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英
一、問題的發(fā)現(xiàn):銘銘在園呈現(xiàn)多動特征
銘銘是我班的一個小朋友,自從他第一天入園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他好像沒有安靜下來的時候。不是和旁邊的小朋友在吵鬧,就是一個人在那兒東張西望,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專心。我針對他作了一些觀察:
觀察1:有一次有老師在我班開課,一開始,銘銘因為換了老師而好奇地認真了一會兒。當老師開始正題的時候銘銘早控制不住自己了,拿起自己衣服上的紐扣玩弄著,一會兒扣上,一會兒解開。手上在玩紐扣,兩只腳也沒休息。腳蹬在地上翹著凳子,一翹一翹,像是在玩蹺蹺板,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與其他幼兒睜大眼睛的專注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然,腳下蹬得太重,“啪噠”一聲,凳子連人一起翻倒在地上。霎時,老師、全體小朋友的目光一下子全都集中到銘銘小朋友的身上而他則是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爬起來,重新坐好,停止了玩“蹺蹺板”的游戲。眼睛看著老師,雙手扯住了衣服上早已被他拉出來的線頭,開始他新的游戲。
觀察2:一天,老師帶小朋友們到活動室玩游戲,剛到活動室,看到各種各樣的玩具銘銘就激動得叫了起來:“哦,太棒了!”引得許多小朋友都跟著他叫了起來。游戲開始了,多動的銘銘顯得非常興奮,開始時還只是亂跑亂跳,后來似乎是覺得不過癮,索性躺在地上打起滾來了,還將自己的鞋子亂扔,最后是變成瞄準小朋友扔鞋子了。當有人被他扔中時,銘銘臉上流露的不僅是興奮,還有驕傲。小朋友發(fā)現(xiàn)后去向老師告狀,這時有不少小朋友都圍過來看他了,銘銘顯得更加激動、興奮。老師提醒他后稍安靜一下,不過,他似乎仍處于興奮狀態(tài),不到3分鐘又開始打滾了。
觀察3:自選活動中,銘銘是最忙的一個?;顒右婚_始他來到了語言角,在許多本圖書中翻來翻去,總算找到了一本《孫悟空》的圖書。剛拿到書的時候他煞有介事地看得很認真,邊看邊嘴里在講著什么。沒多久,我就看見他以很快的速度把書“刷”“刷”翻過,算是看完了。接著,他開始在教室里轉(zhuǎn)悠、溜達,時而做出一些動畫片《奧特曼》里才有的動作。轉(zhuǎn)了一圈后他來到了美術角,看到成成小朋友正在畫刺猬,銘銘產(chǎn)生了興趣,也參與了進來。一邊畫一邊在嘀咕著,嘴里不時地發(fā)出各種尖叫聲。一張白紙上剛畫了一只不太成形的小刺猬,手中的蠟筆已經(jīng)在成成的紙上亂涂了。當成成發(fā)現(xiàn)后與他評理時,銘銘竟一句話也沒說,瞪圓了雙眼,伸出小拳頭向成成打去。
二、問題的癥結(jié):解讀銘銘
銘銘小朋友出生不久,父母就離異了,母親去了很遠的老家,父親在外地工作,銘銘平時就和七十多歲的爺爺生活在一起。爺爺年紀大了,給予孩子的只有吃飽穿暖。入園前,銘銘總是在家的附近跑來跑去,東家出,西家進,夏季一天要在水里游3~4次,也無人關心。當然銘銘身處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也有有利的一面,他身體素質(zhì)很好,從來不生病,別的孩子稍有不適就能得到家長百般呵護,而他卻無法享受到這份別的孩子都擁有的關愛。銘銘長期過著沒有父母管教、關心,自己瞎玩、瞎逛的生活,他成了別人眼中的“野小子”,調(diào)皮,多動,似乎他有永遠使不完的勁,也不知道什么叫累。
三、問題的解決:轉(zhuǎn)變銘銘
(一)實施的策略
1.拉近與銘銘的距離
