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實
?
蘇轍的茯苓養(yǎng)生法
文/康實
蘇轍,北宋著名散文家,無志仕進,有意養(yǎng)生,對修身養(yǎng)性造詣頗深。
蘇轍少時多病,夏則脾不勝食,秋則肺不勝寒。治肺則病脾,治脾則病肺,服藥而不愈。32歲那年,學習氣功,食茯苓,一年疾愈。從此他便研究藥物養(yǎng)生。他認為,茯苓是補腎脾的養(yǎng)生珍品,可“解急難于俄頃,破奇邪于邂逅”。為此特作《服茯苓賦并引》。服茯苓“可以固形養(yǎng)氣,延年而卻老者”。如久服則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顏如處子,綠發(fā)方目;神止氣定,浮游自得。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辨,以游乎無窮”。
茯苓是寄生于松樹根下的腐生真菌,有利于消水腫,健脾補中,寧心安神之功效。魏晉時就把茯苓當作養(yǎng)生佳品。陶弘景辭官隱退時,梁武帝即令“每月賜給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餌”。慈禧太后為祛病延年,命御膳房做茯苓餅進食,并賜寵臣。這之后,茯苓夾餅已作為北京的傳統(tǒng)名點流傳至今。
茯苓以云南“云苓”為貴,既可入藥,又可粥食?!吨敝阜健分杏涊d:“白茯苓粥,治心虛、夢泄、白濁”。《本草綱目》載曰:“茯苓粥清上實下?!惫糯t(yī)家多認為,茯苓藥性緩和,善利水濕,若與粳米煮粥療效尤好。茯苓粥的做法是,將白茯苓500克磨細粉,每次用白茯苓粉15克,同粳米50克煮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