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代川江險灘知多少

      2016-04-21 10:31陶靈
      紅巖春秋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川江礁石

      陶靈

      從四川廣元至重慶朝天門匯入川江的740公里嘉陵江河段中,有各種險灘345處,平均2.14公里就有一處。其中廣元以北90公里處有個九井灘,灘中有名為蛤蟆、青牛、青塠的三大巨礁,伏在水中危及過往船只。

      險灘的治理竅門

      四川宜賓古稱僰道,岷江從這里匯入川江。古時入口處有一個僰道大灘,灘中礁石巨大、嶙峋,石質(zhì)異常堅硬,很難鑿打,是過往船只的一大障礙。

      秦昭王后期(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李冰擔(dān)任蜀郡太守,對僰道大灘進(jìn)行了整治。早在戰(zhàn)國中后期,蜀國已出現(xiàn)冶鐵業(yè),可制作各種鐵器工具,李冰在四川境內(nèi)的幾處治水工程中已大量使用過,但對于僰道大灘的堅石,這些鐵器根本起不了作用。

      李冰從民間尋找智慧,最后選擇用“堆柴燒石”的辦法治灘。冬季水枯,礁石裸露,李冰運來大量的干木柴和枯樹枝,厚厚地堆在礁石上,點火焚燒。烈火熊熊,礁石在高溫下膨脹,然后用醋浸濕,使其層層裂縫,最后用冷水迅速澆潑,高溫下的礁石突然遇冷,驟然收縮而爆裂、破碎,再用鐵器錘擊、鑿打。按照這種方法,多次反復(fù)進(jìn)行,終于將礁石鑿平了,航道開始通暢起來。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以來,湖北秭歸青灘多次出現(xiàn)因巖崩而斷航,最長的一次竟達(dá)82年之久。明天啟四年(1624年),湖廣按察使喬拱璧帶領(lǐng)歸州(治秭歸)知州楊奇珍,對青灘進(jìn)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整治。

      我國在唐代雖已發(fā)明火藥,但并沒有運用到工程施工中。喬、楊兩位大人仍然采用前人燒石的辦法,不過這次改燒煤炭。煤炭體積小、火力大、燃時長,發(fā)出的熱量也更大。在燒石的方法上,兩位大人也做了改進(jìn):在礁石上挖鑿一些孔洞,把煤炭堆在洞里燃燒,達(dá)到一定溫度后,同樣淋醋澆水,礁石立刻脹裂一層,然后逐層煅燒,直至礁石分裂成可以用鐵錘鋼釬鑿打的塊狀。

      川江支流嘉陵江全長1100多公里,是古代關(guān)中與巴蜀地區(qū)開展經(jīng)濟(jì)交往的一條紐帶,也是巴蜀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當(dāng)年重慶朝天門恭迎的圣旨就是從嘉陵江泛舟而來。從四川廣元至重慶朝天門匯入川江的740公里嘉陵江河段中,有各種險灘345處,平均2.14公里就有一處。其中廣元以北90公里處有個九井灘,灘中有名為蛤蟆、青牛、青塠的三大巨礁,伏在水中危及過往船只。

      宋淳熙年間(1174-1189),利州路(宋朝的路相當(dāng)于省,利州路治廣元)提刑張蒙決定除去這三大巨礁,他設(shè)計了一種治灘機(jī)械,請鐵匠制作出來。這種機(jī)械用三根鐵桿搭成腳架,置放在礁石上,桿頂懸吊一只大鐵錘,外形像一只大桔子, 重7 5 0 公斤,用鐵索連接。鐵索的另一頭由幾個人拉住,聽到“放”的口令后,拉索人一齊松手,鐵錘猛然下落,朝礁石砸去,隨著口令再拉起鐵錘,又砸下去,一次次地直到把礁石砸破、擊碎。與球形鐵錘相比,張蒙的桔形鐵錘砸在礁石上的接觸面大,回彈小,不易滾動。

      正是這個在現(xiàn)在看來十分笨拙的方法,讓張蒙順利除去了九井灘中的三塊巨礁。

      清代貴州的銅、鉛作為貢品入京,先從支流赤水河運入川江,然后順江而下,轉(zhuǎn)京杭運河北上京城。同時,四川食鹽運銷貴州,要沿赤水河上行,再入貴州腹地。赤水河是古代一個重要的通道,但航道中亂石縱橫,灘多水急,航行極為困難。

