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北侖中學 沈妍蘭
?
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聽力訓練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北侖中學 沈妍蘭
摘 要:聽力理解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當下的英語聽力教學往往只注重語音、語句及內容理解,忽視了學生的聽力能力培養(yǎng)。實際上,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與圖式理論有著密切聯系,即對于背景知識、情感態(tài)度等的體驗。本文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圖式理論與聽力教學的聯系及運用。
關鍵詞:圖式理論;高中英語聽力教學
聽力教學與聽力訓練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有諸多途徑。縱觀當下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存在如下問題:
1.1 教學形式單一,機械使用聽力材料
大部分聽力教學采用的是聽力強化訓練的模式,通過聽力套題的訓練,達到幫助學生提高聽力能力的目的。但是,這一教學過程較為單一,聽力訓練過后,學生對于提高聽力的方法途徑并沒有實質性的了解。往往是雖然做了題目,卻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如何選出。如若遇到不熟悉的材料,教師往往采取向學生解釋聽力材料原文的方法,以求達到理解所聽內容的目的。但是,學生往往因為對所聽內容缺少背景知識的鋪墊,無法理解原文與選題之間的聯系。聽力教學的瓶頸就此出現。
1.2 聽力技能缺失
不少教師和學生發(fā)現,聽力材料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做起題目來卻并不容易。這說明聽力內容雖在學生的理解能力范圍內,但由于受到如心理壓力、母語思維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信息處理時用時過長、思維混亂,從而影響了正常發(fā)揮。
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復雜的互動過程。認知心理學家認為,聽力理解過程主要涉及兩個解碼方式,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白韵露稀笔侵嘎犝邚恼Z音、語法、詞匯、句子等方面入手,在語言層次上得出所聽語篇的含義?!白陨隙隆眲t指學習者利用自己先前的期望、框架、構思圖式等去理解語言。聽者只有在大腦中的相關圖式與源于聽力語篇的輸入信息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匹配時,聽力語篇對他來說才會產生意義。可見聽者頭腦中的原有知識是決定聽者能否理解語篇的關鍵。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聽力語篇的結構型認知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再加工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有必要引入圖式理論,以期能夠更好地把聽力教學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這會使學生在提高聽力能力的同時,學會調動大腦內原有的知識背景,幫助理解聽力材料。
談到圖式理論,首先應解釋何為圖式。當人進入到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就可能根據記憶中原有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思維或行動反應。比如當我們看到在一個臺子上有兩名壯漢揮舞著拳頭攻擊對方,而周圍有許多人觀看時,依據我們原有的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可以知道這是在進行拳擊比賽。如果我們還具備對拳擊比賽規(guī)則(進一步的認知結構)的一般了解,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欣賞比賽,否則就只看到臺上臺下的“野蠻”行動了。這個例子說明我們會自然地把個別刺激物放在一個預存的認知結構,即圖式中去認識。圖式就是存在于記憶中的認知結構或知識結構。在聽力訓練中,聽的過程就是聽者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與輸入信息的聲學信號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因此,存在于記憶中的知識結構對于學生理解聽力材料非常重要,教師應根據聽力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幫助學生建立相關圖式。
3.1 圖式意識
圖式理論的核心就是強調利用背景知識去激活相應的內容或形式圖式,以促進對語篇的理解。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人文背景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異域文化。學生對于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識越豐富,學生的聽力水平就越高。
如下面這個例子:
Which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Strangers.
B. Neighbors.
C. Co-workers.
聽力原文:
W: Hi,Kent. Can you give me a lift? I’m late for work. My car’s broken down. It won’t start.
M: I’m sorry. I’m not going into town. But I can give you a lift to the bus station.
此題意在讓學生通過對話內容判斷人物關系。從聽力原材料來看,對話雙方并沒有工作關系,又因為彼此熟識,提供幫助,所以可以判定為鄰居關系,故選B。在做此類聽力訓練時,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中的對話藝術及交談的基本內容,以便讓學生在聽錄音材料前就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有一定了解。
3.2 情景圖式
情景圖式(context schemas)是對社會交際的情景場合以及相應的適當行為的認識。情景圖式幫助人們識別環(huán)境,并采取適當的行動來實現目標。不同文化中的社會交往情景存在差異。比如同樣是婚禮,中西方的差別也比較大。基于這一理論,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應利用這一圖式,幫助學生根據聽力材料中人物間的對話場景,判定在不同場合下人們的行為表現。
3.3 情感圖式
情感圖式(emotion schemas)是對憤怒、恐懼、嫉妒、孤獨等情感的認識,它們來自個人的生活經歷并儲存在長期記憶中,而且會和其他圖式相聯系、相伴隨。雖然圖式主要是一種認知結構,但研究表明它們也往往和特定情緒相連。比如一見到牙醫(yī)就會感到緊張或恐懼等。這些和一定圖式相聯系的情感反應在社會交際中也有很大作用。
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有一類題型往往涉及說話者的情感態(tài)度問題。在判定這類題型時,學生往往存在疑惑。這就需要運用到圖式理論中的情感圖式,幫助學生串聯起特定場景與特定情感間的聯系,從而準確體會說話者的意圖。如下例所示: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in the beginning?
A. Surprised.
B. Angry.
C. Calm.
聽力原文
M: Customer Service. Lawrence speaking. How can I help you?
W: I can’t believe this is happening. I called and ordered a 32-inch bag last Friday. But today,I found that you sent me a 24-inch one. I was planning to use that bag during our vacation in Switzerland. But it doesn’t seem possible anymore,because we’re taking off on Saturday. That’s only two days away.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從上例中可以看出,女士的說話語氣強硬,并用到了“I can’t believe this is happening.”“What am I supposed to do?”兩句話,這類句型在西方社交場合中,往往表達了說話者憤怒或者生氣的情感,所以此題答案應選B。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這類聽力材料時,要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情感圖式與特定情感間的聯系,并適當進行歸納總結。
在聽力訓練中,學會總結尤為重要。教師不妨在教學過程中多滲透圖式理論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圖式,并利用這些圖式進行解題。此外,對所聽材料進行分類總結,以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新的圖式,這將幫助學生在今后的聽力練習中運用所學圖式,進行背景構建。
參考文獻
翟麗霞,劉文菊,李志遠. 2007. 英語聽力教學中圖式的有效激活與補充[J]. 山東外語教學(3):58-62.
周相利. 2002. 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 外語與外語教學(1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