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
思想政治教育是各校教育的必修課程,當下,學生思想政治問題備受關注,思政教育問題更是學界研究的熱點。但是從歷史角度探究影視劇在思政教育中作用的研究卻少之又少。項福庫、易彪所編著的《近代中國歷史影視劇作品講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正是從這一視角對影視劇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進行探析,填補了這一研究空白,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價值與較強的實踐意義。
《近現(xiàn)代中國歷史影視劇作品講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從中國歷史角度出發(fā),以影視劇作品為載體,著重探析影視劇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政理念,對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國民基本道德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傮w來看,該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彰顯了鮮明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該書從歷史角度分析了影視劇作品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gòu)建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其實踐價值則表現(xiàn)為兩點:一是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載體,為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理論基礎;二是為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樣化途徑,不僅豐富了我國影視劇作品,而且真正實現(xiàn)了影視劇作品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結(jié)合與融合。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該書所涉及到的歷史觀點過多,其中部分觀點不具備代表性。
二、揭示了影視劇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首先是影視劇作品具有導向作用。該書認為傳統(tǒng)思政教育模式空洞、枯燥,而將影視劇作品融入其中,可以令學生對人性有所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勤勞勇敢的美德。該書通過調(diào)查選擇出最能觸動人們心靈的影視劇作品,包括《暖春》、《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亮劍》等,將社會底層百姓的命運與苦難展現(xiàn)到學生面前。這些積極、正面的影視劇能夠讓學生在理性思索的基礎上,對人物故事、社會有所認識。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與硬性教育相較優(yōu)勢不言而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其次是影視劇作品具有轉(zhuǎn)化作用。該書認為,在思政教育中,影視劇作品可以提高學生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認識,引導學生塑造美好心靈,提升思想境界,進而起到思想轉(zhuǎn)化的作用。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比較,影視劇作品教學特點鮮明:因為影視劇作品具有審美特點,學生通過觀看影視劇會被故事情節(jié)所感動,這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傳統(tǒng)思政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同,影視劇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認識和理解。
三、指導利用影視作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該書對如何利用影視作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探究,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首先是要積極做好影視劇作品選擇工作。在選擇影視劇的時候需要把握四個原則:一是影視劇內(nèi)容要健康、積極;二是影視劇作品的主旨需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旋律;三是影視劇作品要折射出愛國主義情懷;四是影視劇作品要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與感染性。根據(jù)這四項基本原則,影視劇的選擇需以紅色題材、革命題材為主。在書中作者以《建黨偉業(yè)》為案例,認為該部影片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觀看該影片,可以讓學生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革命與建設新中國的光輝歷史有所認識,使學生對影片人物的語言、形象有所觸動,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這種教學模式比說教式教學模式更具時代意義。其次,要做好影視劇觀后感工作。學??梢越M織學生針對某一部影片暢談自己的感想,思政教師從中可以把握學生觀看影視劇之后的思想變化,引導學生開拓視野、啟迪心靈。
總之,該書是一部從歷史視角探究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之作,是助推國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推動國民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yǎng)成的有用之書,堪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
(作者系長安大學文學藝術(shù)與傳播學院講師)
此文為陜西省社科聯(lián)項目“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2015C047)階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