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是新課程理念下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筆者將從“注重朗讀訓練,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性”“創(chuàng)設適宜教學情境,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利用多種形式,展示學生主體性”等三個方面來闡述這一課題。
【關(guān)鍵詞】朗讀訓練;教學情境;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傳統(tǒng)觀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教師為本位,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是被動地聽講、接受知識,學生沒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影響了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語文課堂往往讓學生感到單調(diào)、枯燥,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充滿生機而有活力。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呢?本文,筆者將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思考和認識。
一、注重朗讀訓練,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者是分以下幾個步驟來指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訓練的:第一步,正讀課文,指導學生把字、詞讀準確,讀出節(jié)奏,引導學生做好詞語積累;第二步,研讀課文,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欣賞課文是所描繪的景物,探究課文中所運用的寫作技法;第三步,品讀課文,指導學生品味語言,讀出課文所蘊含的情感;第四步,拓展遷移,引導學生閱讀技法、意趣相類似的文章,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習到的寫作技法,試著模仿、創(chuàng)作文章。
當指導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時,學生便擁有了開啟閱讀世界大門的鑰匙,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優(yōu)秀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語言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同時也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樂意閱讀、主動閱讀,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如,在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秋天》一文時,我是這樣來安排的,教師首先指導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jié)來,理清詩歌的脈絡。并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接著,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朗讀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引導學生用喜悅、明快的語調(diào),再現(xiàn)秋風、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等形象,讓學生感受到秋天的美景和豐收的喜悅,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美。然后指導學生再讀課文,感受文章的音韻美,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這樣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體會對秋天的喜愛和豐收的喜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設適宜教學情境,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情境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的、重要的一種方法,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的思維。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學科,人文性集中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素材來源于社會生活,又反映社會生活,小學生對社會、生活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當和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相結(jié)合,努力讓語文課堂更具知識性、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江雪》一文時,教師用多媒體向?qū)W生出示雪景圖:冬天里,北風呼呼地吹著,天空下著鵝毛大雪,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然后讓學生邊聽配樂朗讀,邊在腦海里想象出來詩中所描繪的畫面。這樣創(chuàng)設了寒冷的冬天的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其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帶領學生走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
三、利用多種形式,展示學生主體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對孩子要有“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的教育思想。小學語文課堂是訓練學生思維活動,讓學生展示主體性的主要陣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習能力。如指導學生根據(jù)所學作品的內(nèi)容,進行藝術(shù)再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采用文字,也可以采用演講、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來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這樣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小學語文學習活動的主人,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秋天》一文時,當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朗讀方式感受秋天的美景,體會到意境美、情感美和音韻美后,教師可以進行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秋天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秋天的美又是各不相同的,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自己心中的秋天。教師鼓勵學生用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用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用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這樣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表現(xiàn)秋天的美,體會對秋天的喜愛和豐收的喜悅,讓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結(jié)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自主朗讀、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表達,張揚個性,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