年,拜金紫光祿大夫,行衛(wèi)尉卿,判太常卿事。······又以本官兼雍州別駕。廿一年,遷禮部尚書?!保?]611又見《金石錄》卷二四。按近出《龐廓碑》,碑立于貞觀廿年十月廿六日,志寧結(jié)銜為“金紫光祿大夫、行衛(wèi)尉卿、檢校雍州別駕、上柱國、黎陽縣開國公”[3],知其時志寧已御任。

      2.太常卿孫行則天時

      徐彥伯《大周故太子中允孫公(行)志文并序》:“嘗攝鳳閣、鸞臺、夏官三司侍郎,左臺御史大夫,司禮卿。”[4]72久視元年(700)卒,春秋六十。則天光宅元年(684)改太常卿為司禮卿,神龍元年(705)復(fù)故,見《唐六典》[5],則行之為司禮卿,當(dāng)在則天時。孫行,天授中為鳳閣侍郎,見《舊唐書·孫思邈傳》。

      3.太常卿韋勝廣德二年(764)

      《金石萃編》卷七九《韋□題名》:“銀青光祿大夫、守太常卿、使持節(jié)延州都督、侍御史、上柱國、岐陽縣開國男韋□,以廣德二年二□□七日越自師旅,將詣朝庭?!保?]1344李榕蔭《華岳志》卷四[7]、毛鳳枝《關(guān)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卷八[8],“韋□”並作“韋勝”。

      4.大常卿崔彥昭懿宗、僖宗時

      宋敏求《長安志》卷九靖康坊:“太子太傅崔彥昭宅”,注引《秦中記》:“靖恭崔公尚書為樂卿,自靖恭宅露冕從板輿入太常,觀者樂之?!保?]310彥昭為太常卿,兩《唐書》本傳不及。

      5.太常少卿于立政顯慶元年(656)

      歐陽棐《集古錄目》:“《唐太子少師崔敦禮碑》,唐尚書左仆射于志寧撰,太常少卿于立政書?!ぁぁぁぁぁけ燥@慶元年十月立?!保?0]273《寶刻類編》卷二,于立政、太常少卿,所書碑四,其三《太子少師崔敦禮碑》,顯慶元年十月立[11]18419。按立正顯慶元年夏為虢州刺史,見《太平廣記》卷三九三引《廣古今五行記》,知其入為太常少卿在是年夏秋。

      6.太常少卿崔樞元和元年(806)

      《唐會要》卷一:順宗,元和元年正月十九日崩,“七月,葬豐陵,謚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哀冊文,禮部侍郎趙宗儒撰;謚冊文,禮部侍郎崔汾撰;謚議,太常寺少卿崔樞撰?!保?2]10崔樞為中唐名臣李晟之婿,見《通鑒》卷二三二。貞元二十一年四月為中書舍人、太子侍讀,見《舊唐書·順宗紀(jì)》(又見《順宗實錄》卷三、《元龜》卷八九)。《寶刻類編》卷五:“《宣州刺史崔衍碑》,從孫樞撰。元和三年立?!?/p>

      7.光祿卿柳亨永徽元年(650)

      《唐九卿考》卷三光祿少卿,著列柳亨名于貞觀二十三年,並稱諸書多誤“光祿少卿”為“光祿卿”。實則柳亨既為光祿少卿,又為光祿卿??肌抖贡R寬墓志》,永徽元年六月四日薨,陪葬昭陵,“仍令金紫光祿大夫、行光祿卿柳□監(jiān)護(hù)”[13]118?!对敗肪砹穑骸傲酁楣獾撋偾洌懹^二十三年以修太廟功加金紫光祿大夫。”[14]1972疑此“柳□”即柳亨,貞觀二十三年為光祿少卿,以功加金紫光祿大夫,至次年已遷光祿卿。

      8.光祿卿殷令名顯慶四年(659)

