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俠”之傳承與“三言”中的“俠”

      2016-04-17 00:19:25
      福建江夏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任俠馮夢龍游俠

      陳 玲

      (福建江夏學(xué)院設(shè)計與創(chuàng)意學(xué)院,福建福州,350108)

      “俠”之傳承與“三言”中的“俠”

      陳 玲

      (福建江夏學(xué)院設(shè)計與創(chuàng)意學(xué)院,福建福州,350108)

      東漢以后,“俠”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階層或群體的稱謂,而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精神氣質(zhì)和文化符號而存在。在俠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融合了儒墨道釋諸家的思想元素,使得“俠”文化結(jié)構(gòu)中,交織著多種因素,并構(gòu)成其多元的文化性格。晚明通俗文學(xué)家馮夢龍的“三言”描繪了春秋至明代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世態(tài)人情,其中有相當(dāng)多的人物有著鮮明的俠的性格,又有任俠、義俠、斷情禁欲之俠和情俠之分。結(jié)合馮夢龍所在的時代背景和文化人格,通過對“三言”中俠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脈絡(luò)條分縷析,可以再現(xiàn)馮夢龍的俠義觀。

      “三言”;馮夢龍;俠文化; 俠義觀

      一、“俠”的概念與傳承

      自古至今,對何者謂“俠”,眾說紛紜。漢許慎《說文解字》說:“俠,俜也。”[1]164宋徐鉉、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將“俠”“俜”二字解釋為輕財、輕生、重交的具有武力之人。a段注:茍悅曰:“立氣齊,作威福,結(jié)權(quán)力交,以立強于世者,謂之游俠?!比绱驹弧跋嗯c信為任,同是非為俠,所謂權(quán)行州里,力折公侯是也?!被蛟唬骸叭?,氣力也。俠,甹也?!?至于“甹”,《說文解字》云:甹,亟詞也,從丂,從由。或由甹,俠也;三輔輕財者為甹。徐鉉注:由,用也,任俠用氣也。段注:今人謂輕生為甹命,即此甹字。參見(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101頁上;(清)段玉裁撰,《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73頁上,第203頁下。

