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湘
【摘 要】本文運用專家訪談法、文獻資料法對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開設跑酷運動課程的可行性進行研究,了解了當前國內跑酷運動開展的特點和跑酷運動的運動學特征,結合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教師、學生、器材、地理等方面的優(yōu)勢對其進行分析。提出教習動作選擇、采取動作或規(guī)則的變形、探索嘗試、建立場地模型等建議,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開設跑酷運動課程提供參考,并為黔西北高校乃至貴州省高校開設跑酷運動課程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跑酷運動;可行性
0 引言
跑酷運動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法國,有“超越障礙訓練場”的意思。跑酷運動把整個城市看成一個龐大的訓練場,一切的圍墻、房頂、樹木都是他們穿越的對象。2000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生杜易澤將跑酷運動介紹到中國,并于次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跑酷運動俱樂部,自此以后跑酷運動就在中國蓬勃發(fā)展。跑酷運動在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開展的可行性研究,可找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的優(yōu)勢,對跑酷運動及其他新興的體育運動引入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開設體育課程的可行性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從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的具體實際出發(fā),結合國內跑酷運動開展的特點及運動學特征進行研究。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國內跑酷運動的發(fā)展特點
2.1.1 起步晚,發(fā)展快
跑酷運動于2006年傳入中國,其以自由、創(chuàng)造的特點深受年輕一代的親睞,到2009年,在這短短三年的時間里,跑酷運動就有10萬人參與,俱樂部發(fā)展到200多個,并保持著快速發(fā)展的勢頭繼續(xù)發(fā)展。
2.1.2 參與人群的年輕化
首先,跑酷運動迎合著年輕人們追求自由、刺激的心理。其次,由于跑酷運動本身以人體作為唯一的工具進行,所以要求練習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身體素質。所以練習者表現為年輕化的特點。
2.1.3 文化市場的商業(yè)化
跑酷運動做動作時極具美感和挑戰(zhàn),往往跑酷一族在城市中穿越時總能得到很多人的駐足觀看。當前國內有幾個知名的職業(yè)俱樂部,如北京的城市猴子、跑酷公社、深圳自由風、南京NS,TNT等。他們經常受邀參加一些商業(yè)活動,如汽車類、影視類、服裝類等跑酷演出及體育品牌的代言演出等,具體案例多達一百多例。
2.1.4 逐漸正規(guī)化
隨著國家體育總局的關注,跑酷運動于2009年和2012年先后舉辦了兩次全國性的極限跑酷比賽,并且報名的人數與團隊一次比一次多。2012年所舉辦的全國極限跑酷大賽更是增加了女子組賽事,它的設置更加增加了跑酷運動的觀賞性,更好的體現了青春與活力的結合。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關注下和各媒體的報道使跑酷這個項目更加的正規(guī)化。
2.2 跑酷運動的體能特點分析
跑酷運動是一項以身體作為工具的體育運動,因此體能是練習者所必須具的先決條件。根據田麥久教授的項群訓練理論和運動訓練學理論,跑酷運動與體操、武術等一樣屬于技能主導類的運動項目。體能的優(yōu)劣與完成動作的質量以及練習安全度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2.2.1 力量素質
力量是人體或身體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時克服阻力的能力。在跑酷中是不能缺少的東西,可以說力量跟不上的話,那么在日后的練習中則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步。肩、腰、背、腹以及下肢力量都要求全面的發(fā)展。為動作的完成提供好的條件。在訓練時可以采用平時常用的訓練方法,如利用杠鈴、蛙跳發(fā)展腿部力量,靜力性練習發(fā)展腰腹力量等。
2.2.2 速度素質
速度是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它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移動速度。在跑酷運動中,這三種速度是缺一不可的,在移動時當遇到障礙物,練習者需要對障礙迅速作出反應,并做出動作已越過障礙。推薦速度素質練習時,可運用不同的地形、地勢進行練習或采用設置障礙物進行練習,可充分利用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的場地和器材進行訓練。
2.2.3 耐力素質
耐力是有機體長時間工作抗疲勞的能力。跑酷運動屬于有氧耐力與無氧耐力結合型的運動。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海拔有2800多米,對于耐力素質來說,在這進行一般的耐力素質訓練或專項耐力素質訓練,比在其他地形所獲得的效果更好。這就給跑酷運動的耐力訓練提供了一個天然的訓練場所。
