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進
摘 要:湘西少數(shù)民族小說《邊城》、《醉鄉(xiāng)》與《船家》都描寫到了生活在水邊,以擺渡為生的老船夫。他們都擁有人性美,且表現(xiàn)了湘西地區(qū)人與水的文化關(guān)系,因而堪稱湘西民族地域文化的浮雕。
關(guān)鍵詞:老船夫;人性美;民族地域文化
在河流密布的湘西,人和水的關(guān)系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關(guān)系之一,船夫、水手因此也成為湘西民眾的重要職業(yè)。也許正因為如此,在現(xiàn)當代湘西少數(shù)民族小說中,刻畫船夫或水手形象成為作家的自覺追求。其中,老船夫形象尤為值得關(guān)注。這些老船夫形象,都是人性美的典范,他們的生活方式表現(xiàn)了湘西地區(qū)人與水的文化關(guān)系,堪稱湘西民族地域文化的浮雕?!哆叧恰贰ⅰ蹲磬l(xiāng)》與《船家》便給讀者刻畫了這樣的老船夫形象。
一、《邊城》中的老祖父
沈從文說過:“我雖離開了那條河流,我所寫的故事,卻多數(shù)是水邊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滿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為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是我在水邊船上所見到的人物性格?!盵1]沈從文《邊城》中翠翠的爺爺(外祖父)——當?shù)刎撠煍[渡的老船夫,便是典型的與水和船共生的人物。他既散發(fā)著人性美的光輝:善良寬容、重義輕利、自尊自愛、恪盡職守、樂觀積極,同時具有湘西少數(shù)民族不向命運屈服的韌勁兒。
老祖父天性善良寬容,有著水一樣博大的胸襟。當他知道女兒與那位士兵的事情后,沒有一聲責怪的言語;對待相依為命的外孫女翠翠,他更是倍加呵護,
含辛茹苦地將她養(yǎng)大,后來,還為翠翠的婚事操勞奔波,受盡委屈;他的善良還表現(xiàn)在替他人著想上。端午的時候,他想起熟識的老人孤獨無依,便熱情地邀請那人到家中吃飯喝酒;他還省錢為過渡人準備茶水和藥……
同時,老祖父還重義輕利,對他來說,情義比金錢要重要得多。沈從文似乎有意強調(diào)這一點,書中很多細節(jié)可以證明:老祖父因領(lǐng)了公家的口糧,便堅決不再收過渡人的船費。若是有人給錢,他便儼然吵嘴的神情硬塞回去,若還是給錢,便將這些錢買了茶葉和草煙,慷慨奉贈給過渡人;這些細節(jié)都足以體現(xiàn)老祖父這個“鄉(xiāng)下人”的對金錢的輕視與淡漠。在唯利是圖的城市人看來,這似乎有點傻頭傻腦,可對他們而言,卻是無論社會環(huán)境如何變化也要堅守的美好人性。不僅如此,盡管老祖父生活貧窮,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卻尤其自尊自愛,絕不沾一點便宜。他到鎮(zhèn)上賣肉,“屠戶若不接錢,他卻寧可到另外一家去,決不想沾那點便宜?!痹谏驈奈牡难壑?,“鄉(xiāng)下人“并不卑微,卻是值得尊敬和贊嘆的。
對待工作,老祖父恪盡職守,“在職務(wù)上毫不兒戲”。渡船對生活在水邊的人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老祖父深知他作為老船夫的職責,天天風雨無阻地守在船頭,“來一個就渡一個”, 寧愿自己辛苦,也不愿意偷那份懶,造成他人的不便。端午的時候,他天黑了還守在船頭,送進城看龍船的鄉(xiāng)下人過渡,好讓他們能早日到家。
面對生活的不幸與苦難(失去女兒), 老祖父樂觀積極,有著一股不向命運低頭的倔強的韌勁兒。他用樂觀的心態(tài)感染翠翠,使翠翠長成一個活潑開朗的少女。小說中多次寫到了老祖父的笑容:粗鹵的笑、笑嘻嘻、嫵媚的微笑……過渡時,他經(jīng)常歡樂地歌唱,這些笑容和歌聲,給身邊的人傳遞著無限溫暖。當翠翠哭泣時他教育翠翠:“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jié)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這種堅韌硬扎,是湘西少數(shù)民族人民在苦難中的歷史積淀,是久而久之形成的民族性格。
二、《醉鄉(xiāng)》中的老喬保
土家族作家孫健忠認為家鄉(xiāng)人民“勤勞、悍勇、質(zhì)樸、善良”,[2]因而在長篇小說《醉鄉(xiāng)》中塑造了為雀兒寨擺渡的老喬保,濃墨重彩地表現(xiàn)了他的人性美:善良厚道,勤勞敬業(yè),善惡分明,正義凜然,同時賦予了他彪悍血性的民族性格。
老喬保天性善良厚道,同情弱小,并熱心地給予他們幫助。主人公矮子貴二常受到寨里人的輕視與侮辱,只有老喬保時時惦念他,好心收留他在渡船上搭伴。他擔心貴二的婚事,辛辛苦苦為他說媒;他擔心貴二的錢被別人騙走,于是小心翼翼地為他存錢,不顧別人的冷嘲熱諷……即使被牤子騙了,卻始終罵不出難聽的話;即便在他病重,奄奄一息之時,仍然忍著病痛送人過渡,不愿意叫過渡人吹風受凍。