我給予銘銘生活上更多的關心,讓他感受被人關愛的幸福,同時對于銘銘的行為給予寬容和理解,不批評指責,多看到銘銘的優(yōu)點,多鼓勵他進步。有一次,銘銘課間活動時亂跑打翻了花盆,我第一反應很生氣,恨不得按他坐下狠狠地批評一頓,但是轉(zhuǎn)而一想還是改變了方法,以詢問的口氣問他:“銘銘,怎么了,是你不小心打翻花盆的,對嗎?”銘銘一聽我的話,臉上的緊張放松了,對我點了點頭,“以后注意一點好嗎?如果花盆打翻在你身上很容易受傷的。”在以后的幾天里,銘銘還是會在活動室里亂跑亂跳,可每次跑到花盆那邊,總會稍稍留意一下,有意地避開花盆,看到這一切我心里感到一絲快樂,并相信銘銘一定會有進步的。
2.對銘銘進行心理矯治
針對銘銘上課思想不集中、做小動作的情況,我首先采取講述一些生動形象的故事、兒歌的方法,如“小貓釣魚”“學好樣”“為啥學不會”等內(nèi)容,通過角色不同表現(xiàn)、不同效果的對比,讓銘銘知道好動不專心是學不好本領的,是不受別人歡迎的。其次,在每次教學活動中,我盡量與銘銘進行更多的眼神交流。在活動過程中,銘銘常常會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一會兒玩紐扣,一會兒拉拉前面小朋友的辮子,一會兒搖搖椅子……我輕輕地走到他身邊,摸摸他的頭,提醒他集中注意力。而每次看到他認真專注的時候,我總會用眼神或手勢表揚他,鼓勵他,使他感到愉快和滿足。有一次,銘銘在課上舉手并大膽地回答了問題,我馬上以很隆重的勢態(tài)表揚了他:“銘銘,你真棒,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表揚他,好嗎?”“銘銘,你真棒!”看到小朋友們一個個豎起大拇指表揚自己,銘銘臉上露出了難得一見的自豪與自信。
3.對銘銘進行目標訓練
銘銘小朋友對于畫畫、折紙等比較安靜的動手活動特別不感興趣,往往剛開了個頭就無法集中注意力。我利用每天的桌面游戲時間要求銘銘完成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一開始我陪他練習,并進行提示、指導。一星期后,我與銘銘說好了,由他自己獨立完成,而且在時間上我也作了控制,由開始5~6分鐘逐漸延長到10分鐘、12分鐘。當銘銘能基本堅持10分鐘后,我對銘銘提出了作品上的要求,如涂色要仔細不亂涂等。當銘銘能按我的要求較好地完成時,我會獎勵他一顆五角星,以鞏固他的成績。在這樣的有意訓練中培養(yǎng)銘銘注意力的發(fā)展。
(二)實施的效果
一個多月以后,銘銘對畫畫活動的興趣提高了很多。每次畫畫課上,銘銘基本上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品了。
半年來,銘銘小朋友的多動行為得到了較好的控制,而且成了班上最愛勞動的好孩子,課上能與大多小朋友一樣控制自己的行為,較專心、認真地聽課了。爺爺知道后,與我一樣感到高興與欣慰。
四、反思與討論
多動是缺乏專注力的表現(xiàn)。對于兒童而言,要使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專注力是必要的前提。良好的專注力是注意的集中能力、注意的持續(xù)能力以及警戒性注意能力的有機結(jié)合,是個體具有的穩(wěn)固心理特征。我對銘銘的轉(zhuǎn)化策略源于發(fā)展他的注意力。多動癥的兒童注意力呈現(xiàn)渙散狀態(tài)。注意分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通常而言,幼兒期孩子的無意注意得到了高度發(fā)展,在無意注意的情景下,對于感興趣的對象孩子的注意集中能力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作者單位:蘇州吳江區(qū)黎里幼兒園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