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莎+陳慶富+黃小燕
摘要: 以總黃酮為指標(biāo),經(jīng)過動態(tài)吸附,探討提取物溶液濃度、pH值、流速、樹脂類型等因素對總黃酮吸附性能及不同洗脫劑(乙醇)濃度、用量對總黃酮洗脫效果的影響,確定分離純化苦蕎麥中總黃酮工藝的最佳參數(shù)。結(jié)果表明,大孔樹脂D-101的最佳吸附條件為蕎麥提取液濃度為0.30 g/mL、pH值為5、吸附流速為4 BV/h;最佳純化條件為水洗用量80 mL,洗脫劑濃度為50%、用量為90 mL。最佳吸附條件下,蕎麥提取液中總黃酮純度最高為25.69%。
關(guān)鍵詞: 苦蕎麥;分離純化;總黃酮;大孔樹脂;工藝;參數(shù)
中圖分類號: S517.01 文獻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3-0303-03
苦蕎麥屬蓼科(Polygonaceae)蕎麥屬苦蕎種(Fagopyrum tataricum Gartn.),別稱苦蕎,性喜冷涼氣候,適應(yīng)能力強,宜在高海拔地區(qū)生長,生長周期相對較短,約70 d,主要分布于我國四川涼山、云、貴、晉、冀等處[1-4]。我國西南地區(qū)是世界苦蕎的主產(chǎn)區(qū),具有豐富的栽培品種和野生資源,是遺傳育種及開展其他科研工作所需材料的重要原產(chǎn)地[5-6]。
苦蕎麥是一種重要的糧、飼、藥兼用的植物資源,營養(yǎng)豐富,對預(yù)防心血管疾病、降血糖、增強免疫力、抗癌、抗氧化、護肝、抗炎、抗過敏等具有很好的效果[7-16]。因此,苦蕎麥的消費市場在近幾年逐年擴大,其有效成分蕓香苷、槲皮素、山奈酚和桑色素等在食品、化妝、醫(yī)藥等行業(y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另外,由于苦蕎麥中含有豐富的類黃酮化合物,苦蕎米茶、苦蕎面食、苦蕎醋、苦蕎啤酒等苦蕎麥加工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但是,由于苦蕎麥類黃酮化合物未能實現(xiàn)高效分離純化,苦蕎麥類黃酮的提取至今未形成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總黃酮的工藝已取得顯著成效[17],本試驗在采用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苦蕎麥中總黃酮的基礎(chǔ)上,研究苦蕎麥總黃酮的分離純化工藝,以期為苦蕎麥總黃酮的工業(yè)化提取提供基礎(chǔ)數(shù)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四倍體苦蕎1307-1178的種子,由貴州師范大學(xué)蕎麥研究所提供,并經(jīng)陳慶富教授鑒定;樹脂分別為非極性D-101、極性DA-201、中等極性DM-301大孔樹脂,由天津市光復(fù)精細化工研究所提供;標(biāo)準曲線對照品為蕓香苷(類黃酮類物質(zhì)),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 提取液的制備 參考盛華剛等的方法[18]制備提取液:稱取苦蕎麥300 g,粉碎成粗粉;用3 000 mL 70%乙醇提取3 h;用1 500 mL 70%乙醇提取1.5 h,重復(fù)2次;合并3次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定容到濃度為0.6 g/mL,搖勻,作為上柱溶液。
1.2.2 大孔樹脂的處理 用95%乙醇浸泡大孔樹脂24 h,裝柱;用95%乙醇洗滌,至流出液與水的混合液不出現(xiàn)渾濁為止;用蒸餾水反復(fù)洗滌至無醇味[19]。
