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國電影起步階段,電影多是為政治服務的,通常通過電影傳達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精神。當時中國電影與同時期的海外電影的蓬勃發(fā)展明顯不同。形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是由于當時的電影功能主要是傳達政治思想為主;二是新中國政府實行了高度統(tǒng)一的電影管理體制;三是1951年之后頻繁發(fā)動政治運動;四是由于政治教育原因國人的社會審美狀況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五是表現(xiàn)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蘇聯(lián)電影取代了西方電影在中國的市場;第六個原因也是對電影影響比較大的因素,主流形態(tài)意識下的很多藝術家把自己看作是一個革命者。中國第一部音樂歌舞片電影《阿詩瑪》誕生于這個歷史時期,決定了這部電影跌宕起伏的經(jīng)歷。
關鍵詞:《阿詩瑪》 電影 解禁 經(jīng)歷
一、電影《阿詩瑪》的藝術成就
《阿詩瑪》是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1964年根據(jù)同名民間長詩改編、著名導演劉瓊執(zhí)導、作曲家葛炎譜曲寫詞、楊麗坤、包斯爾、韓非、崔超明等主演的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歌舞片。
它除了具有音樂歌舞片通常所必備的基本元素如旋律歌曲、優(yōu)美的舞蹈之外,云南的石林風光以及撒尼族的民風民俗也洋溢其中,三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富于東方情調的銀幕時空,使這個浪漫憂傷、帶著神話色彩的愛情故事獨具魅力。
這部電影在解禁后曾于1982年在西班牙桑坦德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音樂舞蹈電影節(jié)上榮獲最佳舞蹈片獎。后來在1992年第三屆中國藝術節(jié)上,由云南省歌舞團改編的民族舞劇《阿詩瑪》,應邀到北京、上海、香港、臺灣等地演出,先后榮獲文化部“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jīng)典”桂冠。電影《阿詩瑪》在1995年獲得首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故事片紀念獎,成為新中國20世紀經(jīng)典作品之一,享譽海內外。
(一)電影《阿詩瑪》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音樂歌舞片
在《阿詩瑪》之前,中國的電影多是話劇加演唱的歌劇片。在《阿詩瑪》電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出好萊塢歌舞片對這部影片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少數(shù)民族文化和音樂藝術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為影片邀請了熟悉好萊塢電影的著名導演劉瓊加盟進行劇本改編和導演工作,同時聘請了熟悉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羅宗賢參與電影中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創(chuàng)作。
1.音樂是此片的靈魂
在音樂方面,這部影片和其他影片不同之處是,這部影片是先有的音樂,后逐漸撰寫并完善劇本。早在劇本的醞釀階段,導演劉瓊就提出“這部電影從頭至尾全部用歌聲結構故事,盡量不留一句對白,它和別的劇本不一樣,別的劇本只考慮文學因素,但我要考慮音樂、戲劇、文學,還有舞蹈的種種因素”①。作曲家葛炎特地走訪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并居住了很長時間,嘗試著將各種類型的民族音樂融合后應用于電影之中,適度地對音樂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改編。他在電影中的貢獻是巨大的,在電影中以音樂語言、音樂形象、音樂結構為主導的整體構思確定后,他進一步解決了解音樂與戲劇,音樂節(jié)奏與戲劇節(jié)奏,演員的歌唱、表演、舞蹈與生活環(huán)境,音樂和色彩的協(xié)調統(tǒng)一,以及立體聲的空間感的聲效等諸多藝術、技術問題。{2}
值得一提的是葛炎和羅宗賢在影片中的音樂是從原來的315音調中加入了246的音調,這種藝術化的處理,將人物的情感加以更好的升華,使得原來單一的調子在調式和調性上都有了質的改變,更好地反映出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也將整部電影推向高潮。