      歷史典籍中有據(jù)可考最早提出“俠”的概念并加以論述的是戰(zhàn)國時法家的韓非子,其著述云:“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禮之,此所以亂也。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王以文學(xué)??;犯禁者誅,而群俠以私劍養(yǎng)?!薄皬U敬上畏法之民,而養(yǎng)游俠私劍之屬”,“棄官寵交謂之有俠”“人臣肆意陳欲曰俠”,[2]423-425認(rèn)為“俠”是一些將個人情誼置于君臣大義之上,不知敬上畏法,以武犯禁,任情任性之人,并認(rèn)為君主諸侯禮遇俠,乃動亂之源。繼韓非子之后,漢代司馬遷更為“俠”作傳,“俠”第一次進(jìn)入了主流史家的視野。其《史記.游俠列傳》云:“今游俠,赴士之厄困,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既已存亡死生矣,而布衣之徒,設(shè)取予然諾,而不矜其能,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笔①潯皞b”救危扶困、信守承諾、不畏犧牲、謙虛矜持之品格。司馬遷并區(qū)分了“暴豪”與“俠”:“以余所聞,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雖時扦當(dāng)世之文罔,然其私義廉絜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立,士不虛附。至如朋黨宗強比周,設(shè)財役貧,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與暴豪之徒同類而共笑之也。認(rèn)為那些朋黨營私,恃強凌弱,恣欲橫行的豪強‘游俠亦丑之’?!盵3]3181-3182之后,班固承襲司馬遷,為《漢書》作《游俠傳》,指出:“自是(郭解)之后,俠者極眾,而無足數(shù)者”,[4]3705其記載的萬章、樓護(hù)、陳遵、原涉等均是稱霸地方的豪強,與司馬遷所稱頌的游俠精神已相去甚遠(yuǎn)。正如全祖望在《經(jīng)史答問》卷十中云:“游俠至宣、元以后,日衰日陋。及巨君時,樓護(hù)、原涉之徒無足稱矣?!盵5]2032而自班固《漢書》以后,“范嘩作史,不傳游俠,知東漢而后遂無聞矣。”[6]148“俠”從此消失于正史的舞臺。然此后的魏晉南北朝及至清代的詩歌、唐宋傳奇、宋元話本和明清戲曲、小說中都有“俠”的蹤跡。從曹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幽并游俠兒”,到“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的陶潛;從鮑照的“失意杯酒間,白刃起相讎”,“但令塞上兒,知我獨為雄”,到孔稚圭的“少年斗猛氣,怒發(fā)為君征”,“當(dāng)今丈夫志,獨為上古英”;從盧照鄰的“斗雞過渭北,走馬向關(guān)東”,“橫行徇知己,負(fù)羽遠(yuǎn)從戎”,到王昌齡的“西陵俠年少,送客過長亭”,“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從王維的“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到張籍的“百里報仇夜出城,平明還在倡樓醉”;從李白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到崔顥的“少年負(fù)膽氣,好勇復(fù)知機”,“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從晁沖之的“君不見夷門客有侯嬴風(fēng),殺人白晝紅塵中”,“京兆知名不改捕,倚天長劍著崆峒”,到龔自珍的“一簫一劍平生意,負(fù)盡狂名十五年”,再到譚嗣同的“拔劍欲高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都是“俠”的繼承與延續(xù)。除詩歌外,戲曲和小說也是俠的重要載體。明代呂天成的《曲品》曾將傳奇分為六門,其中就有“豪俠”一門。[7]233而俠義小說從唐代開始興盛,迄今為止已成為小說史上的一個重要類型。無數(shù)的文學(xué)家在歷史的長河中,或是載酒風(fēng)流,或是慷慨悲歌,或有家國之嘆,或作市井之語,描述著各種“俠”的理想,反映著不同時代不同階層對“俠”的理解,遂成就文學(xué)之“俠”。“俠”之精神氣質(zhì)亦因此如暗室蘭馨不絕如縷,傳承后世。

      二、“俠”之文化性格的多元構(gòu)成

      自東漢以后,“俠”己不再是一個階層或群體的稱謂,而更多的是作為文化符號的存在?!皞b”的觀念無限擴大,與“武”已不必然相關(guān),即使是文弱書生也可有“書劍飄零”的俠客夢。至此,“俠”已經(jīng)脫離了現(xiàn)實物質(zhì)層面,而以一種抽象的精神氣質(zhì)出現(xiàn)并影響到社會各階層各行業(yè)的人們,三教九流、男女老幼,無所不及。任何人具有此種精神氣質(zhì),無論身份、職業(yè)和性別,都可快意稱“俠”。[8]375

      在“俠”的傳承過程中,由于文人的介入,又將儒墨道釋諸家相關(guān)的元素融合其中, 使得“俠”的文化結(jié)構(gòu)中,交織著多種因素,并構(gòu)成其多元的文化性格。如儒家,自古“儒俠對立,若分涇渭”,[6]148由于“俠”重義節(jié),輕生死,常好勇斗狠,易犯上作亂,游俠一直是封建政權(quán)打擊的對象。但東漢之后,“俠”脫離物質(zhì)層面成為一種精神和氣質(zhì),“首先進(jìn)入了儒生文士的道德意識之中”“其學(xué)學(xué)孔,其行類俠”。[8]379-385章太炎、梁啟超甚至認(rèn)為俠出于儒,依據(jù)是《韓非子·顯學(xué)》稱孔子卒后,儒分為八,漆雕氏之儒,“不色撓不目逃,行曲則無違于減獲,行直則怒于諸侯”,[2]458章太炎稱“其學(xué)廢而閻里游俠興”。[9]11梁啟超稱“按此正后世游俠之祖也,孔門必有此一派,然后漆雕氏乃得衍其傳”。[10]3此外,儒家的一些思想也與俠的觀念相近,比如“義”“信”“勇”為兩家兼有。墨家思想中的“兼相愛,交相利”“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11]236與俠之古道熱腸、舍己為人的作風(fēng)是一致的?!赌印吩唬骸叭危瑸樯碇鶒阂猿扇酥薄?,“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畢沅校本注曰:“謂任俠”。[11]256-257也就是損己利人, 哪怕做自己所厭惡的事也要來解救他人的急難,為了挽救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 這正與司馬遷所謂的游俠“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相同。不僅如此,墨家還提倡“必先萬民之身,后為其身”,“殺己以存天下”,與“俠”“重義輕生”的價值觀如出一轍。道家追求的率性而為,任情而作,逍遙自在,效法自然的境界正與“俠”恣逞意氣,放任不羈,不拘小節(jié),不守常規(guī)的特征相合。而釋家悲天憫人,救人苦厄的菩薩心腸,與俠救危扶困的古道熱腸,也極為近似。

