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shù)的學科,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構(gòu)成語言能力的核心問題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當今人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準確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經(jīng)過辨析、判斷,并及時作出反饋,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時也是對我們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給予更嚴峻的考驗。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者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掌握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指導,注意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shù)拈喿x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達到教師想要的預期效果。
一、閱讀教學的基本要義及其作用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其閱讀教學的方法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為它是通過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使學生盡量撐握文學知識,受到文學熏陶,提高文學修養(yǎng)。同時,通過閱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能積極開拓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不斷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的塑造中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健康的人格力量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閱讀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提高掌握語文知識的能力,所以我們說、中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提高中學生聽、說、讀、寫各種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手段。
二、閱讀教學的一此基本方法問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的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實踐也證明,興趣能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進行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課前預習,在上語文閱讀教學課前,讓學生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課文,并查閱文章相關(guān)的背景及資料,更多的了解文章的知識,以備課上交流。這樣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激發(fā)他們上課時發(fā)言的積極性。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夠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課堂情景演練,語文閱讀教學不同于其他一些課程,同樣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教師應改變那種“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充分利用課堂,活躍課堂的氣氛,以朋友的身份直接融入到學生之中去,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同時,可以直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這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刻的了解文中的知識,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3、把閱讀跟生活緊密相連。適當?shù)膸ьI(lǐng)學生走出課堂,把閱讀更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站在作者的立場跟角度去理解、領(lǐng)會文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會生活的樂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接受信息、認識歷史、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閱讀,可以了解到人文、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知識。特別是現(xiàn)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時期,要趕上時代的步伐,就要多讀書,多學新知識。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還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不僅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更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很多學生,他們都有自覺預習課文,記筆記的好習慣。但是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僅僅只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增加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到圖書館或借閱室等去借閱資料,這不僅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擴大了知識面,還能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為學生營造閱讀氛圍。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適當?shù)臅r間、地點、情景,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跟學生做好互動,對積極回答問題同學給予肯定跟表揚。另外,可以把班級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共同閱讀、共同討論、共同分析、共同學習、這樣,不僅在娛樂中學到了知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讓他們更深刻的了解到團隊的作用。 3、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閱讀更多知識,就應該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相對減少對課文的講析,留出更多的時間供學生自由閱讀。當然,這個閱讀是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他們感興趣,有意義的文章,讓他們自己真正投入都文章里面去,自我激發(fā)對閱讀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意義,吸收知識。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在上課時,就不能僅限于課本中的文章,還應該教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 1、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閱讀一篇文章時,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個文章。通過整體領(lǐng)會文章的氣勢、文采、內(nèi)涵等了解作者的寫作方向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2、精讀、細讀。在經(jīng)過前一階段的整體閱讀,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對文章的各段進行精讀細讀。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分段論述將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主旨表達出來的,學習段落中的比喻、擬人、夸張、比擬等寫作手法的運用,為自己的寫作積累經(jīng)驗。 3、朗讀的學習方法。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常??吹接行W生記憶能力很強,文章多看幾遍就能背誦下來。但是他們都是一種悶聲的記憶方法,沒有通過朗讀的方法將文章背誦下來。其實要求背誦文章的目的不僅僅在記憶文章,更重要的是通過背誦鍛煉學生的發(fā)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著名的語言學家李陽老師強調(diào)的語言學習就是多次的重復,是用嘴巴學出來的,所以在語文學習中要注重朗讀學習法。
因此,閱讀教學直接關(guān)系到各科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lǐng)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新街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