在音樂方面,這個團體也是十分具有創(chuàng)意的,他們創(chuàng)造的音樂中充滿了戲劇構思,在保持民族音樂的基礎上,成功探索和創(chuàng)新了中國式的音樂片。電影中有很多很重要的音樂插曲,例如:《馬鈴兒響來玉鳥唱》《阿詩瑪你在哪里》《一朵鮮花鮮又鮮》《情歌》《長湖水清又涼》都是建立在創(chuàng)作團隊在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這些歌曲多是運用了管弦樂隊和創(chuàng)新戲劇的技法,創(chuàng)新地運用音樂來烘托氣氛和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
2.《阿詩瑪》是一部奇跡和創(chuàng)新之作
說《阿詩瑪》是一部奇跡之作的原因是,這部影片是在嚴峻的階級斗爭的環(huán)境中艱難產(chǎn)生的。由此看出,電影的參與人員敢于堅守藝術道路,嚴格遵守藝術操守,用生命在冒險進行創(chuàng)作的藝術道德修養(yǎng)。在“文革”期間幾乎所有參與人員都受到了政治壓迫,他們?yōu)榱诉@部電影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電影《阿詩瑪》的創(chuàng)新是全面的創(chuàng)新,它顯示出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藝術信息?!栋⒃姮敗芬砸魳窞橹魅谌肓嗽?、戲劇、舞蹈等藝術元素,也借鑒了神話、好萊塢歌舞片長處,把人物性格和愛情表達得細膩充分。它在少數(shù)民族題材、音樂片的類型、文化底蘊和哲理等方面,都比同類作品要技高一籌。同時,該影片導演劉瓊在《阿詩瑪》電影中把創(chuàng)意寫景與描繪人物的心理特征很好地結合起來,仔細感受這部電影,會發(fā)現(xiàn)該影片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中國獨特的園林藝術上的移景手法,也運用了布景和實景交替組接和長短鏡頭相互交叉的技術手法。
二、電影《阿詩瑪》和參與人員在“文革”期間跌宕起伏的經(jīng)歷
從1956年《阿詩瑪》電影劇本的誕生到1964年影片攝制完成,在近十年中,政治運動不斷,《阿詩瑪》的創(chuàng)作人員和主要參與人員,也如政治狂風中的浮萍,一個個命運跌宕起伏,到“文化大革命”,他們的遭遇更為悲慘。
(一)電影《阿詩瑪》從“離經(jīng)叛道”到解禁的艱難之路
這部影片在1964年拍攝成功之后,恰逢文藝政策的嚴重左傾時期,在影片剛剛問世的1964年6月,影片送到文化部審查時,夏衍說“這個戲實際上是古代的階級斗爭”{3},江青在年底就將《阿詩瑪》《聶耳》等電影稱之為毒草,實際上整個“文革”期間,有四百余部電影被稱為“修正主義材料”和“毒草”。1964年12月,江青在中宣部會議上說:“阿詩瑪無法修改,是一部典型的資產(chǎn)階級影片,不要再浪費人力物力,原樣上映批評?!眥4}
1964年6月27日,毛澤東在江青送交的《中央宣傳部關于全國文聯(lián)和所屬各協(xié)會整風情況的報告》草稿上做了第二次批示,更加嚴厲地對文藝界提出了否定性的批評。8月,毛澤東在《中央宣傳部關于公開放映和批判影片〈北國江南〉〈早春二月〉的請示報告》上又做出了批判性的批示。電影又一次成了首要批判和沖擊的對象,夏衍和陳荒煤同時被列為重點批判的對象。其中陳荒煤是中國作家、文藝評論家,中共共產(chǎn)黨員,曾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文學系任教。在“文革”期間陳荒煤又遭受殘酷的迫害,被判入獄監(jiān)禁整整七年。
1966年“文革”前夕,江青就點名批評了電影《阿詩瑪》是資產(chǎn)階級修正主義的代表。《阿詩瑪》中的詩與歌,在當時情況下,被認為是離經(jīng)叛道。
在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包括《五朵金花》在內的一大批被“四人幫”打入冷宮的影片陸續(xù)與觀眾見面了。但是,電影《阿詩瑪》卻遲遲沒有得到上映的消息。粉碎“四人幫”之后熬過七年牢獄之災的陳荒煤平反了,仍擔任文化部電影局的工作。出獄后的陳荒煤依然在關注著《阿詩瑪》,也關注著主演楊麗坤。
l978年3月,陳荒煤經(jīng)當?shù)卣耐?,觀看了這部還沒有公開放映就被封存長達十四年之久的電影《阿詩瑪》?;氐奖本┖螅惢拿簩懗隽怂謴妥杂珊蟮牡谝黄P于電影的文章——《阿詩瑪,你在哪里?》。在這篇文章的結尾,陳荒煤迫切地表達了對影片《阿詩瑪》回歸大眾視線的情懷。陳荒煤文章發(fā)表之后,新聞界也有了迅速而強烈的回應。上海的《解放日報》首先刊登出《阿詩瑪就在我們身邊》文章,介紹《阿詩瑪》的主角楊麗坤的現(xiàn)狀,里面涉及了楊麗坤近些年遭遇的殘酷壓迫和目前的精神現(xiàn)狀。一直到1978年的l0月,人們的思想才開始慢慢從禁錮中掙脫出來,認為電影《阿詩瑪》表達的是反抗壓迫的純潔的愛情故事,同時電影的藝術性也應該值得肯定。直到1978年l2月27日,經(jīng)過文化部成員和各方的共同支持下,《阿詩瑪》終于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為慶祝中美建交公報發(fā)表舉行的電影酒會上得以“亮相”。
1979年元旦,電影《阿詩瑪》在萬千期盼聲中回到了觀眾面前。得知這個消息,所有曾關注該部影片的人,熱淚盈眶,大家奔走相告,萬人空巷區(qū)觀看《阿詩瑪》。