      由此觀之,“俠”經(jīng)過漫長的傳承與演變,將諸家思想融于一爐,從而充實了“俠”之內(nèi)涵。也正因為“俠”在基本價值取向上汲納了儒、墨、道、釋各家的思想精華,從而也就自然成為中國傳統(tǒng)理想人格之一種。

      三、“三言”中的“俠”

      “三言”是晚明通俗文學(xué)家馮夢龍在唐傳奇和宋元話本的基礎(chǔ)上改編和個人創(chuàng)作匯輯而成的三部白話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之概稱,描繪了從春秋至晚明中國社會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各個階層的世態(tài)人情。其中有相當(dāng)多的人物具有鮮明的“俠”的精神氣質(zhì)。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如《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中的趙匡胤、尹宗;重交守信的義士,如《喻世明言·羊角哀舍命全交》《喻世明言·范巨卿雞黍死生交》中的羊角哀并左伯桃,范巨卿和張劭;恩怨分明快意恩仇的俠烈之人,如《喻世明言·任孝子烈性為神》《醒世恒言·鄭節(jié)使立功神臂弓》中的任孝子、鄭信;鋤奸去惡、匡扶人間正道之俠,如《喻世明言·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中的郭解、床下義士;恣逞意氣、放任不羈的任俠,如《喻世明言·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中的宋四公師徒;草莽英雄發(fā)跡變泰的故事,如《喻世明言·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喻世明言·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中的郭解、史弘肇、錢婆留;大膽直率、愛恨分明的情俠,如《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醒世恒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的秀秀、杜十娘、周勝仙;神仙道術(shù)、劍俠之流的故事,如《喻世明言·楊謙之客舫遇俠僧》《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等等。在“三言”中,既有對傳統(tǒng)俠文化的傳承,也有對俠的內(nèi)涵的進(jìn)一步拓展和創(chuàng)新,茲分析如下:

      (一)任俠

      “任俠”之“任”,除了前文墨家的解釋之外,另有顏師古注《漢書·季布傳》中“為任俠有名”[4]1975曰:任謂任使其氣力。這里的解釋更接近后人對“任俠”的理解。陳平原先生認(rèn)為“任使其氣力”,除了使用氣力這一主要含義外,似乎還涉及使用氣力者的心態(tài)及使用的程度,那就是“放縱意氣,不加約束”。[12]187《史記·季布親布列傳》記載:“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于楚?!盵3]2729“為氣”近乎“任氣”“使氣”,都是強調(diào)俠恣逞意氣、放任不羈、不拘小節(jié)、不守常規(guī)的特征?!稘h書·游俠傳》中描述的游俠“放縱不拘”“放意自恣”[4]3709-3713等特點,正與此相合。后世在記載到俠時,也是往往將“任俠”與“使氣”或“為氣”并舉。