      《唐九卿考》據(jù)《尉遲敬德墓志》(顯慶四年四月),顯慶三年十一月薨,仍令光祿少卿殷令名為監(jiān)護(hù)副使,列殷令名顯慶三年為光祿少卿。又引《全唐文》卷一五三李義府《大唐故蘭陵長公主碑》:“以顯慶三年八月□八日□疾薨于雍州萬年縣之平里第?!ぁぁぁぁぁと噪沸l(wèi)尉卿閻立行、光祿卿殷令名為副,監(jiān)護(hù)喪事?!鄙w意令名顯慶三年十一月尚為光祿少卿,是年八月“光祿卿”當(dāng)為“光祿少卿”之訛。按蘭陵公主卒時,《金石萃編》卷五二《蘭陵公主碑》作“顯慶四年八月□八日□”[6]877,而《昭陵碑錄》卷中明確為“顯慶四年八月十八日”[15],是蘭陵公主之卒,當(dāng)在顯慶四年八月??肌秾毧虆簿帯肪砭乓都配浤俊罚骸啊短铺m陵長公主碑》,唐吏部尚書兼知中書門下事李義府撰,······碑以顯慶四年十月立?!保?0]274《新唐書》卷六一,顯慶四年八月壬子,中書令李義府“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是年八月乙巳朔,壬子為八日,是義府之得有碑上署銜,應(yīng)在是年八月八日已后。由此可見,蘭陵公主當(dāng)薨于顯慶四年,《全唐文》刊印之顯慶三年誤。令名顯慶三年監(jiān)護(hù)尉遲敬德墓葬時為光祿少卿,至顯慶四年蘭陵公主喪葬時已升職為光祿卿了。近出長安三年《殷仲容墓志》:“父令名,唐光祿卿、上柱國,襲建安縣開國男”[16],正可與此印證。

      9.光祿卿劉藏高宗、則天時

      《劉默墓志》:“曾祖瑗,隋□騎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宋城縣公。祖德裕,唐右武衛(wèi)將軍、上柱國、顯武縣男。父藏,唐將作少匠,司農(nóng)、太仆、光祿卿,復(fù)州、撫州刺史、上柱國、義城縣子。”[17]206圣歷二年(699)二月卒,年四十七。

      10.光祿卿裴□開元十七年(729)

      《山右石刻叢編》卷六《慶唐觀紀(jì)圣銘碑陰》題名:“檢校光祿卿上柱國裴□”,“開元十七年太歲己巳九月己丑朔三日辛卯建”[18]。

      11.光祿卿蕭衡開元二十一年(733)

      《金石錄》卷二六《唐立梁宣帝明帝二陵碑跋》:“開元二十一年,其裔孫嵩追建。其前題‘銀青光祿大夫、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姓名已殘缺。按《唐紀(jì)》:開元二十一年,韓休實為此官。然則此《碑》乃休之文也。《碑》后題‘金紫光祿大夫、行光祿卿、駙馬都尉’,而姓名亦殘缺,蓋嵩之子衡也。”[19]《輿地碑記目》卷三“荊門軍碑記”,《后梁宣明二帝碑》,唐韓休撰[11]18550??肌杜f唐書·蕭嵩傳》:開元二十一年二月,“玄宗遣嵩擇相,嵩以右丞韓休長者,舉之。”休之入相,既為嵩舉,承情作碑,亦人之常情。

      12.光祿卿盧知遠(yuǎn)肅宗、代宗時

      《盧翊墓志》(貞元廿三年):“祖知遠(yuǎn),銀青光祿大夫、資州刺史、光祿卿?!保?0]1935知遠(yuǎn)天寶八載(749)為襄陽郡司馬,見《盧復(fù)墓志》[20]1639。

      13.光祿少卿劉正□景云二年(711)

      《唐會要》卷六五:“(光祿)少卿,本一員,景龍二年十一月四日加一員,以劉正為之?!保?2]1334同書又載景云二年十一月四日同日增置衛(wèi)尉、鴻臚、宗正少卿各一員,知“景龍二年”,實乃“景云二年”之訛。

      14.光祿少卿張埱天寶時

      《張埱墓志》:“遷符寶郎······家艱去職,禮終,授河南功曹,換京兆府法曹,歷藍(lán)田令、金部員外郎、太子中舍人、光祿少卿?!ぁぁぁぁぁつ税萁o事中?!保?1]天寶十三載三月卒,春秋卌四。張埱為盛唐名臣張說之子,天寶十三載(754)自給事中貶宜春郡司馬,見《新唐書·張說傳》。