(二)電影主要參與人員跌宕起伏的人生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電影《阿詩瑪》被稱為“大毒草”,并迅速波及了參與《阿詩瑪》的長詩、京劇、舞劇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眾多文藝工作者。在電影《阿詩瑪》負責修訂和在影片中擔任文學顧問的李廣田被迫自殺。1960年當時的云南大學校長李廣田來重新“修訂”電影《阿詩瑪》,而他個人的命運卻和《阿詩瑪》一樣悲慘,先是當年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文革”又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和“三反分子”。在1968年李廣田被迫投入昆明北門外的蓮花池自殺。他的眾多“罪狀”中就有參與了“宣傳戀愛至上”的“修正主義大毒草”。
主演楊麗坤的罪名更加嚴重,被批判成“修正主義苗子”“文革黑線的忠實的執(zhí)行者”。1959年楊麗坤出色地演出了《五朵金花》,后來由于綜合實力優(yōu)秀又被選中參演了電影《阿詩瑪》的主角,其精湛的演技和舞蹈藝術表演,在電影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楊麗坤由此成了名副其實的大眾女神。但是在“文革”期間,楊麗坤受到了殘酷的批判和精神折磨,她被稱為“資產(chǎn)階級美女、修正主義苗子、文革黑線的忠實的執(zhí)行者”。長時間的非人壓迫和痛苦的精神折磨,使楊麗坤后期變得精神極度異常。直到陳荒煤在政治氣氛已開始緩和的1978年寫了《阿詩瑪,你在哪里?》才引起了文化界對阿詩瑪?shù)陌缪菡邨铥惱さ膹V泛關注,隨后文化部開始著手給楊麗坤平反。后來楊麗坤遇到了這一生傾盡全力關愛她的唐風樓,在唐風樓多年細心的呵護下,楊麗坤的后半生終于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晚年也歸于幸福。雖然歷經(jīng)“文革”期間的種種磨難,楊麗坤活了下來,但這位才華出眾的優(yōu)秀演員的藝術生命還是被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無情地扼殺了。
1957年的“反右”風暴驟起,《阿詩瑪》的四個整理者,有三個(黃鐵、楊智勇、公劉)被打成了右派,他們對文學的辛勤勞動,特別是在發(fā)掘、整理《阿詩瑪》所做的貢獻,被批判成他們的罪狀。
這部影片在1964年拍攝成功,不幸的是恰巧是文藝政策嚴重的“左傾”時期。1966年“文革”前夕,江青就點名批評了電影《阿詩瑪》是資產(chǎn)階級修正主義的代表。葛炎多年來費盡心血收集和創(chuàng)新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珍貴資料,也在動蕩的“文革”時期被付之一炬。
三、結語
電影《阿詩瑪》取得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其從批判到解禁的經(jīng)歷也跌宕起伏。不能否認的是這種情況是在特殊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下決定的,有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電影和電影的參與人員這樣浮沉不定,跌宕起伏的境遇,讓我們唏噓不已。這部電影也讓石林阿詩瑪文化廣為傳播,每年都有大批游客進入石林感受阿詩瑪故土的風情。電影播出后,阿詩瑪文化也引起了世界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的重視,帶動了學者們對整個彝族文化的深入研究。
①{2} 葛炎、天逸:《阿詩瑪——永不泯滅的回聲》,《電影藝術》2000年第1期。
③{4} 應觀:《憂傷的阿詩瑪》,《大眾電影》1999年第9期。
參考文獻:
[1] 孟犁野.新中國電影藝術史(1949—1965)[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475-479.
[2] 陳思和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第7章[A].民間文學的整理和改編 阿詩瑪[C].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3] 阿詩瑪原始資料匯編(2)[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4] 羅未瑋.民間文學與影視開發(fā)[J].電影評介,2006(18).
[5] 周斌.論新中國的電影改編[J].當代電影,2009(9).
[6] 程季華主編.程季華,邢祖文,李少白著.中國電影發(fā)展史[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
[7] 羅藝軍.中國電影與中國文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5.
[8] 李振潼.論文學名著的電影改編[J].電影藝術,1983(10).
[9] 王曉玉.中國電影史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