      在馮夢龍的“三言”中,《喻世明言》所收之《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所描述的宋四公師徒像,即是典型的“任俠”。其中雖有宋四公為受慳吝的“禁魂”張員外欺侮的乞兒出氣,并使用計謀教乞兒得了一千貫官府賞錢的情節(jié),有點慷慨仗義、懲治不仁、劫富濟(jì)貧的意思,較之唐傳奇而隱有道德化的趨向,但其通篇筆墨更多的是放在描寫宋四公師徒四人恣逞意氣,快意恩仇(睚眥必報),輕生(輕易害人性命,當(dāng)然同時也輕視自己生命),以及過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上,行事固然乖戾酷烈,卻正是傳統(tǒng)“任俠”的味道。其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人物穿插頗得章法,大率粗豪,又變詐百出,殊有風(fēng)趣,而且故事中還出現(xiàn)了輕功、各種機關(guān)、蒙汗藥、易容術(shù)等江湖技藝。無怪乎徐斯年先生將這篇小說稱為“宋元短篇武俠小說成熟的標(biāo)志”。[13]73-74

      (二)義俠

      傳統(tǒng)的俠義之客,乃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鋤奸去惡、匡扶正義之俠。而行俠仗義必以武,以武行俠是俠的重要特征。如“三言”中的趙匡胤、尹宗、床下義士等均有一身好武藝,可以抗強,可以扶弱,可以去惡,正是典型的“義俠”。但“三言”又對“俠”之“義”做了進(jìn)一步拓展。例如《喻世明言·羊角哀舍命全交》《喻世明言·范巨卿雞黍死生交》等篇,敘寫朋友結(jié)交之義。篇中的主人公羊角哀與左伯桃, 范巨卿與張元伯都是輕生死、共患難、重信守義之人,“豈為朋友輕骨肉,只因信義迫中腸”。羊角哀與左伯桃一言相得,結(jié)為昆仲,共同赴仕困于風(fēng)雪,伯桃殞命成人美,角哀富貴不忘故,為護(hù)伯桃舍命擊荊軻之鬼雄。范巨卿困遇張元伯,受張之恩擺脫窮病,二人意氣相投結(jié)為兄弟,相約來年重陽范將至張家登堂拜母,張諾當(dāng)設(shè)雞黎相待,然范為“妻子口腹之累,溺身商賈”而忘其日期,為了守諾自刎而死,以鬼魂千里赴約。這種“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的朋友之交,明顯具有“俠”輕生重義的特點。書中最后描寫楚元王感羊角哀、左伯桃義重,差官往墓前建廟,加封上大夫,敕賜廟額,曰“忠義之祠”;漢明帝憐范巨卿與張元伯信義深重,范巨卿贈山陽伯,張劭贈汝南伯,墓前建廟,號“信義之祠”,墓號“信義之墓”。李贄曾在《焚書·雜述》中說:“俠之一字,豈易言哉!自古忠臣孝子,義夫節(jié)婦,同一俠耳”,[14]194而馮夢龍“酷嗜李氏之學(xué),奉為蓍蔡”,[15]其俠義觀無疑深受李之影響。在馮夢龍看來,“俠”并不一定要武藝超群,也可以不諳武功,僅憑“忠孝節(jié)義”的道德光輝亦可為“俠”?!叭浴敝?、左、范、張主得其“義”,是為“義俠”。

      (三)斷情禁欲之俠

      宋明時期理學(xué)昌盛,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修養(yǎng)論,主張明理見性,認(rèn)為人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實面貌,所以不能體悟到天地之理,要想體驗到、找到萬事萬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這一思想反映在文學(xué)中,表現(xiàn)為俠客形象的無情無欲和道德化。在宋明之前,俠客們的形象是放縱不羈的,少年風(fēng)流、縱情酒樂、眠花臥柳之舉等閑常見,如王維“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崩畎住拔辶昴晟俳鹗袞|,銀鞍白馬度春風(fēng)。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陳子良“洛陽麗春色,游俠騁輕肥。水逐車輪轉(zhuǎn),塵隨馬足飛。云影遙臨蓋,花氣近熏衣。東郊斗雞罷,南皮射雉歸。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等等。但到了宋代之后,文學(xué)作品中的大部分俠客,卻都是滅情禁欲的硬漢,如《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中的趙匡胤,就因其急人之難、面對女色堅毅冷漠而成為歌頌的對象,小說甚至不惜以京娘自縊來證明趙之坐懷不亂。同類“英雄救美”卻不為美色所動的還有《警世通言·萬秀娘報仇山亭兒》中的尹宗, 尹宗對萬秀娘始終以禮相待,對她以身相許的報恩同樣嚴(yán)詞拒絕。這兩個故事都是描寫俠客與美人結(jié)伴遠(yuǎn)行,同起居共飲食,美人落花有意,俠客卻流水無情,毫無邪念、剛直正派、光明磊落。正如馬幼垣先生所言:“這種對待女子的粗線條作風(fēng),倒也意外地給中國的俠增添了另一層英雄氣概?!袀b既被視為一種實際的工作,一旦投身便不可終止,因此愛情倒成了行俠的障礙。一個俠必須要克制個人情感, 以保持他的俠義氣概于升華境界?!盵16]132