      清光緒四年(1878年),四川負(fù)責(zé)食鹽運輸?shù)墓賳T唐炯,以運道維艱為由,請求朝廷整治赤水河航道,當(dāng)?shù)匾恍┥倘恕⒚癖?,甚至老鄉(xiāng)紳都自愿捐資籌款響應(yīng)。這次整治用時3年多,投入2萬多兩銀元,疏鑿險灘35處。赤水河屬川江支流,灘險不太大,但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治理如此多的灘險,實為歷史鮮見。這次采用的是“灌水銀裂石”的辦法:在大礁石中間挖鑿一些小孔洞,里面灌進(jìn)火藥和水銀,然后用泥巴封住孔口,再留一個小孔植入引線,最后引燃火藥,水銀遇熱迅速膨脹,從而將礁石裂開。水銀裂石的辦法,更接近現(xiàn)代鉆孔爆破技術(shù),但因水銀價格昂貴,在川江航道治理中很少使用。

      僧人與鄉(xiāng)紳行善治灘重慶江津朱沱鎮(zhèn)(今永川區(qū)朱沱鎮(zhèn))的江面有一道3公里長的石梁,像一條潛水的游龍。堆積在石梁上的泥沙呈現(xiàn)黃色,恍如鱗甲,故名黃石龍(也名斗笠子灘)。傳說這條石龍原來是一條真龍,經(jīng)常從水里抬起頭來,打翻行船,禍害百姓。后來,一個法術(shù)高強(qiáng)的和尚來到這里,采來坡上的絲茅草當(dāng)劍,腳踏筲箕做成的船,駛向江心,當(dāng)龍伺機(jī)再次作害時,和尚揮劍斬下去……龍被制服了,從此行船安全。

      雖是傳說,但這個法術(shù)高強(qiáng)的和尚確有其人,法名廣惠。不過他并沒有什么法術(shù),只是心存一片善心、苦心和真誠。明弘治年間(1488-1505),某年,廣惠云游到了江津,來到朱沱鎮(zhèn)的江邊。這天,他親眼看到幾只木船在黃石龍灘被撞沉船,心里頓生慈悲,決心治理黃石龍灘,隨即向過往的客商化緣,籌集整治資金。但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治灘是官府的職責(zé),并不相信一個和尚的本事,因此他籌集到的資金非常有限。

      廣惠并不灰心,繼續(xù)前往四川成都、松潘等地游說、籌資。經(jīng)過一年時間的努力,終于籌集到300余金,他帶著善款回到朱沱鎮(zhèn),實施治灘的愿望。當(dāng)?shù)厝说弥@一情況后,為之感動,紛紛出力幫助治灘。經(jīng)過70天的施工,鑿去了石梁尾部容易撞船的巖石,行船于此,安然無事。完工后,廣惠放心離開,繼續(xù)云游他方。

      當(dāng)?shù)厝藶榧o(jì)念慈悲為懷的廣惠和尚,建了一個寺廟奉祀,并把治理經(jīng)過記錄下來,錄入《江津縣志》中,以示后人。在清代的江津,還有兩位鄉(xiāng)紳也行善治灘。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居住在江津的鄉(xiāng)紳孫世芳、孫世瑞兄弟外出辦事,路過四川瀘州市江陽區(qū)彌陀鎮(zhèn)時,靠坐在江岸的一塊巖石上休息,閑看江上的過往行船。此段江心有一條千米長的石梁,橫阻江流,波濤洶涌,形成急流險灘,名叫罐口灘,是行船的大險之地。就在孫氏兄弟稍作休息的時間里,竟有7只順流而下的木船先后在罐口灘被浪打翻。兄弟倆震驚不已,決定捐資打鑿礙航石梁。隨后,他們捐資兩萬余金,雇請幾百名民工,向瀘州府、合江縣衙申請立案治灘。施工期間,兄弟倆親自在工地監(jiān)工,用時7年,鑿去灘中的豆腐石,灘勢大減,少有木船再沉沒了。瀘州府、合江縣衙報請川南永寧道,獎予孫氏兄弟“利濟(jì)群生”4字,刻于江岸的石壁上,廣泛頌揚。

