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冰馨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河東新區(qū)心血管中心三病區(qū) 629000
人性化護理在小兒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應用研究
曹冰馨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河東新區(qū)心血管中心三病區(qū) 629000
目的討論分析人性化護理在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診的病毒性心肌炎小兒患者76例,所有小兒患者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配為實驗組與參考組兩組,每組各小兒患者38例。兩組小兒患者一律先進行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而實驗組小兒患者在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對兩組小兒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分并進行組間對比。結果根據(jù)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小兒患者的生活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生存質量總評分狀況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P<0.05)。結論相當于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而言,在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能夠顯著提高小兒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更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人性化護理;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應用效果
由于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小兒患者的年齡比較小,生理與心理均未成熟,在治療與護理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不適便會哭鬧,依從性比較低下,十分不利于醫(yī)護人員開展工作。而在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主要是一小兒患者為中心實施護理措施,能夠提高小兒患者的依從性,進而提高護理質量以及小兒患者的生存質量。就此,本文 選擇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診的小兒患者76例進行討論與分析,詳細報道所示: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診的病毒性心肌炎小兒患者76例,所有小兒患者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配為實驗組與參考組兩組,每組各小兒患者38例。其中實驗組患者368例中,男患者與女患者的比例為 26:12,年齡分布在 4.5歲-12.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8.5±1.3)歲;參考組患者38例中,男患者與女患者的比例為25:13,年齡分布在5.5歲-1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9.5±1.5)歲。根據(jù)以上基礎資料對比可知,兩組小兒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小兒患者一律先進行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主要對小兒患者進行吸痰、清除鼻腔內的異等一系列基礎護理。
實驗組小兒患者在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具有以下幾方面:第一,護理人員應將小兒患者的病房溫度調節(jié)為20-22℃之間,濕度則調節(jié)為60%-70%之間,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通風等等,并在病房環(huán)境布置為與小兒患者年齡相符的溫馨環(huán)境。第二,對小兒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當小兒患者出現(xiàn)不適情況時,醫(yī)護人員應以溫和的語氣與小兒患者進行溝通,慢慢引導患者的情緒,使小兒患者的情緒能夠逐漸穩(wěn)定下來,必要時聯(lián)合家長對小兒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使小兒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第三,對患者實施口腔與皮膚護理措施。通常情況下,小兒患者比較容易出汗,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在小兒患者出汗時及時更換衣服以及床單。其次,對小兒患者的口腔應用 0.9%氯化鈉消毒棉球進行擦拭等等。第四,對患者制定相關飲食方案,鼓勵小兒患者多飲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纖維、易消化的食物,飲食盡量清淡。其次,護理人員應叮囑小兒患者及其家屬小兒患者排便時避免用力,必要時給予患兒開塞露。第五,指導小兒患者進行用藥。對于需要靜脈給藥的小兒患者,護理人員應有效控制藥物的滴速。一般情況下,三歲以下的小兒患者靜脈滴注輸?shù)膽刂圃?-6滴//min,四到八歲的小兒患者靜脈滴注輸?shù)膽刂圃?-8滴//min,八歲以上的小兒患者靜脈滴注輸?shù)膽刂圃?0-15滴//min。第六,對小兒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每兩小時對小兒患者進行翻身、拍背一次,并及時對小兒患者的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進行清理,必要時對患者進行吸痰措施后霧化吸入治療等等。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SPSS 13.0數(shù)據(jù)包開展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過t檢測;通過χ2檢驗,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jù)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小兒患者的生活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生存質量總評分狀況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P<0.05)。具體對比結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兩組小兒患者的生產質量對比
一般而言,兒童以及嬰幼兒患病的概率比之其他年齡階段的患者更高,其主要原因便是兒童以及嬰幼兒的身體各項功能并未發(fā)育完全,免疫力比較低下,極易感染病菌[1]。病毒性心肌炎便是醫(yī)院兒科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癥,此病癥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不同的病毒所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機局限性或彌漫性等一系列炎性反應的一種病癥。而小兒患者在治療時極其不配合,不利于醫(yī)護人員開展工作,影響了小兒患者的恢復。但是,在小兒患者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往往能夠提高小兒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小兒患者的護理中一般會采用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此護理模式比較籠統(tǒng),不具有針對性,對小兒患者的治療起到的作用較小[3]。而在患進行者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卻具有比較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為此護理模式是以小兒患者為中心,能夠從小兒患者的患病因素以及小兒患者的心理、生理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給予小兒患者家一樣的關懷,因此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4]。而根據(jù)本文研究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小兒患者的生活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以及生存質量總評分狀況顯著高于參考組患者(P<0.05)。由此可知,相當于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而言,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更佳,并可以有效提高小兒患者對醫(yī)院護理工作的支持,因此更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冶曉霞.人性化護理在小兒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07(8):122.
[2]金勝永.人性化護理在小兒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應用研究[J].婚育與健康實用診療,2014,31(5):62-62,63.
[3]張志彬.人性化護理在小兒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yī)結介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02(17):190-191.
R473.72
A
1672-5018(2016)11-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