      15.衛(wèi)尉卿豆盧寬(盧寬)貞觀元年—三年(627—629)

      《豆盧寬碑》:“(武德)九年,授殿中監(jiān)······貞觀二年,轉(zhuǎn)衛(wèi)尉卿······三年,除禮部尚書?!保?3]118永徽元年薨,年六十九??肌对敗肪砭虐倬攀唬骸埃ㄎ涞戮拍辏┚旁卤驳钪斜O(jiān)盧寬、將軍趙綽送突厥還蕃?!保?4]3990盧寬即豆盧寬,高祖改其姓為盧氏,永徽中復(fù),見《舊唐書·豆盧欽望傳》。證知寬武德九年九月尚為殿中監(jiān)。復(fù)考《舊唐書·太宗紀(jì)上》:貞觀元年九月辛酉,“中書令、郢國公宇文士及為殿中監(jiān)?!保?2]33《新唐書·宰相表上》同。則寬之轉(zhuǎn)衛(wèi)尉卿,必在貞觀元年九月士及任殿中監(jiān)前,《碑》之“貞觀二年”,當(dāng)為“貞觀元年”之訛。

      16.衛(wèi)尉卿陳賢德約高宗時

      《晉州刺史白府君妻陳氏志》:“曾祖叔達(dá)······祖賢德,皇衛(wèi)尉□?!酢醢罴?,允光棘署之列。”[17]320墓主天寶六載(747)十一月卒,春秋六十有五?!凹稹睘榫徘渲ǚQ,“衛(wèi)尉□”即“衛(wèi)尉卿”?!缎绿茣肪砥咭幌拢宏愂暹_(dá)相高祖,子“賢德,水部郎中?!薄缎兆搿肪砣骸百t德,水部郎中、汾州刺史?!薄洞尥怪尽罚ù髿v十二年):“太夫人穎川陳氏侍中叔達(dá)之孫,汾州刺史賢德之女?!保?3]

      17.衛(wèi)尉卿赫連梵約則天時

      《赫連欽若墓志》:“皇考梵,刑部郎中、衛(wèi)尉卿、邠州刺史?!保?]132墓主開元十七年(729)卒,春秋六十七。按赫連梵為司勛員外郎,見《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八,其時約在高宗末、則天初,則為衛(wèi)尉卿約在則天時。

      18.衛(wèi)尉卿裴思謙乾符三年(876)

      《舊唐書·僖宗紀(jì)》:乾符三年六月,“以涼王傅分司裴思謙為衛(wèi)尉卿”[22]696?!缎绿茣肪砥咭簧希骸八贾t字自牧,左散騎常侍兼大理卿。”

      19.衛(wèi)尉少卿蕭仲豫開元前

      《蕭遇墓志》:“高祖鈞,皇朝中書舍人、弘文崇文館學(xué)士,贈常州刺史。學(xué)士生國子監(jiān)丞、贈吏部尚書曰灌。尚書生衛(wèi)尉少卿、絳州刺史曰仲豫。絳州生太府少卿、彭州刺史、贈秘書監(jiān)、彭城縣開國男曰晉。······以貞元十三年三月十六日終于興化里之私第,享年七十一?!保?7]426《新唐書》卷七一下:“仲豫,絳州刺史?!蹦诵陂_元時宰相蕭嵩之兄。

      20.宗正少卿獨孤瑛約貞觀時

      《獨孤法王墓志》(永徽三年十月):“曾祖善,周柱國、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jié)冀定等十二州諸軍事、萊國公。祖祥,隋梁州刺史。父瑛,宗正少卿,鼎觀饒汴定洛六州諸軍事,六州刺史?!保?7]91夫人貞觀廿三年十月卒,春秋廿有九?!稐钍劐D怪尽罚埶啡辏骸胺蛉撕幽溪毠率?,洛定二州刺史、冠軍公瑛之第二女也?!保?7]132《元和姓纂》載獨孤善,“隋河內(nèi)公。孫暎,司勛郎中、洛州長史”[24]。獨孤暎即獨孤瑛,“?!碑?dāng)為“瑛”誤。