      (四)情俠

      不得不說馮夢龍的思想是矛盾的,在他的“三言”中,既有“存天理滅人欲”,為名教所約束的無情禁欲的俠客,卻也有獨抒一格情懷別具的情俠。在馮夢龍看來,“情”首先是指男女之情,“六經(jīng)皆以情教也?!兑住纷鸱驄D,《詩》首關(guān)雌,《書》殯虞之文,《禮》謹(jǐn)聘奔之別,《春秋》于姬姜之際詳然言之,豈非以情始于男女?”[17]86推而廣及一切情,“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種種相,俱作如是觀?!盵17]85進(jìn)而把情看作天地萬物的本原,“天地若無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無情,不能環(huán)相生。生生而不滅,由情不滅故”;“萬物如散錢,一情為線索。散錢就索穿,天涯成眷屬?!盵17]85馮夢龍甚至自任情教教主,“我欲立情教,教誨諸眾生”,[17]85以“情”來實施教化。馮夢龍一面提出情本思想,以情抗理;一面又大肆宣揚忠孝節(jié)義之理。為解決這一矛盾,他提出“自來忠孝節(jié)烈之事,從道理上做者必勉強,從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婦其最近者也,無情之夫,必不能為義夫;無情之婦,必不能為節(jié)婦。世儒但知理為情之范,孰知情為理之維乎?!盵17]87認(rèn)為情、理不是對立的,而是完全可以統(tǒng)一于出于至情的忠孝節(jié)義。[18]13-14這一論斷,是對宋明理學(xué)“存天理滅人欲”的直接批判,也直接導(dǎo)致了“俠”的重新建構(gòu)和定義,改變了前述俠與男女之情的對立,甚至不情不俠,不俠不情,最后創(chuàng)造出了“情俠”這一形象。至此,俠客的定義更加寬泛,凡具有忠孝節(jié)烈信等高尚道德,至情至性之人,均可為“俠”?!毒劳ㄑ浴ざ攀锱涟賹毾洹分械亩攀铩扮娗樗鶜g,不以貧窶易心”,情之所至,恨之所及,不惜舍生以報,非同尋常,而被馮夢龍稱作“千古女俠”。另有《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醒世恒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的秀秀、周勝仙,大膽直率、勇敢追求愛情,愛至深處成執(zhí)念,死后化鬼以報前緣,可謂“情至,義激,事奇”b馮夢龍,《情史》卷四“情俠”類總評中云:“情不至,義不激,事不奇”,見高洪鈞編著,《馮夢龍集箋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頁。亦可當(dāng)?shù)谩扒閭b“二字。她們之所以能稱“情俠”,當(dāng)然并非她們真的就是俠客,而是她們深情烈性的道德人格和輕生重義的非常之舉具有“俠”的精神氣質(zhì)之故。

