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客家先民多源自北方,歷朝歷代或因避戰(zhàn)亂躲匪患,或因求生存圖發(fā)展,千百年來一路南遷,其道路之艱辛、輾轉(zhuǎn)之迂曲,非只言片語能說得清楚。有一部分人來到江西南部,亦稱贛南,大至為今贛州市轄區(qū),古時也被統(tǒng)治者視為蠻荒之地,得見此處山高林密,河流密布,地土肥沃,就停下了遷徙的腳步在此落地生根,安居樂業(yè)。因系外來客,故稱為客家人。時光流逝,事過境遷,客家人宗支繁衍,人口漸多,至今贛南客家人口占九成以上,客人也就成了主人。先民原居北方,氣候干燥,冬季寒冷,來到南方是氣候溫暖,空氣潮濕,易傳染疾病,認為是“瘴氣”所致,歷代史籍及小說中多有記載,《三國演義》中也說諸葛亮率軍南征,路上就碰上“瘴氣”,軍士多染疴,孔明先生自非常人,不但政治軍事謀略獨步天下,還懂得病理醫(yī)藥,用一劑藥茶就解決了問題,軍士奮勇,才有了七擒孟獲等好戲,成就三國千古傳奇。估計孔明先生所用藥茶,主要成分就是茶葉而已。在客家先民之中,“諸葛亮”眾多,從水土不服到適者生存,不斷總結(jié)茶葉之神效妙用,客家人飲茶之風(fēng)日盛。
紅茶綠茶,白茶黑茶,君山銀針,龍井碧螺,把那茶分門別類,三六九等,還又講究那暖手聞香,識形辨色,淺啜慢飲,兩泡三沏,乃至于紅袖掩壺,玉手端杯,是文人雅士之茶,登堂入室之禮??图胰硕嗑佑谏钌嚼狭?,幾間木椽土坯房,幾塊零散薄泥田,日求三餐飽,夜求一宿暖,為香火延續(xù),求御寒果腹,早出晚歸,辛勤勞作,喝口茶而已,可沒有這許多講究。抓一把粗茶往大瓦壺里一扔,用木勺將鍋里燒開的水往壺里一倒,就是客家人常飲之茶,自稱為“土茶”。從早到晚,出門前飲上一碗,回到家飲上一碗,乃至把茶壺往鋤把上一挑,帶到田頭地角水旁山坡隨時飲用,繁重的體力勞動因茶而解渴提神,疲乏盡消,真可謂人不離茶,茶不離人。客家人種茶飲茶,講求的是簡單實用,一般就在離家不遠的山坡上,把樹砍了,把草拔了,開出一塊地,用鋤頭松一下土,把那或用茶籽發(fā)苗或用扦插成秧的苗子種在土里,誰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種,反正祖祖輩輩就這么傳下來的,一戶人家種上十幾棵、幾十顆就夠一家人喝,基本上沒有賣過,既不施肥,也不打藥,只在開春后松松土把雜草拔了,有蟲子就用松樹枝一撣一掃,落在地上讓雞吃了,跟高山上野生的差不多。到了清明前后,茶樹發(fā)出了新芽長出嫩葉,客家女人一早就挎上竹簍子,把那帶著露珠兒的新芽嫩葉擷入簍中,回來倒在竹簸箕上,攤開了等待露水晾干。此時也閑不住,要把那炒茶葉的生鐵鍋拿到山澗小溪旁,扯一把青草沾上點細沙,把鍋里面反復(fù)搓洗,洗得干干凈凈,沒一點兒異味。鐵鍋架在土坯灶上,燃起木柴把鍋燒熱,晾干了露水的茶葉倒入鍋中還冒出一陣水汽,就只用一雙巧手不停地揉捻搓拔,左右上下翻滾,炒到那葉成了條,綠變成黑,茶條兒一捏就脆了,茶葉就算炒好了。出鍋后,待自然晾涼,用竹篩子篩去茶末兒,土茶就做成了,拿一個陶罐裝著,日后慢慢取用。一戶人家多則十來八斤,少則三斤兩斤,一年到頭,全家老小喝它,來人來客也喝它。
適逢丙申猴年谷雨之前,俗務(wù)稍頓,偶得閑暇,故交吳兄邀約三五好友前往富城鄉(xiāng)板坑村一游。這村子在縣城東邊約百里,驅(qū)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因是全縣飲用水源保護區(qū),山里大部分人家都外遷了,步行往山里走去,但見滿目青翠,溪水清澈,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青蛙一驚一乍濺起幾滴泥水,蟬兒叫,鳥兒鳴,好像客家山歌對唱,時而幾朵白云飄在頭頂,間隙透出幾縷陽光,像一條條直線把天地連起來,露出幾片藍天,恍若世外桃源。再循著山澗往里走,一條白練從天而降,當?shù)厝烁嬖V我們這就是迭水瀑布,有幾十丈高。抬頭望去,頂上云蒸霧繞,一股激流好像從云中竄出懸在半空,落至中段水流激湍若雪花飛舞,下瀉入潭玉珠四濺,走近潭邊,雖已陽春三月,但仍有陣陣寒氣襲來,水珠落在身上,有一點冰涼的感覺??催^廬山瀑布之雄偉,九寨瀑布之瑰麗,在這山村得見飛瀑天降,迭水傾瀉,古木參天,枯藤纏繞,也別有一番情趣。瀑布邊上有個山坡,當?shù)厝朔Q迭水寨,村民不辭辛勞,在此開出了幾塊地,零星種著些茶葉樹,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在云中霧中時隱時現(xiàn)。
接待我們的是吳兄的妹夫曾大哥,年屆天命,勤勞樸實,與世無爭。時近晌午,一行五六人回到曾大哥家中。曾大嫂吳氏熱情招呼大家先喝口茶解解渴,曾大哥就從陶罐子里抓出一把茶葉,往茶壺里一放倒?jié)M開水,待茶味出來了就篩在粗瓷碗里,只聞得一股久違的茶香直往鼻子里鉆,茶湯綠中帶黃,褐中透綠,喝過幾口之后,但覺得兩頰生津,神清氣爽,一股清爽之氣行走在奇經(jīng)百穴之間,直達任督二脈,心曠神怡,豈不快哉。我說了一聲真是好茶,曾大哥倒不好意思了,訥訥地只說這是土茶,在迭水寨種的自己做的,不好喝莫要見怪。我等酒肆茶樓也常去喝茶,所謂高檔低檔便宜貴賤的茶都喝過了,難有這般感覺,這哪是什么“土茶”,這才是真茶啊。過了好幾天,心里還是癢癢的,總忘不了那土茶的味道,忍不住再聯(lián)系吳兄能否托曾大哥幫忙買得一些來,曾大哥回話說,鄉(xiāng)下人都自己種一點自己吃的沒有人賣,有時間到左鄰右舍問一下再說,此后一個多月無音訊。就在我把這事兒要淡忘了的時候,端午前的幾天,吳兄帶了一包東西來找我,打開一看,是夢寐之中的“土茶”。吳兄說,聽說我想喝土茶,曾大哥可操心了,就把自家做的幾斤土茶都拿來了,后又頗費周張,東家收幾兩西家收半斤,一個多月了,收得這土茶十來斤,再也無多了。
是茶也,昔時鄉(xiāng)野村夫之飲,而今登堂入室之品,豈敢貪杯獨飲?只求有緣,得償所愿,與吾好友分享。是為記。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農(nóng)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