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
圍術期護理在急性闌尾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王素芳
【摘要】目的 探討圍術期護理在急性闌尾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15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肛門排氣、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加強圍術期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整體治療效果明顯。
【關鍵詞】闌尾炎;圍術期;護理;應用價值
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遼寧葫蘆島 125001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于發(fā)病2 d內入院治療,經臨床癥狀和B型超聲檢查確診,均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根據患者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40例,女35例,年齡14~48歲,平均(29.4±1.3)歲;闌尾炎類型:單純性32例,化膿性28例,壞疽性1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42例,女33例,年齡13~46歲,平均(29.3±1.3)歲;闌尾炎類型:單純性33例,化膿性26例,壞疽性
1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闌尾炎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工作、遵醫(yī)囑用藥、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發(fā)癥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因闌尾炎典型體征為不同程度右下腹壓痛和轉移性疼痛,患者面臨較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壓力。所以,護理人員需及時給予患者精神鼓勵和心理安慰,主動與其進行溝通,盡量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若患者病情較嚴重,則立即。另外,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相關注意事項,以增強其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2.2 術中護理 根據麻醉方式幫助患者取合適體位,密切觀察其呼吸、血壓、脈搏、心率和動脈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并協(xié)助醫(yī)師完成手術。同時注意對切口敷料以及引流管進行觀察。
1.2.3 術后護理 護理人影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每隔0.5 h測量1次呼吸、血壓和脈搏。同時,做好疼痛護理,可通過給予患者藥物治療,以緩解疼痛;也可通過與患者溝通,或聽音樂方法分散其疼痛注意力[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肛門排氣、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肛門排氣時間(h) 下床活動時間(h) 住院時間(d)對照組 75 42±6 30±6 9.3±3.7觀察組 75 24±5 15±3 5.1±2.3 t值 18.73 20.21 8.47 P值 0.00 0.00 0.00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闌尾炎作為一種常見的急腹癥,手術治療方法較簡單,且效果明顯,治療中易忽略對患者的護理。近年來,隨著患者服務意識的增強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經手術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于保證治療效果和促進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術前對患者進行精神、心理安慰以及相關健康知識教育等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同時,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體位和舒適護理,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可為手術順利完成提供有力保證;并在手術完成后進行全面護理和綜合護理,可取得明顯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后肛門排氣、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表明經全面圍術期護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恢復效果,縮短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對患者行全面圍術期護理,可明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效確保護理質量。以上研究結果與王詠蓮和徐培麗[4]的研究結果一致,均證實了圍術期護理的臨床價值。今后可在術后護理中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是飲食方面,并注重患者出院后隨訪,以提升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加強圍術期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整體治療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 呂釗紅,王艷,劉玉萍.對闌尾炎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探討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3(16):42-43.
[2] 文湘華.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4,4(9):85-86.
[3] 宋業(yè).護理干預在闌尾炎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6(10):3342-3343.
[4] 王詠蓮,徐培麗.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3,19(3):28-29.
作者簡介:王素芳(1975.12-),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外科護理急性闌尾炎占普外科手術的10%~15%,臨床中以急性發(fā)作為主,好發(fā)于年輕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白細胞升高并伴有明顯右下腹疼痛,通常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1])。但術后易發(fā)生切口感染,不僅會造成患者疼痛,還會影響其術后恢復。為了保證該病的臨床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疼痛,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本研究就圍術期護理在急性闌尾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