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沿伶
【摘 要】粵劇是廣東著名的地方代表戲曲,又名“廣東梆子”、“廣東大戲”,融合了昆山腔、秦腔、徽班的戲曲特點,具有粗獷、質(zhì)樸的表演特點,屬于我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包括唱念做打、戲臺服飾、抽象形體、人物造型等,每一行當都表現(xiàn)出其豐富而獨特的服飾色彩及裝扮,具有各自的價值及作用,真實地反映了現(xiàn)實社會生活,演繹出真實生活中的角色和故事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粵??;人物造型;色彩;表演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36-01
粵劇原為十大行當,后來精簡為六柱制,這些不同的角色各有其人物造型特點和裝扮,顯示出不同角色的性別、性格和外型特征?;泟儆趯懸馀蓱騽》懂?,輕快流暢,素有“南國紅豆”的聲譽。它借鑒了京劇、越劇、婺劇的表演手法,舉手投足富于程式化,有開步、關(guān)目、身段、水袖、翎子功等做功,跨門檻、上馬、行禮、飲酒等功架,洗馬、推車、跳“羅傘”、水波浪等套路,可謂諸般技藝,樣樣俱全,獨特而具有韻味。
一、規(guī)范的粵劇表演程式,顯示獨有的風味
在粵劇之中,念唱做打有不同的規(guī)范化程式,各個人物造型要搭配以不同的襯托,所謂“寧可穿破不可穿錯”?;泟〉膽蚍b扮分為五大類:靠、蟒、官衣、披、褶子。其中,“靠”的造型裝扮為緊袖、繡有彩色魚鱗紋或丁字紋,胸前有護心鏡;“蟒”是文武生主角的人物形象,他們都要全身穿蟒,紅色底、繡彩繡金;“官衣”指粵劇中花旦人物的裝扮,她們一般身穿闊袖、水袖的宮裝,上有繡花云肩,頭上佩有絹花、彩鳳等飾物,腰系長裙,全身繡花、繡金、“云肩”下垂網(wǎng)子穗等飾品;“披”是粵劇中已婚女角的披風,富貴人家的已婚女角佩繡花披風、窮家的已婚女角穿戴素披風,如:《二堂放子》的桂英、《搜書院》的鎮(zhèn)臺夫人;“褶子”是斜領(lǐng)長袍,通常百姓都可穿戴,文小生的海青采用角隅紋花樣;武小生的海青用散花、團花圖案。
在粵劇中,扮演小旦的人物造型多配以裙子、背心、車裝等,可以加插短釵子和頭飾,佩戴辮子頭笠,并配以落片子,這樣的造型可謂是粵劇中小旦的獨特而固定的造型。例如:粵劇《拾玉鐲》中,孫玉姣的小旦表演就演繹了角色的表演程式,如:喂小雞、抓小雞、穿針引線、開關(guān)門等,表現(xiàn)出嬌俏活潑、伶俐生動、思維靈敏的少女形象,在眼神、姿態(tài)、手勢、背弓的人物動作中,顯現(xiàn)出人物獨有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還有傳統(tǒng)的粵劇《六國大封相》,“羅傘”女的人物造型成為了小旦表演的經(jīng)典。在她的人物造型中,“羅傘”女為蘇秦拜相而歡欣,她左顧右盼顯示出為蘇秦舉傘的喜悅心情,她用眼神的靈韻傳送、手上的花式演技、純熟的指法技藝,大展其小旦的基本功。她活潑而不庸俗的身段表演、風趣的彩旦形象、青衣的流轉(zhuǎn)風韻盡現(xiàn)其中,讓人感覺親切而甜蜜。粵劇中的老旦也要準確把握其身段之度,用“做”的表演顯現(xiàn)出老旦的姿態(tài)和動作。如:手勢、臺步、走位等,她可以用不確定的身段表演,恰到好處地拿捏老旦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如粵劇《青春作伴》中“四嬸”的角色,她是一個尋常婦女,瞎眼并有慘痛的人生經(jīng)歷。因而表演“四嬸”的角色,要展示出蹣跚的步履、被歲月壓彎的脊背、彎曲不太靈活的手臂這些外在特征,顯示出“四嬸”生活的艱辛。然而,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四嬸”盡管顯得老態(tài)龍鐘、步履蹣跚,但她卻用她那雙靈活的手為久盼未歸的女兒縫制新衣,刻骨傳神地呈現(xiàn)給觀眾一個完整的“四嬸”形象。
二、豐富的色彩變形藝術(shù),展現(xiàn)出粵劇獨特的內(nèi)涵
粵劇是一種色彩豐富的變形藝術(shù),它是對生活的美化和提煉,通過夸張而獨特的表演語匯,實現(xiàn)對現(xiàn)實生活的假定性和真實感的追求。它講究傳神的寫意性表演,通過戲劇的虛擬動作和夸張的色彩,顯現(xiàn)出粵劇的特定顏色。在粵劇的表演中,色彩最豐富的當屬花臉,花臉在色彩中的運用可謂是一人一臉譜,其臉譜色彩艷麗、構(gòu)思精美,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而成,顯現(xiàn)出每種人物不同的標志?;樦械奈鋵⒁颗⒈巢迤?,足蹬高靴、臉掛髯口,頭戴金盔翎子,講究開打時的步法身手,快而不亂,拿捏到位。還有,粵劇《拉郎配》中的董代妻子、《選女婿》的縣官夫人等女角,鑒于其角色的喜劇性需要,人物都身穿彩旦衣褲,顯示出強烈的對比色彩,富含諷刺意味。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粵劇表演是一種程式化、歌舞化的藝術(shù)形式,它對生活加以提煉和規(guī)范,用其獨特的戲曲人物造型、裝扮、色彩配置等,顯現(xiàn)出粵劇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氣質(zhì)及品德,在粵劇行當之中,不少人物造型夸張而獨特,色彩艷麗而精美,再配以不同的演唱和表演風格,顯現(xiàn)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個性,成為我國民間藝術(shù)的瑰寶,備受人們推崇和喜愛,并且在時代的進步下,粵劇也在開放包容、兼收并蓄,展現(xiàn)給觀眾一個多彩的粵劇。
參考文獻:
[1]黃偉.省港班對粵劇的變革及影響[J].戲劇文學,2012(03).
[2]佚名.粵劇藝術(shù)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J].戲劇文學,2012(10).
[3]嶺南.粵劇與廣東音樂的發(fā)展與傳承[J].南國紅豆,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