2.2.4 柔韌素質
柔韌素質是指跨過關的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即關節(jié)活動幅度的大小。在進跑酷運動前,必須進行熱身運動,其中也包括了柔韌素質的練習,柔韌練習可以大大提高做動作時的幅度,使所做動作的效率更高。跑酷運動中許多動作幅度較大,比如說猩猩跳,就需要練習者在空中團身,只用雙手觸及障礙表面,并雙腳同時騰空越過障礙。
2.3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開展跑酷運動的可行性
2.3.1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的師資力量為跑酷運動提供了技術保障
跑酷運動是由武術、體操等演變而來,其與武術、體操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如手倒立、猩猩跳、魚躍滾翻等動作都是由體操的動作轉變而來。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雖然沒有專門從事跑酷運動教學的體育老師,但從事武術、體操教學的老師有5人,而且有的老師還曾在全省、乃至全國比賽中獲得過驕人的成績。說明他們在武術或體操方面有著突出的專業(yè)能力,因此他們完全可勝任跑酷運動的教學。
2.3.2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學生特點與跑酷運動參與條件相符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地處偏遠的山區(qū),絕大多數的學生都來自本省的農村,體育專業(yè)的學生也是如此,雖然跑酷運動的動作并非一成不變,但也有一些動作是約定俗成的,諸如猩猩跳、反彈墻、走欄桿等等。對于體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首先,他們大都來自山區(qū),爬欄桿、翻圍墻、走屋頂、穿越河溝等是他們過去生活經歷的一部分。其次,體育專業(yè)的學生有著一定的身體素質和一定的理論基礎,這些為跑酷運動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
2.3.3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器材設施為跑酷運動開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跑酷運動把整個城市當作一個大訓練場一切圍墻、屋頂都成為可以攀爬、穿越的對象,特別是廢棄的房屋。當然,初學者不可能馬上就進入這種環(huán)境中去練習,那樣具有很大的危險性。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就給練習者提供了教學與練習的場地,諸如體操房、籃球場、體育館等等,其里面的一些體育器材可以給初學者做障礙物外,更給初學者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綜上所述,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專業(yè)開展跑酷運動既有現實的意義,又有現實的條件。開設新興學科項目是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必然產物,符合時代對體育專業(yè)學生需要,是現代教育理念呼喚新型素質教學方式。在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學院開設跑酷運動課程,是對我國新興學科項目做出的教學性的探索,有利于跑酷運動在我國的傳播與開展,同樣也是提高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學院教學質量,增強競爭力,擴寬就業(yè)的一種有效途徑。
3.2 建議
3.2.1 教習動作選擇
在體育專業(yè)開展時,不必教習太難的動作。能使學生學到一些基本動作,并達到鍛煉的效果即可。
3.2.2 采取動作或規(guī)則的變形
將一些較難的跑酷動作進行降低難度或改變其規(guī)則,使其所改內容更加適合體育課堂。
3.2.3 探索嘗試
可先選取一些身體素質好的學生進行嘗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一些可進行教學的基本動作。
3.2.4 建立場地模型
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和對器材的破壞可能性情況,可建立專門的場所。郭立三在《跑酷運動發(fā)展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固定式模擬場所和積木式模擬場所值得試點院校借鑒。
【參考文獻】
[1]曾忠文,蒙軍,宋曉宇.論高校體育專業(yè)開展跑酷運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衡水學院報,2011,7(1).
[2]郭立三.跑酷運動的體能特點及訓練方法[J].湖北體育科技,2009,3(2).
[3]扈詩興.跑酷運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9(2).
[4]王潤斌,徐波.論跑酷運動及其文化性格[J].體育學刊,2010,3(2).
[5]杜治華,廖廷彬.跑酷運動探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1,5(2).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