      綜上所述,雖有太史公盛贊游俠的曇花一現(xiàn),但俠文化從韓非子開始就受到了官方文化的排斥。尤其到秦漢之后,大一統(tǒng)的國家格局建立,“游俠”就此消失于史家的視野。但俠文化并未就此消失,而是在文學(xué)中得以傳承和延續(xù)。文學(xué)家的創(chuàng)作較于史家的寫實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寄托著更多的文人關(guān)于“俠”的理想。正是在這種想象與現(xiàn)實的交融中,“俠”被塑造成為中國文人的一種理想人格。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集體創(chuàng)作中,儒墨道釋諸家文化元素被融入其中,俠文化因此呈現(xiàn)出多元的文化面相和性格。晚明時期的馮夢龍,正是承繼了春秋至宋元以來的“俠”之精神,以文合道,進(jìn)一步拓寬了俠的精神內(nèi)涵,使忠孝節(jié)義兒女情長者皆可為俠,在俠文化的發(fā)展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1]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1963:164.

      [2]王先謙.韓非子集注[M].鐘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8.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3.

      [4]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5]全祖望.全祖望集匯校集注[M].朱鑄禹,匯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032.

      [6]顧頡剛.武士與文士之轉(zhuǎn)換[J].責(zé)善半月刊,1940,1(7).

      [7]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 [G].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233.

      [8]余英時.現(xiàn)代儒學(xué)的回顧與展望[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4.

      [9]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1.

      [10]梁啟超.中國之武士道[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6:3.

      [11]墨翟.墨子[O].清光緒初浙江書局輯刊二十二子本.

      [12]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187.

      [13]徐斯年.俠的蹤跡——中國武俠小說史論[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5:73-74.

      [14]李贄.焚書.續(xù)焚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194.

      [15]許自昌.樗齋漫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6]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M].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yè)有限公司,1970:132.

      [17]馮夢龍.馮夢龍詩文[M].橘君,輯注.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5.

      [18]黃晗曲.馮夢龍的文化行為與文化人格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6:13-14.

      (責(zé)任編輯 吳璐晗)

      The Inheritance "Chivalrousness" of and its Implication in "Sanyan"

      CHEN ling
      (School of Design and Creativity,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After the Eastern Han Dynasty,"chivalrous swordsman" is no longer a class or group name,and more as a kind of spirit and cultural symbols.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ing the chivalrous culture.Integration of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ought Taoism,Confucianism and Mohism,the cultural structure of "chivalrous swordsman",intertwined with a variety of factors,and constitute the multiple cultural personality.The late Ming Dynasty popular writer Feng Menglong's "Sanyan" depicts the different social ways of the world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 the Ming Dynasty China,including many distinctive characters.And then there were chivalrous swordsman,chivalrous with sexual abstinence,and romantic chivalry.With the background of Feng Meng long era and cultural personality,by analysing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an Yan" in the context of chivalrous culture,this paper is to reproduce the chivalrous view of Feng Menglong.

      San Yan;Feng Menglong;the cultural of "chivalrous swordsman ";inheritance;development

      I207.419

      A

      2095-2082(2016)06-0018-06

      2016-11-21

      陳 玲(1982—),女,福建連江人,文學(xué)碩士。

      猜你喜歡
      任俠馮夢龍游俠
      俠之高義,曲之哀傷
      小米游俠記:虎頭將軍
      學(xué)與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4
      黑暗游俠 STEPHEN JACKSON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48
      任俠之名
      典型黑幫電影的風(fēng)格與文化特點比較
      戲劇之家(2017年16期)2018-01-17 00:33:11
      “三言”與馮夢龍的“無訟”夢
      小米游俠記:看戲
      小米游俠記:腌咸菜
      《聊齋志異·俠女》對唐人小說《義激》的革新及其原因探析
      智短漢
      屏东市| 韩城市| 建德市| 会同县| 抚顺县| 屏东市| 瓮安县| 旅游| 建瓯市| 县级市| 怀宁县| 新闻| 克山县| 永修县| 嘉黎县| 简阳市| 德江县| 尼木县| 长治市| 大港区| 榆中县| 揭西县| 顺平县| 黔江区| 北票市| 建阳市| 巨鹿县| 琼中| 上杭县| 黄大仙区| 光泽县| 周至县| 新巴尔虎左旗| 贵州省| 博乐市| 辽中县| 浙江省| 雷波县| 余庆县| 肃宁县| 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