      21.宗正少卿李甚夷乾符時

      《金堂公主墓志》:“乾符□年二月二十六日薨,享壽六十四。······命宗正少卿李甚夷、宗正丞李夷遇,持節(jié)冊贈涼國大長公主,謚曰定康,禮也?!保?5]《新唐書》卷八三,穆宗女“金堂公主,始封晉陵。下嫁郭仲恭。薨乾符時”。

      22.太仆卿劉藏高宗、則天時

      依據(jù)見9。

      23.太仆卿張思廉約則天時

      《張仲暉墓志》:“曾祖□(萬)歲,皇金紫光祿大夫、行太仆卿。祖思廉,皇太中大夫、行太仆卿,贈太子詹事。父景順,皇太中大夫、守太仆卿。”[26]646天寶十二載卒,年五十。《唐會要》卷七二,貞觀初張萬歲為太仆卿,注云:“張氏三代典群牧,恩信行于隴右?!保?2]1543正可作為墓志注腳。又考《唐會要》卷六六:“儀鳳三年十月,太仆少卿李思文,檢校隴右諸牧監(jiān)使,自茲始有使號。其后蘇幹、夏侯亮、陽道昕、張仁德、張思廉、宗元爽、周履冰、魏元忠······相次為之?!蔽涸议L安元年(701)十月為群牧大使,見《新唐書》卷六一,思廉之為隴右諸牧監(jiān)使當(dāng)在此前,司職太仆疑即在武后時。

      24.太仆卿張景順開元中期

      依據(jù)見23。《唐九卿考》列張景順開元十三年(725)為太仆少卿,副王毛仲,其為卿當(dāng)在此后。

      25.太仆少卿蕭遇貞元時

      《蕭遇墓志》:“拜主客員外郎,轉(zhuǎn)屯田郎中,出為信州刺史,入授司封郎中、國子司業(yè)、太仆少卿。以貞元十三年三月十六日終于興化里之私第,享年七十一?!保?7]426《蕭澈亡女墓志》(元和十□年):“王考諱遇,皇國子司業(yè)、太仆少卿?!保?7]488按蕭遇大歷八年(773)為太原府司錄參軍,見《蕭遇故夫人盧氏墓志》[17]377。

      26.大理少卿鄭仁恭開耀元年(682)前后

      《鄭肅墓志》:“公諱肅,字仁恭,滎陽開封人也?!ぁぁぁぁぁ樗酒酱蠓颍菟拘檀蠓颉ぁぁぁぁぁこ罄碚?,俄遷少卿······又遷刑部侍郎?!保?0]712永淳二年(683)卒,年七十六。仁恭調(diào)露元年(679)為刑部郎中,見《通鑒·考異》引《實錄》,其為大理少卿約在開耀時。

      27.大理少卿皇甫文備長壽二年(693)

      《皇甫文備墓志》:“長壽二年七月,墨制······起復(fù)司刑少卿?!ぁぁぁぁぁぞ旁拢旨诱h大夫、檢校秋官侍郎。十月,奉制······重守司刑卿,旋除營繕少匠?!ぁぁぁぁぁとf歲通天二年,遷守邛州刺史、使持節(jié)諸軍事?!保?0]1035長安四年卒,春秋七十三。則天光宅元年(684)改司刑少卿為大理少卿,知文備長壽二年七月為大理少卿。碑云“重守司刑卿”,“重守”,蓋再為之,文備前為司刑少卿,再為者當(dāng)也為司刑少卿,碑云“司刑卿”者,乃“司刑少卿”之訛脫。李嶠《授皇甫文佾營繕少監(jiān)制》:“正議大夫行司刑少卿皇甫文佾······可行營繕少監(jiān),散官如故”[2]1081?!短凭徘淇肌分^“文佾”為“文備”之誤,甚是。制云由司刑少卿授營繕少監(jiān),既可?!赌怪尽贰扒洹睘椤吧偾洹敝?,又可與《墓志》互證。曹鵬程增補文備為大理卿[27],未洽。蓋文備兩為司刑少卿,一在長壽二年七月至九月,二在長壽二年十月至天冊萬歲元年(695)。《唐九卿考》僅列文備天冊萬歲元年為大理少卿,欠確。

