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類詞綴是一種用來指稱類似詞綴的構(gòu)詞成分,由于其在語義上還未完全虛化,故在詞綴前加個“類”字。例如英倫風、旅游熱中的“風”和“熱”都是類詞綴。在已有研究中,語言學家們集中討論了類詞綴的范圍和劃分標準等,而從語義角度分析個別類詞綴的研究卻少之又少。文章依托《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通過對“風”進行系統(tǒng)的語義分析,探析其作為類詞綴的形成過程并探索類詞綴的成因。
【關(guān)鍵詞】類詞綴;語義;風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日韓風”“民族風”“英倫風”等以“風”為后綴的詞語廣見于大眾視野。在此類詞語中,“風”被稱為“類詞綴”。所謂類詞綴,即介于詞根和詞綴之間的過渡性構(gòu)詞成分,這部分語素詞匯意義有所虛化,又未完全虛化,組合能力強,是一種半虛半實(一般來說虛大于實)的語素。類詞綴具有能產(chǎn)性、定位性等特點,在新詞創(chuàng)造中起重要作用。對類詞綴“風”的探索有助于了解漢語中的新現(xiàn)象,從而更好地使用漢語。
一、“風”的語義分析
甲骨文時期的“風”即:,是個象形字,其狀如鳳凰。這是因為在古代,“鳳”與“風”是同一個字。直到小篆時代,專指因空氣流動而引起的自然現(xiàn)象的“風”才出現(xiàn),此時的“風”即:,是形聲字,其外框是個“凡”字,表示讀音;里面是個“蟲”字,表示這個字與蟲有關(guān)。“風動蟲生”,意為由于風吹動,蟲子孵化。由此判斷,“風”的釋義起源于空氣流動這種自然現(xiàn)象?!犊滴踝值洹分袑Α帮L”有如下釋義:1.空氣流動的自然現(xiàn)象:《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為風。2.借風力吹:《易·系辭》:風以散之。3.像風一樣快:《左傳·成十六年》:郄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4.禮教:《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5.風氣:《箋》風是諸侯政教也。6.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此外,“風”還特指疾名、地名、官名、草名、鳥鳴、民歌、雌雄相互引誘和諷刺等釋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 “風”的釋義除同以上古代漢語古代列出的1—6外,還有如下:1.借風力吹干的:~雞;2.景象:~景;3.態(tài)度;姿態(tài):作~;4.(~兒)(名)風聲;消息:聞~而動;5.傳說的,沒有實際根據(jù)的:~聞;6.指民歌(《詩經(jīng)》里的《國風》,是古代十五國的民歌:采~;7.中醫(yī)指一種疾病的重要因素或某些疾?。骸?;8.(Feng)(名)姓。
由此觀之,禮教、風氣、風俗均由“風”具有吹散和傳播快的特點演化而來。因為風四處流動的特點,又增添了“消息”的義項,如“聞風而動”,由此引申為“傳說的,沒有實際根據(jù)的”,如“風聞”。此外,還增加了“景象”“態(tài)度”等義項,甚至還有地名和官名等特殊義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特殊義項逐漸消失。
二、類詞綴“風”的形成過程及分類
雖然“風”的類詞綴用法目前還未收錄到《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但21世紀后,受外國語言文字以及網(wǎng)絡(luò)的影響,這一用法得到了廣泛認可。譬如:棉麻系帶純色馬甲,寬松針織長款開衫,休閑、中性、簡單而不同于簡約叛逆的英倫風,更偏向于街頭類型的紐約范。
今年的西博會將推出經(jīng)貿(mào)合作、科技交流、文化體驗、休閑旅游四大板塊共50多個重點項目,讓杭州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最炫國際風。
日語中亦存在大量此類用法,如:“和風”“洋風”分別表示日式風格、西式風格等。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哈日族”遞增,中日之間文化交流進一步加強?!昂惋L”“洋風”這一日語類詞綴用法由于其簡潔新奇且具有能產(chǎn)性等特點在中國風靡。另一方面,“風”字本身具有自然風、風氣、風格等類似的釋義,故此構(gòu)詞方式很快在漢語應(yīng)用中推廣開來,衍生出城市風、潮流風、牛仔風等。下表就語義角度對“風”的類詞綴用法進行歸類。
三、類詞綴“風”的成因探究
類詞綴“風”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響,主要分為語言內(nèi)部因素和社會因素兩方面。
首先,就語言的內(nèi)部因素而言,語言具有經(jīng)濟原則,類詞綴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是人類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它要求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表達最豐富的內(nèi)容。類詞綴具有抽象概括能力,簡潔明了,將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英倫風”比之“英倫風格”,減少了一個字,但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卻并未減少。
其次,就社會因素而言,新事物、新說法往往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從語言使用者的心理角度來看,使用社會上流行的語言,可以使他們看起來更時尚。所以,新詞的產(chǎn)生往往受到人們的追捧,并不斷進行再創(chuàng)造。而大眾媒體的渲染是類詞綴這一新構(gòu)詞方式產(chǎn)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廣播、電視、新聞、網(wǎng)絡(luò)等大眾媒體的傳播,使得類詞綴迅速沖進人們的視野,并得到繁衍。此外,外國語言文字的影響也為新詞構(gòu)造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清)張玉書.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書店,1985.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紀念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