      約40年后,清光緒年間,當(dāng)?shù)匾粋€名叫彭元音的鄉(xiāng)紳又捐資打鑿罐口灘旁岸邊的大石盤,使這一段航道行船更加安全和方便。忠州刺史沉鐵治灘重慶忠縣下游約25公里處的江心有一條大石梁和一個沙石磧壩,將川江分成兩個河道。其中北岸河道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礁石,無法行船;南岸河道可以通行,但有一山巖伸入江中,阻礙江流,形成紊亂的漩渦,上游下來的沙石堆積在此成為淺灘,上水輪船容易擱淺。自古木船從右航道下行,但泡漩水常改變航向,即使船頭不撞上山巖,桅桿和船尾往往會被山巖折斷,毀船無數(shù)。川江船夫稱這里為折桅子或折尾子灘,據(jù)說折桅子灘水流湍急紊亂,連魚都游不上去,又名折魚灘。

      宋孝宗時期(1163年),古人鑿去了折桅子的一只坳角,木船被折撞的狀況稍有改善。這是史料記載中對折桅子灘的第一次整治。

      600多年過去,折桅子灘不知損毀了多少船只。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忠州刺史甘隆濱決心整治折桅子灘,用生鐵鑄造了12口大鐘,沉入折桅子灘山巖前的江底,使河床變粗糙,減緩流速,減少泡漩水。沉江鐵件為何鑄成鐘的形狀?甘隆濱經(jīng)過了一番研究,發(fā)現(xiàn)一塊同樣重量的鐵,鑄成鐘的形狀體積大得多,河床的粗糙程度隨之增大,改變水流的效果更好。甘隆濱的沉鐵辦法屬川江治灘中的一個首創(chuàng),這種改善流態(tài)的理論仍用于當(dāng)代航道治灘。

      甘隆濱指揮把鐵鐘沉入江底后,還親自乘船探尋航道情況,上下往返折桅子灘多次。幾天后,他摸清了水的流向,找準(zhǔn)一個航標(biāo)點,在伸入江中的山巖石壁上,刻下“對我來”3個大字,引導(dǎo)行船對準(zhǔn)駛?cè)?,減少撞頭和折桅、折尾的事故。以當(dāng)時的技術(shù)和條件,折桅子灘難以根治,但甘隆濱的躬親力行,不僅首創(chuàng)了川江沉鐵改善流態(tài)的治灘辦法,刻下的“對我來”也無意中成為川江最早的助航標(biāo)志。后來瞿塘峽入口處的滟滪堆上,西陵峽中的崆嶺灘礁石上,也效仿鑿刻“對我來”指引航向,對近代川江航標(biāo)的設(shè)置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商人三代參與治灘川江航道的整治工作,一直是沿岸地方官吏職責(zé)所在,而清代有個叫李本忠的商人,卻自出資金擔(dān)負(fù)著三峽航道的治灘重任。李本忠是湖北漢陽人,生于1759年,他的祖父和父親以經(jīng)商為生,常來往于四川與湖北之間。

      李本忠幼年時,祖父隨商船在秭歸叱灘遇難,尸骨無蹤。幾年之后,父親乘坐的商船又在秭歸的泄灘沉沒,噩耗傳來,悲痛不已的母親竟懸梁自盡。誰知父親后來又意外地回家了,原來父親順江漂流后被人救上了岸,幸免于難。因為母親的離世,父親從此一蹶不振。

      親人的兩次不幸遭遇對李本忠影響很大,他暗自立下“鑿治險灘,永絕后患”之愿。為籌集足夠的治灘經(jīng)費,李本忠接過父親手中的祖業(yè)商號,不顧川江險川江往事灘惡水,繼續(xù)經(jīng)商于川楚之間。

      經(jīng)過20多年的苦心經(jīng)營,李本忠終于成為一位“溝通川楚”的大行商。嘉慶九年(1804年)10月,45歲的李本忠,毅然放棄商號生意,向歸州知州申請自費整治險灘。第一次聽說民間自費治灘的知州大人,以需報批為由再沒有下文,李本忠錯過了這一年枯水期治灘的時機(jī)。第二年,他直接呈文歸州上級衙門宜昌府,提出治灘申請。宜昌府官吏在8天后批準(zhǔn)了李本忠的申請。接到批文后,李本忠和好友周步州一道,雇請石匠、挑夫6 00 余名, 開始對泄灘、牛口灘進(jìn)行治理。首次治灘歷時122天,開鑿泄灘、??跒┎鄣? 6 3 米, 在泄灘修筑拉船纖道276米,并在纖道旁設(shè)置不少石樁,方便纖夫休息或緊急避險時拴掛纖纜繩。當(dāng)時的治灘手段十分落后,炸藥和雷管還沒出現(xiàn),只能以煤炭燒石的方法治灘。治理渣波灘時,李本忠用了6年時間。