      28.大理少卿程藥玉約玄宗時

      《趙君妻程氏墓志》:“曾祖唐大理少卿藥玉,藥玉生揚州高郵令楚瓊,楚瓊生長安令繹,夫人長安公之元女也?!保?7]474元和十年(815)正月卒,年六十有二。

      29.大理少卿韓復(fù)武宗前

      《韓復(fù)墓志》:“拜安州刺史······歷國子司業(yè)、太府少卿、大理少卿、洋州刺史。辭郡經(jīng)歲未得官,舅左散騎常侍公權(quán)見宰座,······除舒州刺史,中謝,時言畢,拜不就列,改授左庶子,人謂之美拜。無何有疾······以至大中五年(851)六月十八日捐館,享年六十九?!保?8]韓復(fù),元和十二年(817)為唐隨節(jié)度使掌書記,見《張士陵墓志》[20]2022?!白笊ⅡT常侍公權(quán)”,為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quán),公權(quán)大中二年任上,見《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七四《太子太傅贈司徒劉沔碑》。

      30.大理少卿柳知微咸通十二年(871)前

      《集古錄目》:“《唐孔岑父碑》,唐太子少傅鄭絪撰,前大理少卿柳知微書?!ぁぁぁぁぁけ韵掏ㄊ炅??!保?0]116知微大中四年(850)為富平縣尉,見《潁川陳氏墓記》[20]2285。

      31.鴻臚卿吳思謙開元七年(719)

      《元龜》卷九七四:開元七年“六月丁卯,靺鞨渤海郡王大祚榮卒,贈特進(jìn)?!ぁぁぁぁぁで沧蟊O(jiān)門率上柱國吳思謙攝鴻臚卿持節(jié)充使吊祭。”[14]3873又見《通鑒·考異》引《實錄》。

      32.鴻臚卿田賓庭開元十七年(729)

      《山右石刻叢編》卷六《慶唐觀紀(jì)圣銘碑陰》題名:“試鴻臚卿柱國田賓庭”,“開元十七年太歲己巳九月己丑朔三日辛卯建”[18]。賓庭,開元中為光祿卿,見兩《唐書》本傳。開元廿八年為京兆少尹,見《睿宗貴妃豆盧氏墓志》[23]。又《韋濟墓志》:“春秋六十七,以(天寶)十三載十月十一日終於京城之興化里第?!ぁぁぁぁぁて渌握撸魠强り懢叭?、范陽張均、彭城劉升、隴西李升期、京兆田賓庭、隴西李道邃、己之族子峴、河?xùn)|裴僑卿、范陽盧僎等,皆一時之彥也?!保?6]654

      33.鴻臚卿李琳約天寶時

      《竇希瓘神道碑》(大歷七年):“次女適鴻臚卿、嗣寧王琳?!保?9]琳為讓皇帝李憲子,天寶三載(744)二月封嗣寧王,見《舊唐書·玄宗紀(jì)下》?!杜f唐書》卷九五本傳:“歷秘書員外監(jiān)。從玄宗幸蜀郡,至德二載卒?!?/p>

      34.鴻臚少卿于知幾乾封元年(666)后

      《李志墓志》:“解褐趙王府典籤,時年十九?!ぁぁぁぁぁまD(zhuǎn)扶風(fēng)尉,歷渭南鄠縣兩尉?!ぁぁぁぁぁぎ?dāng)是時,屢下明制舉賢良方正,為鴻臚少卿于知機所舉······以甲科除乾封尉。”[4]86墓主久視元年(700)卒,年六十七,上逆推之,釋褐之年為永徽三年(652)。檢《元和郡縣圖志》卷十:“乾封元年,高宗封岳,析長安以置乾封,長安元年廢,乃于岱山下改博城縣為乾封縣,屬兗州?!笔侵獧C為鴻臚少卿、李志制舉登科除乾封尉,當(dāng)在乾封元年(666)以后。《唐九卿考》引《姓纂》卷二,“知機,太仆少卿,懷德公”,署知機名于太仆少卿下,列待考錄,今知仕于高宗時。

      35.鴻臚少卿于知微(于辯機)景云二年(711)

