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曾紅 何秀容 李江
【摘 要】 目的:建立傷科靈膏的薄層鑒別方法,為建立傷科靈膏的質(zhì)量標準奠定基礎。方法:采用TLC對傷科靈膏中的見血飛、山豆根、肉桂藥材進行定性鑒別。結果:TLC定性鑒別斑點清晰,分離度較好。結論:所建立薄層鑒別方法簡便、可靠、重復性好。
【關鍵詞】 傷科靈膏;見血飛;山豆根;肉桂;薄層鑒別
【中圖分類號】R286.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5-0009-02
傷科靈膏是貴州宜民中醫(yī)骨傷燒傷??漆t(yī)院的院內(nèi)制劑,其處方是本院何老中醫(y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積累所獲得經(jīng)驗方,原劑型為處方藥粉碎后加入白酒調(diào)敷,處方由見血飛、山豆根、仙鶴草、三棱、莪術、肉桂等八味藥組成。具有消腫化瘀,療傷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急、慢性軟組織損傷,本院常用于軟組織損傷的治療,療效確切,需求量大。課題組擬將此方研究開發(fā)為治療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的凝膠膏劑,按照中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關于醫(yī)療機構中藥制劑的技術要求,完成傷科靈膏的處方、制劑工藝、質(zhì)量標準、穩(wěn)定性及臨床研究,本文主要報道薄層鑒別研究部分。
1 儀器和試藥
1.1 儀器 安靈ZF-2型三用紫外儀(上海市安亭電子儀器廠),電子天平(Sartorius德國賽多利斯),恒溫水浴鍋(江蘇國勝實驗儀器廠);科導SK8210HP型臺式超聲波清洗器(上??茖С晝x器有限公司)。
1.2 材料 傷科靈膏(批號:20140916、20140917、20140918)及陰性樣品由貴州黔南州中醫(yī)醫(yī)院制劑科提供??鄥A對照品(批號:110805-200508)、氧化苦參堿對照品(1批號:00780-201007)、桂皮醛對照品(批號:111710-200513)、見血飛對照藥材(批號:121302-200301)均購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
2 方法與結果
2.1 見血飛的鑒別[1-3] 取本品1片,除去蓋襯,平展貼于醫(yī)用紗布上,剪成小片,置具塞錐形瓶中,加入50ml的苯,超聲處理20min,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1ml甲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本品陰性樣,制備方法同供試液,制得陰性對照溶液。另取見血飛對照藥材1g,加苯50ml,超聲處理20min,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1ml甲醇使溶解,作對照藥材溶液。按照2010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分別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3μl,陰性對照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以1%的磷酸二氫鉀與0.5%羧甲基纖維素(1:1)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乙酸乙酯(8: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于紫外燈光365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熒光斑點;陰性無干擾。見圖1。
2.1.2 山豆根的鑒別[4] 取本品1片,除去蓋襯,平展貼于醫(yī)用紗布上,剪成小片,置具塞錐形瓶中,分別加入50 ml三氯甲烷和1 ml的氨水,振搖15 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三氯甲烷1 ml溶解,作供試品溶液。取本品陰性樣,制備方法同供試液,制得陰性對照溶液。另取苦參堿對照品、氧化苦參堿對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 ml各含l 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按照2010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4μl,陰性對照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4: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2]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斑點;陰性無干擾。見圖2。
2.1.3 肉桂的鑒別[5] 取本品1片,除去蓋襯,平展貼于醫(yī)用紗布上,剪成小片,置具塞錐形瓶中,加石油醚(60℃~90℃)50 ml,超聲處理20 min,濾過,濾液于45℃下?lián)]干,殘渣加1 ml甲醇溶解,作供試品溶液。取本品陰性樣,制備方法同供試液,制得陰性對照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濃度為l mg/ml對照品溶液。按照2010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8μl、對照品溶液2μl,陰性對照溶液8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 G 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為展開劑[2],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橘黃色斑點,陰性無干擾。見圖3。
3 討論
見血飛為方中的君藥,山豆根為臣藥,是選擇建立薄層鑒別方法的首選藥,經(jīng)研究該制劑中仙鶴草的鑒別的點不明顯,可能是受其他成分的和輔料的影響,而三棱和莪術中有相類似的成分,會相互干擾,沒有專屬性,所以不選擇這幾個藥味鑒別作為本制劑的鑒別方法。肉桂雖為佐使藥,但其鑒別方法簡單,且有專屬性,所以也列入該制劑的鑒別方法中。
薄層鑒別方法的研究是制劑質(zhì)量標準研究中主要部分之一,經(jīng)研究找到簡單便捷、專屬性強、重復性好的方法,為制劑質(zhì)量標準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驗結果表明,該薄層色譜鑒別專屬性較強,被檢各藥陰性液均無干擾,結果易于判斷,能達到本品質(zhì)量控制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貴州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zhì)量標準[S].2003:63.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5.
[3]王克英.膚創(chuàng)液酊劑質(zhì)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03(3):171-172.
[4]宋茹,王媛媛.山豆根合劑的質(zhì)量標準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1,12(8):693-694.
[5]梁堅,梁藝堅,曹耘,等.止痛順氣膠囊的薄層色譜鑒別[J].中國藥業(yè),2014,23(1):21-22.
[6]劉慧敏,劉莉,劉強,等.小兒腹瀉外敷凝膠膏劑的制備及質(zhì)量控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3):42-44.
(收稿日期: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