對待工作,老喬保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絲毫不敢懈怠。對他來說,老船夫并不只是一種稱呼,而是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一份使命,是他生命價值、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撐渡船是個苦差,不論天晴落雨,寒冬酷暑,白天黑夜,老船夫都必須守在船頭,時刻準備送人過渡。面對這樣辛苦的工作,老喬保卻從不離開他的爛渡船,不知為雀兒寨渡過了多少人。他并不厭倦這份工作,反而在精神上高度認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具有價值。人們尊敬他,有求于他,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給他的生命增添光彩。即使生活窮苦,也要省吃儉用把錢積攢起來,為“雀兒寨和他的繼承者,留下一條新渡船?!痹谶@里,孫健忠延續(xù)了沈從文“美在生命”的美學(xué)命題,使老喬保這樣平凡而微小的“生命之火”,也能“煌煌照人,如燭如金”。[3]
老喬保最獨特的個性在于,他善惡分明,正義凜然,是一位鐵骨錚錚的湘西漢子。他對好人溫和,但對待雀兒寨心狠手辣、好吃懶做、人人都怕的大狗,決不服軟。小說中寫到,有一次,大狗過渡,老喬保向他要船費,大狗卻耍賴不交并且還用言語威脅老喬保,老喬保用強硬火爆的態(tài)度嚇退了大狗,大狗不得不交了船費,從此對老喬保另眼相看。實際上,老喬保此舉不是為了兩分的船費,而是他心中的正義驅(qū)使著他與非義力量對抗,他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充滿血性的湘西漢子。他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民族性格,正與孫健忠努力刻畫民族的心理和性格這一創(chuàng)作追求相契合。
三、《船家》中的“一只膀”
苗族作家吳雪惱的《船家》同樣描寫到了具有人性美的老船夫—“一只膀”。他善良樸素,真誠熱心,甘于奉獻,知足常樂,是非分明,是個可愛、可敬的人。由于吳雪惱“熱愛他的民族”,所以,“他著力開拯這個民族、這個社會生活中的美,熱情洋溢地頌揚這個民族、這個社會,頌揚這些人的美德”。[4]“一只膀”正是吳雪惱要頌揚的本民族中具有優(yōu)秀品德、高尚人格和獨特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鄉(xiāng)下人。
“一只膀”是個善良樸素,真誠熱心的人。當“我”鉆進他的石屋,他熱情地用包谷燒和炒黃豆來招待“我”;他之所以不渡“我”過河,是因為怕“我”會淋雨;當漂亮阿妹急著渡河買藥時,他不顧大風大浪,即使有生命危險,也要完成自己擺渡的使命,幫助阿妹;當他向“我”訴說那段桃花運往事時,只說實情,毫不吹噓,因為怕“壞了人家名聲”。他雖然為那段桃花運感到驕傲自豪,卻不圖一時的口舌之快,不為自己的虛榮心去破壞他人名聲。他冒著生命危險劃船送船客,卻不圖回報,沒有因此占別人的便宜。
“一只膀”還是一個甘于奉獻,知足常樂的人。為了方便渡船,將江邊懸崖形成的平臺當作石屋,這石屋低矮寒磣、充斥著煙酒味和汗酸味,卻是他十年如一日生活休息的家。他對自己卻十分吝嗇,竟連吸煙要用的火柴也不愿買,堅持用火鐮打火。如此省吃儉用,為的是攢錢修座橋,讓大家大雨大雪都能安安穩(wěn)穩(wěn)過。“一只膀”是多么甘于奉獻,自己辛辛苦苦擺渡掙來,一個子兒一個子兒積攢出來的血汗錢要留著修橋,心里想的還是為別人謀福利。他雖然生活清苦,卻知足常樂。他舍不得買火柴,只能用火鐮,卻說“火鐮好,一閃火星子就燃,艾絨到處是,一伸手就抓把來,錢毛毛也不損我一根,多好,嘻嘻……”當“我”同情地說他日子過得苦時,他卻說世上每樣事都苦,有歌唱得,就算大快活了。只要人們尊敬他,他比神仙還快活。
此外,“一只膀”是非分明,富有正義感。他曾經(jīng)幫助縣長李建民渡河逃過土匪的追殺,并不是他貪圖名利,而是受善良的本性和正義所驅(qū)使:無論如何,不能讓好人被殺,哪怕賠上自己的性命。在他渡李建民過河后,不論對面的土匪怎么喊渡河,也不搭理。他是非分明,好與壞、對與錯、善與惡分得清清楚楚,絕不為明哲保身助紂為虐。
綜上觀之,湘西作家們張揚老船夫身上的人性美,肯定了他們的生命價值。同時,他們通過描寫老船夫的生活形態(tài),表現(xiàn)了湘西地區(qū)水與人的文化關(guān)系,因而,老船夫形象可以說散發(fā)著濃郁的湘西古樸氣息和獨特的民族特征。
參考文獻:
[1]沈從文.從文自傳[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143.
[2]龍長順.孫健忠作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民族特色[J].求索,1982(6):98.
[3]凌宇.從苗漢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撞擊看沈從文[J].文藝研究,1986(2):69.
[4]吳雪惱.騎士·弱女·闊佬[M].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