      姚崇《兗州都督于知微碑》:“景云二年,封□海郡公。又檢校鴻臚少卿······僶俛承恩,斯須罷職。以□□二年六月廿五日,薨于長安常樂之里第,春秋七十九。”[2]921《於潛主簿元氏于夫人墓志》(開元十三年):“祖辯機,銀青光祿大夫、皇唐舊寵,出鎮(zhèn)唯楊,行大都督府長史,除太仆卿、鴻臚二少卿。”[17]268《全唐文》卷二三七于知微小傳:“景云二年,進(jìn)封公,檢校鴻臚少卿,太極二年卒?!庇谥ⅲ洲q機,見《新唐書》卷七二下。《唐九卿考》卷六“太仆少卿”名下列于知微,失收鴻臚少卿。

      36.鴻臚少卿桓臣范開元中

      《桓臣范墓志》:“轉(zhuǎn)瀛州刺史,以疾辭免。尋授寧王府長史,即拜鴻臚少卿······帝惜而不遣,允寄腹心,遂除右衛(wèi)將軍?!保?0]開元二十四年卒,年六十四?!稌抻⒖偧肪硎耍骸盎赋挤?,開元三年二月,自殿中少監(jiān)授,改瀛州刺史?!?/p>

      37.鴻臚少卿段文楚大中十年(856)

      《長安志》卷七崇義坊:“贈太尉段秀實宅”。注:“德宗所賜。宣宗大中十年,詔秀實崇義坊宅諸院典在人上,計錢三千四百七十五貫,宜賜莊宅錢收贖。仍令鴻臚少卿段文楚追貼舍人計會?!保?]362文楚為秀實孫,大中十二年二月,由邕州刺史遷右金吾衛(wèi)將軍,見《舊唐書·宣宗紀(jì)》。

      38.司農(nóng)卿扶馀隆乾封元年(667)

      唐高宗《祭告孔子廟文》:“維乾封元年歲次景寅二月戊戌朔二日己亥,皇帝遣司稼正卿扶馀隆以少牢之尊,致祭先圣孔宣父之靈?!保?]77又見《金石萃編》卷五五《贈泰師孔宣公碑》碑陰《乾封祭文》[6]926?!缎绿茣ぐ贊鷤鳌罚骸傲x慈病死,贈衛(wèi)尉卿,許舊臣赴臨, 詔葬孫皓、陳叔寶墓。授隆司稼卿?!狈鲡怕榘贊踝?,其墓志見羅振玉《芒洛冢墓遺文四編》卷三[31]。

      39.司農(nóng)卿劉藏高宗、則天時

      依據(jù)見9。

      40.司農(nóng)少卿蕭齡之貞觀初

      《蕭齡之墓志》:“貞觀元年,詔為山南道觀風(fēng)俗大使?!ぁぁぁぁぁぐ菟巨r(nóng)少卿,······加散騎常侍,五年出為深州刺史?!ぁぁぁぁぁご呵锲呤?,以顯慶元年正月十四日遘疾薨于私第?!保?2]《蕭璿墓志》(開元五年):“祖齡之,皇朝散騎常侍、司農(nóng)卿、邵浙華三州刺史、黔廣二府都督、方陽縣開國男?!保?7]245“司農(nóng)卿”當(dāng)為“司農(nóng)少卿”之訛。

      41.司農(nóng)少卿賈敦頤貞觀中

      《賈敦頤墓志》:“又除洛州大都督府司馬?;⑼蹒埽ψ钐煜?。入為司農(nóng)少卿。以文武周才,出內(nèi)惟允,又歷滄瀛蒲三州刺史?!ぁぁぁぁぁご呵锪芯牛源筇骑@慶元年七月七日薨于位?!保?3]《舊唐書·賈敦頤傳》:“貞觀中,歷遷滄州刺史······二十三年,轉(zhuǎn)瀛州刺史。”