      李本忠的治灘手段雖然原始落后,但施工方式卻不乏合理性和科學(xué)性。治理渣波灘時,他將灘上鑿打下的礁石碎塊,全部填入附近一個100多米長的深坑,既減少了石渣的搬運量,又改善了深坑形成的紊亂水流。在枯水期完成治灘施工任務(wù)后,李本忠還安排專人在汛期守灘,觀察治灘效果,收集船工對灘情水勢變化的意見,便于下個枯水期繼續(xù)整治。

      秭歸城上游泄灘下的北岸碎石灘,由夏季暴雨,山溝溪水挾帶著大量的山石沖入江中而形成。當(dāng)年除去灘石,來年仍會沖入,再次形成險灘。李本忠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后確認(rèn),北岸陽山和陰山中間有一條長約幾公里的陡溪,因當(dāng)?shù)氐?戶人家祖祖輩輩在山上開墾種地,破壞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山石裸露,遇暴雨便隨山洪滾進(jìn)陡溪,再沖入江中而形成險灘。李本忠為杜絕后患,用1075兩紋銀買下陰陽兩山的產(chǎn)權(quán),遷出這六戶人家,封山禁伐,退耕還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道光三年(1823年)10月,李本忠獲準(zhǔn)治理瞿塘峽黑石、石板等險灘時,與他風(fēng)雨同舟治灘18年的好友周步洲不幸去世,悲痛中的李本忠從漢陽聘來兩位親戚管理,繼續(xù)施工。3年后,跟隨他治灘的長子李良政因故去世,此時的李本忠已67歲高齡,自感年邁體衰,決定讓次子李良憲和長孫李賢俊繼承治灘事業(yè),并將剩余的治灘經(jīng)費全部轉(zhuǎn)到孫子李賢俊名下。至此,李家三代都參與到了治灘事業(yè)中。

      李本忠的治灘事業(yè)尚未完成,妻子也去世了。盡管經(jīng)歷喪友、喪子、喪妻的幾次打擊,但李本忠從未動搖過治灘信念。在35年中,他共治理大小灘險48處,上自瞿塘峽困牛石、倒吊和尚,下至西陵峽渣波、紅石梁,并修筑了白果背、泄灘、青魚背等地纖道,總共耗銀17.8余萬兩。根據(jù)當(dāng)時的工價記錄,將這筆治灘耗銀換算成工作量,再折合成今天的工價,約為2.43億元人民幣。

      道光二十年(1840年),81歲的李本忠自知將辭人世,便把多年的治灘經(jīng)歷整理成《平灘紀(jì)略》一書,并編纂《蜀江指掌》,介紹整治過的25處險灘水情變化及行船須知,并告誡船工們不能照搬治灘前的水情行船。同時自費將《蜀江指掌》刊印數(shù)千冊,散發(fā)給三峽航道中來往的船只,可謂用心良苦。

      (作者系重慶市文史研究會會員)

      (責(zé)任編輯:鄧明珠)

      猜你喜歡
      川江礁石
      礁石和浪花兒
      礁石
      礁石上的美人魚
      《川江往事》
      擁抱
      The Prospect of Wulong Tourism Development
      礁石爺爺
      大海里,有一塊礁石
      川江水妹
      镇巴县| 京山县| 精河县| 宁明县| 江陵县| 交口县| 余庆县| 武城县| 凌源市| 嘉黎县| 当涂县| 环江| 寻乌县| 锡林浩特市| 淳化县| 阿拉善左旗| 江北区| 绍兴市| 四会市| 阿图什市| 南丰县| 正阳县| 河池市| 洛南县| 柳林县| 藁城市| 溧阳市| 灌阳县| 福泉市| 稷山县| 枣强县| 进贤县| 肥西县| 临清市| 大庆市| 湖州市| 临朐县| 洮南市| 定襄县| 禹州市|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