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丹
若不是經歷了那次實踐活動,我或許很久以后才會知道,有一種勇氣,叫綻放自己的光芒。
我坐在三位身穿藍色衣服姐姐的中間,雙手握在一起放在大腿上,低著頭眼睛一直往地上看。“介紹一下自己吧。”一位姐姐沖我說。我低聲地羞怯地做了一個極簡短的自我介紹?!暗さ?,你太害羞了?!彼f道?!澳敲?,誰當組長呢?”另一位姐姐開口問道,“要不丹丹你來吧!”我其實十分想當組長,可因為害羞趕忙搖了搖頭。
羞怯地搖頭成了我的絆腳石。
在隨后的兩次課題討論中我再也插不上話了,三位姐姐熱火朝天地討論著課題,我成了一個旁觀者。
心中的不甘讓我暗暗決定:一定要勇敢地參與進去,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接下來的幾天,我收集涉及這個課題的各種資料,讀各種有關星空的書籍。外出考察那天,在去白河的途中我主動申請當記錄員,“好,謝謝丹丹!”一位姐姐朝我微笑著說。
一下車我就緊跟著領隊,為了可以記錄到最全面、最專業(yè)的資料。只要領隊一說話我就仔細聆聽,過濾掉那些與主題無關的內容,一聽到有關星空方面的知識就動筆記錄下來。短短的一個上午我已記了七八頁。我強烈地感受到,我不再是一個旁觀者,我要努力綻放光芒。
午飯后的討論環(huán)節(jié)是我第一次主動說話,一開始我便簡述著記錄的資料,剛開始還有點兒小忐忑,畢竟我在講給三個比我大一歲的學霸姐姐們聽,可心里一直鼓勵自己。說完后我松了口氣,“丹丹,你太厲害了,記了這么多寶貴的資料,真是深藏不露啊……”我聽了微微一笑,心中一片燦爛。
在最后進行的面對家長的匯報會上,我信心十足地、聲音洪亮地向所有家長介紹了我們的行程。
我漸漸明白:勇氣不僅僅是單獨做事,而是在壓力面前依然能綻放自己的光芒,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人時依然毫不畏懼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我終于擁有了那種勇氣,那種綻放自己光芒的勇氣。
教師點評
文中提到的實踐活動是北大附中初中部的綜合實踐特色課程“文化魔方少年行”中的觀星項目——夢幻星空。此活動為學子們提供外出考察、研學的機會,將初一初二兩個年級混合編組。而小作者的項目組里初二學生較多,只有她自己是初一學生,由此帶來了壓力和挑戰(zhàn)。經過一番內心掙扎,丹丹終于戰(zhàn)勝了膽怯的自己,主動承擔任務,一步步贏得組員們的認可,融入了那個原以為無法融入的小集體。更可貴的是,活動結束了,丹丹的思考卻沒有止步,她反思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梳理收獲,真正將收獲內化為堅強的性格。從而真正明白:勇氣不僅僅是單獨做事,而是在壓力面前依然能綻放自己的光芒,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人時依然毫不畏懼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寫作的目的不僅僅是“寫”,更不是“作”,而是觀察,是認知,是反思,是領悟,更是成長,寫作的意義在于閃耀著的成長之光。每個人的成長之書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熱愛寫作呢?
(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