      42.司農(nóng)少卿杜知謹(jǐn)則天時

      《杜知謹(jǐn)墓志》:“年卅有二,以門資為郎,授利州司戶參軍。······正授司農(nóng)少卿兼知地官侍郎、尚方少監(jiān)?!ぁぁぁぁぁぐ菔钩止?jié)邢州諸軍事、邢州刺史······春秋六十,長安四年(704)歲次甲辰四月景辰朔廿五日庚辰無祿于州之官舍?!保?7]220墓主卅二入仕,即儀鳳元年(676)。

      43.太府卿蕭欽貞觀十九年(645)

      《金石萃編》卷四六《太宗祭比干文》:“維大唐貞觀十九年歲次乙巳二月己亥朔廿日戊午,皇帝敬遣太府卿蕭欽、宗正少卿駙馬都尉長孫沖等,持節(jié)以少牢之奠,祭殷故少師比干之靈?!保?]789《舊唐書·太宗紀(jì)下》:貞觀十九年二月,“贈殷比干為太師,謚曰忠烈,命所司封墓,葺祠堂,春秋祠以少牢,上自為文以祭之。”

      44.太府卿蕭璿開元初期

      《蕭璿墓志》:“于是加公銀青光祿大夫,授廣州都督,兼攝御史大夫,知嶺南道按察使,兼管內(nèi)經(jīng)略使?!ぁぁぁぁぁた冀K舉善,結(jié)課居多。于時天府擇卿,河都分守······拜公太府卿,兼知東都留守,更讀內(nèi)侍,參典文章?!ぁぁぁぁぁな怯眠獮樽笊ⅡT常侍,仍兼留守?!ぁぁぁぁぁな怯妹珵榫┱滓??!ぁぁぁぁぁは砟炅辛?,以開元五年五月四日,薨于河南府之官舍?!保?7]245蕭璿,開元四年為京兆尹,見《元龜》卷一一三。

      45.太府少卿宋世則(宋則)武德五年(622)前

      《宋世則墓志》(咸亨元年):“公諱世則,字叔規(guī)。······武德元年除長安縣丞。······俄而拜內(nèi)史舍人?!ぁぁぁぁぁこ偾?,······以武德五年拾月參日終于永嘉里第,春秋五拾有貳。”[17]146-147《宋道感墓志》:“父則,皇朝內(nèi)史舍人、太府寺少卿。”[17]152咸亨元年(670)卒,年五十二。“宋則”即“宋世則”,因諱而省。

      46.太府少卿李暢開元元年(713)前

      《李暢墓志》:“轉(zhuǎn)太子中舍人······檢校太府少卿······出攝懷州別駕······朝庭知其屈也,旋拜太子率更令?!ぁぁぁぁぁこ鰹轵荽淌?。”[26]519開元十八年(730)卒,年五十二?!锻ㄨb》:開元元年“九月壬戌,以(李)嶠子率更令暢為虔州刺史,令嶠隨暢之官。”又見兩《唐書·李嶠傳》。

      47.太府少卿蕭隱之天寶初

      孫逖《授蕭隱之御史中丞仍充東京畿采訪等使制》:“中大夫、檢校太府少卿、東都和糴等使、護(hù)軍蕭隱之······可行御史中丞,仍充東京畿采訪處置使,兼充和市、和糴等使?!保?]1384又見《文苑英華》卷三九三。隱之天寶五載(746)正月為御史中丞,見《元龜》卷一六二。

      48.太府少卿郭锜元和十四年(819)

      《郭锜墓志》:“粵元和十四年三月廿九日,亞太府卿太原郭公歿于位。······享年卌有七?!保?4]乃汾陽王郭子儀之孫,郭曜之子。

      49.大府少卿韓復(fù)武宗前

      依據(jù)見29。

      參考文獻(xiàn):

      [1]卞孝萱.填補空白,有功文史——評《唐九卿考》[J].書品, 2004(4): 44-47.

      [2]董誥.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3]李雪芳.新見唐代《龐廓碑》考釋[J]. 文博, 2011(6): 52-55.

      [4]趙文成, 趙君平. 新出唐墓志百種[M].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0.

      [5]李林甫. 唐六典[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 394.

      [6]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二冊[M].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2.

      [7]李榕蔭. 華岳志[M]. 道光辛卯刻本.

      [8]石刻史料新編·第二輯第十四冊[M].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79: 10555.

      [9]宋敏求. 長安志[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3.

