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 康婷 梅傲冰 陳梅 王瑋 嚴佳 劉志明
貴州省貴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 貴州貴陽 550081
腹腔鏡與開放腎部分切除術對局限性腎腫瘤的療效觀察
何翔 康婷 梅傲冰 陳梅 王瑋 嚴佳 劉志明
貴州省貴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 貴州貴陽 550081
目的:探討腹腔鏡與開放腎部分切除術對局限性腎腫瘤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局限性腎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18例行開放腎部分切除術,觀察組18例行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手術前、后腎功能指標。結果: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時間差異不顯著,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顯著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感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11.11%,顯著低于對照組27.7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4h血肌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兩組患者手術前血肌酐水平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與開放腎部分切除術對局限性腎腫瘤的療效均較好,而腹腔鏡的應用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值得推廣應用。
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開放腎部分切除術;局限性腎腫瘤
臨床上局限性腎腫瘤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其主要可以分為根治性腎切除術與腎部分切除術,后者由于可以保留腎功能,因此得到醫(yī)生與患者的青睞[1]。本文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局限性腎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局限性腎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初次就診,屬于是單發(fā)病變,腫瘤直徑均≤4 cm。根據(jù)手術方法的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齡26~72歲,平均(43.68±1.82)歲;左側10例,右側8例。對照組18例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25~76歲,平均(44.53±1.76)歲;左側9例,右側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資料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組研究中,對照組所有患者行開放腎部分切除術,觀察組所有患者行腹腔鏡腎部分切除,具體如下:
(1)開放腎部分切除術。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取健側臥位,將腰橋抬高,在術前做好皮膚準備(消毒、貼皮膚保護膜)。在12肋緣處作一切口,依次將皮膚、組織、肌層、筋膜切開,將腎動脈、腎臟游離出來,確保腫瘤充分暴露后,在與腫瘤邊緣相距0.5cm位置通過電凝刀將腎包膜切開,并把切除位置標注好,以 Bulldog血管夾阻斷腎動脈(注意記錄阻斷時間),以剪刀按照標注好的位置將腫瘤與部分正常腎實質組織切除[2]。若是患者出現(xiàn)集合系統(tǒng)破損,則需通過4-0可吸收縫線采取“8字”縫合的方式將集合系統(tǒng)修補,然后以2-0可吸收縫線進行修補,于腎實質創(chuàng)緣距離1.0cm的位置進針至創(chuàng)面基底,并在對稱位置出針,縫針間距控制在1.0cm,實現(xiàn)對腎臟創(chuàng)緣的間斷縫合;若是患者未出現(xiàn)集合系統(tǒng)破損,即可對腎實質創(chuàng)緣進行直接縫合。完成縫合后,將腎臟血流恢復,對腎臟縫合創(chuàng)面進行觀察,確保無活動性出血、血供恢復后,放置腎周引流管,逐步關閉切口。
(2)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取健側臥位,將腰橋抬高,在術前做好皮膚準備(消毒、貼皮膚保護膜)。在腹膜后腔建立操作空間,取腋后線、腋前線肋緣下端、腋部中段髂嵴線三處,分別作操作通道、放置10 mm Tro-car,氣腹壓力、氣流量分別設為12 mm Hg、20 L / min。以分離鉗、超聲刀,將腎周筋膜切開,充分暴露腎臟背側,分離腎動脈、游離腎臟,確保腫瘤充分暴露后,通過無損傷血管夾阻斷腎動脈(注意記錄阻斷時間),與腫瘤邊緣相距 0.5cm位置將腫瘤與部分正常腎實質組織切除。剩余操作與對照組基本一致。
1.3 觀察指標
(1)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持續(xù)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天數(shù)。(2)觀察、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切口、肺部以及泌尿系感染。(3)觀察、統(tǒng)計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腎功能指標,主要包括術前、術后 24 h、術后 1周的血肌酐水平(Serum creatinine,SCr)。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x有±s數(shù)據(jù)均使用 SPSS20.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以( )、(%)表示,使用t檢驗、x2檢驗,若是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分析
經統(tǒng)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時間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顯著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 (±s)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組別 n 手術持續(xù)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引流量/mL 住院時間/d對照組 18 137.43±3.08 267.54±22.26 358.12±23.42 13.48±0.96觀察組 18 136.55±3.42 133.26±11.72*270.08±16.85*8.25±0.32*
2.2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分析
經統(tǒng)計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11.1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7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2.3 兩組患者術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分析
經統(tǒng)計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24h血肌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兩組患者手術前血肌酐水平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后腎功能指標[μmol,(±s)]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后腎功能指標[μmol,(±s)]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
局限性腎腫瘤的直徑≤4 cm,由于病變體積小、對周圍組織浸潤少,保留腎功能的腎部分切除術應用具有可行性。根據(jù)相關研究顯示[3],與根治性腎切除術相比,保留腎功能的腎部分切除術治療后患者的無瘤生存率、轉移復發(fā)率等無明顯差異,表明其對局限性腎腫瘤療效顯著。
現(xiàn)階段我國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也就使得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的應用成為可能,根據(jù)相關研究顯示[4],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創(chuàng)傷小,患者可實現(xiàn)快速恢復。雖然目前泌尿外科醫(yī)生均傾向于使用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但是因為諸多技術限制,如:腹腔鏡下游離腎臟、縫合腎實質等操作復雜,對于術者的技術要求較高,因此普及度還不如腹腔鏡下根治性腎切除術。
本組研究中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局限性腎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18例患者行開放腎部分切除術,觀察組18例患者行腹腔鏡腎部分切除,對兩組治療情況進行分析。經統(tǒng)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時間差異不顯著,而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顯著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各1例,總發(fā)生率為 11.11%;對照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各2例,泌尿系感染1例,總發(fā)生率為 27.78%;兩組患者手術前血肌酐水平差異不顯著,觀察組術后24h血肌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1周,兩組患者手術前血肌酐水平差異不顯著。
綜上所述,腹腔鏡與開放腎部分切除術對局限性腎腫瘤的療效均較好,其中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小,有利于患者快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朱貴如,馬克鈞,孫浩,等.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5):10-12.
[2]梅傲冰.腎周筋膜及間隙解剖與腔鏡外科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2,30(6):712-714.
[3]梁濤,蔡明,李州利,等.局限性腎癌保留腎單位手術20例分析[J].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10,14(2):140-142.
[4]莫金水,馮建華,王晶.后腹腔鏡與開放性腎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療效比較與選擇[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3):1024-1025.
R737.11
A
1672-5018(2016)11-081-02
貴州省衛(wèi)計委科學技術基金資助項目(黔衛(wèi)發(fā)[2013]71號gzwkj2013-1-021); 貴州省科技廳基金資助項目(黔科合J字[2012]2053號);貴陽市社會發(fā)展與民生科技計劃 基金資助項目(筑科合[20141001]66號)
梅傲冰(1975-),男,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碩士,在讀博士,主要從事泌尿系腫瘤免疫基礎與臨床,泌尿外科手術技術與臨床微創(chuàng)手術解剖學研究, E-mail:meiaob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