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忠方
東西南北是我國習慣的方位用詞,如把它巧妙地嵌入對聯(lián)之中,將會收到“新、奇、巧、絕”的藝術效果,筆者試舉幾例如下,以饗讀者。
清乾隆進士劉風浩當年進京趕考,得中探花,但因其貌不揚,乾隆皇帝還要當面再試他的才學,于是出上聯(lián):“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劉風浩略加思索,從容應對,吟出下聯(lián):“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為探花郎?!本家簧弦幌?,對成此巧聯(lián)。乾隆以“東西南北”四方星斗為題,天子天象,題出得巧!劉風浩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相對,對得頗妙!尤其是尾巴翹得精彩,“探花郎”語帶雙關。
從前長沙有個考生上京應試,恰好碰上一個同鄉(xiāng)考官,考官以為這個考生也許會冒充同鄉(xiāng),以求疏通,便以長沙街道名為聯(lián),出題相試:“東牌樓、西牌樓、紅牌樓、木牌樓、東西紅木四牌樓,樓前走馬?!笨忌敛华q豫,即以長沙街名為串,應聲對道:“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笨脊僖宦牐忌_是同鄉(xiāng)無疑,見他文思敏捷,才學非淺,便將他錄取了。
清嘉慶年間,詩人宋湘的一位朋友到廣東惠州任知府時,宋湘親自書寫了一副對聯(lián)相贈:“南海有人瞻北斗;東坡此地即西湖?!薄澳虾!奔磸V東南部的東江岸畔,“西湖”乃惠州之游覽勝地,為我國第二大西湖,聯(lián)語對仗工整,自然妥帖,尤為巧妙的是嵌入了“南、北、東、西”四方位,不著痕跡,堪稱妙筆。
相傳,乾隆皇帝游江南,經(jīng)過一個叫通州(指江蘇南通)的小鎮(zhèn)時,想起河北也有個通州(即通縣),于是即興寫了一上聯(lián):“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碑斕欤囊粋€隨從,在街上閑逛,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的當鋪特別多,去見乾隆,并吟出下聯(lián):“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鼻÷勚髳?。
清代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曾為揚州桃花庵撰聯(lián):“有月即登臺,無論春夏秋冬;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東西?!边@副名家筆下的聯(lián)語,的確非同一般。讓月“登臺”,叫風“入座”,真是別出心裁,擬人另高一籌。此聯(lián)借“風”“月”,抒發(fā)了作者在藝術上兼收并蓄,在風格上相互媲美的寬闊胸懷與高超見解。
“揚州八怪”之一的書畫家鄭板橋在山東濰縣做縣令時,有一位教書先生來告狀,說他教書一年,主人講明工錢是八吊錢,現(xiàn)在將要賴賬。鄭板橋想考考這位教書先生的文才,順手指著大堂上的燈籠,出一聯(lián)叫他對:“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南西北?!蹦俏幌壬约铀妓?,便應聲對道:“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编嵃鍢蛴纱送茢噙@人確有真才實學,當即責令那克扣學俸的豪紳加倍償付。
被人稱為“南宋四家”之一的馬遠,小時性頑貪玩,不喜讀書。一天,馬遠看見南郊一個丫環(huán),隔墻踏梯,拽著他家墻邊桑枝,正在摘桑葚吃,便干咳一聲,高聲問道:“南院北鄰近居,偷摘人家桑葚子,該也不該?!敝灰娧经h(huán)雙手扶墻,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對道:“東游西逛瞎混,不讀古今圣賢書,羞也不羞?!币痪湓捊业蒋忦枭?,馬遠羞得啞口無言。自那以后,馬遠一改故態(tài),專心讀起書來。后來,他寫詩作畫,很有成就,與名畫家劉松年、李唐、夏圭并駕齊驅,人們尊為“南宋四家”。
一次,宋湘西行至某省,當?shù)孛繒?,席間有人出對,聯(lián)云:“東鳥西飛,滿地鳳凰難下足。”宋湘知其用心,不慌不忙對出下聯(lián),曰:“南龍北躍,一江魚鱉盡低頭?!毕侣?lián)出口,滿座皆驚。宋湘自遠方來,某省文士竟以“鳳凰”自夸,反將客人比作“東鳥”,實在太不敬了。宋湘有勇有智,舌戰(zhàn)群儒,自比“南龍”,而將對方比作“一江魚鱉”,罵得痛快淋漓。聯(lián)中多處作比,巧嵌“東西南北”,對比鮮明,生動形象,非常感人。
(郝巧鳳摘自《政府法制》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