      [10]陳思. 寶刻叢編[M].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11]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二四冊[M].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2.

      [12]王溥. 唐會要[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13]張沛. 昭陵碑石[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3.

      [14]王欽若. 宋本冊府元龜[M].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

      [15]石刻史料新編·第二輯第十五冊[M].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79: 10735.

      [16]陜西省考古研究所. 唐殷仲容夫婦墓發(fā)掘簡報[J]. 考古與文物, 2007(5): 18-30.

      [17]趙力光. 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志續(xù)編[M]. 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4.

      [18]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二十冊[M].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2: 15041.

      [19]趙明誠撰. 金文明校證. 金石錄[M].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05: 450.

      [20]周紹良. 唐代墓志匯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21]趙耀輝. 新見唐徐浩書《張埱墓志》考[J]. 青少年書法, 2014(4): 45-49.

      [22]劉昫. 舊唐書[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5.

      [23]洛陽市文物工作隊. 唐睿宗貴妃豆盧氏墓發(fā)掘簡報[J]. 文物, 1995(8): 37-53.

      [24]林寶. 元和姓纂[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4: 1458.

      [25]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研究院. 唐郭仲恭及夫人金堂長公主墓發(fā)掘簡報[J]. 文物, 2013(2): 13-19.

      [26]周紹良. 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7]曹鵬程. 唐代大理寺研究[D]. 福州: 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8: 66.

      [28]趙力光. 新出柳公權(quán)撰《韓復(fù)墓志》考釋[J]. 文物, 2009 (11): 91-96.

      [29]李明, 劉呆運. 唐竇希瓘神道碑研究[J]. 考古與文物, 2014(5): 95-102.

      [30]楊作龍, 趙水森. 洛陽新出土墓志釋錄[M].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 96.

      [31]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十九冊[M].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2: 14240.

      [32]杜文玉. 唐史論叢·第十一輯[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9: 383-385.

      [33]黃吉軍, 田建紅. 唐洛州刺史賈敦頤墓志淺析[J]. 洛陽考古, 2013(2): 93-95.

      [34]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研究院. 唐太府少卿郭锜夫婦墓發(fā)掘簡報[J]. 文博, 2014(2): 10-16.

      (責(zé)任編輯:劉嶺峰2572756826@qq.com)

      Supplement to A Study of Nine Chamberlains In Tang Dynasty

      ZENG Jian
      (Chongqing West Human Resources Co., Ltd, Banan 400054, China)

      作者簡介:曾澗(1963-),男,重慶九龍坡人,重慶西部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職員。

      收稿日期:2015-12-18

      中圖分類號:K242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8-018X(2016)02-0068-07

      猜你喜歡
      職官
      走馬樓西漢簡所見長沙國職官建置論考
      中國古代“宮官”體系音樂機構(gòu)及其職官考述
      研究兩漢三輔政區(qū)、職官與人口的成功之作
      ——《兩漢三輔研究:政區(qū)、職官與人口》評介
      金代職官犯罪與刑罰述論
      晚清廣州府巡檢司的地域分布特征初探——以《宣統(tǒng)三年冬季職官錄》的記載為中心
      淺析明朝西藏地方的職官制度
      中國古代中央職官制度
      秦封泥與河北古史研究
      文物春秋(2005年5期)2005-04-29 00:44:03
      三國時期軍事機構(gòu)及職官
      軍事歷史(1987年3期)1987-08-20 06:12:06
      隋朝軍事機構(gòu)與職官設(shè)置
      軍事歷史(1987年6期)1987-08-16 07:06:48
      嫩江县| 南平市| 谷城县| 万源市| 通渭县| 蓬溪县| 洞头县| 保靖县| 浮梁县| 平谷区| 元谋县| 新昌县| 道真| 邵阳县| 高唐县| 大同县| 黄石市| 邢台县| 澎湖县| 延川县| 西峡县| 瑞安市| 杭州市| 秦皇岛市| 屏山县| 汶上县| 吉隆县| 吴忠市| 常德市| 库伦旗| 韶关市| 麟游县| 深圳市| 东阿县| 贵溪市| 望谟县| 江油市| 宜城市| 开平市| 永吉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