1.2.3 蕓香苷標(biāo)準曲線的繪制 用70%乙醇配制 0.123 mg/mL 蕓香苷作為對照品;精確吸取對照品0、0.25、0.5、1.0、1.5、2.0 mL分別置于10 mL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 0.1 mol/L 三氯化鋁溶液、3 mL 1 mol/L乙酸鉀溶液,加70%乙醇至10 mL,搖勻,放置30 min;以試劑作為空白,用分光光度計測定波長為420 nm處吸光度[20]。重復(fù)3次,3次測定數(shù)據(jù)相差均在0.005以內(nèi)。以吸收度為縱坐標(biāo)、濃度為橫坐標(biāo),得回歸方程:Y=29.379X-0.010 5,相關(guān)系數(shù)r=0.999 3,線性范圍為0.005~0.030 mg/mL。
1.2.4 吸附試驗
1.2.4.1 大孔樹脂型號的選擇 分別量取D-101、DM-301、DA-201、混合型(D-101、DM-301、DA-201,等比例混合)4種型號的樹脂各18 mL,裝柱;加入苦蕎麥提取液 40 mL,流速為0.5 mL/min,過柱;100 mL水洗,流速為 0.5 mL/min;100 mL 70%乙醇洗脫,流速為0.5 mL/min;測定流出液、水洗脫液和乙醇洗脫液黃酮的含量,以黃酮的比吸附量和比洗脫率為指標(biāo),選擇吸附效果較好的大孔樹脂。
1.2.4.2 吸附條件的優(yōu)化 提取液濃度、流速、pH值等因素對樹脂吸附黃酮的影響較大[21] 。試驗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shè)計,以考察不同提取液濃度、流速、pH值(表1)對總黃酮比吸附量的影響,選出最佳吸附條件。最后均以流速為 2 BV/mL 的100 mL水洗,測定流出液、水洗脫液中黃酮的含量,計算比吸附量。
1.2.5 純化條件的選擇
1.2.5.1 水洗量的選擇 按最優(yōu)條件吸附。以10 mL遞增進行水洗,接取水洗脫液;分別取2 mL洗脫液檢測糖含量,取8 mL蒸干,測定干膏質(zhì)量;以干膏質(zhì)量、Molish識別反應(yīng)判定水洗量。
1.2.5.2 洗脫劑濃度的選擇[22] 按最優(yōu)條件進行吸附和水洗。分別用20%、30%、40%、50%、60%、70%、80%、90%的150 mL乙醇進行洗脫,流速為2 BV/h;測定乙醇洗脫液中黃酮含量,計算比洗脫量;確定洗脫劑乙醇的使用濃度。
1.2.5.3 洗脫劑乙醇的用量 按最佳條件進行吸附、水洗。50%乙醇以10 mL遞增進行洗脫,收集流出液,測定其總黃酮量。
1.2.6 黃酮純度測定 參照賈韶千等方法[23]進行:將純化前后的黃酮溶液分別減壓濃縮、干燥,得到總黃酮粉末;精確稱取純化前后黃酮粉末各50 mg,分別溶于80%乙醇,定容至50 mL;測定黃酮含量,計算黃酮純度;重復(fù)3次。干膏收率和黃酮回收率計算公式分別為:
干膏收率=干膏質(zhì)量/凈藥材投入量×100%;
黃酮回收率=50%乙醇洗脫液中黃酮含量/總黃酮上樣量×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苦蕎麥中總黃酮的吸附
由表2可見,D-101大孔樹脂的比吸附量和比洗脫量均為最大,可見D-101大孔樹脂對黃酮有較好的吸附和洗脫效果。因此,采用D-101大孔樹脂作為吸附樹脂。
2.2 D-101大孔樹脂吸附條件的優(yōu)化
由表3、表4可見,極差(R值)大小為D>A>B,因素A和D的離差平方和(SS)值較大,這表明 pH值對黃酮吸附量的影響相對最大,濃度次之,流速最小。由于流速的影響較小,考慮時間問題,因此最佳吸附工藝條件為A2 B2 D1,即提取液濃度0.30 g/mL、流速4 BV/h、pH值為5。
2.3 純化條件的選擇
2.3.1 水洗量的選擇 由表5可見,水洗量為40 mL時,水洗脫液的Molish反應(yīng)為陰性(-);當(dāng)用水量為80 mL時,干膏質(zhì)量為0 mg。因此,水洗量以80 mL為最佳。
2.3.2 洗脫劑濃度的選擇 由圖1可知,乙醇濃度為20%~50%時,比洗脫量呈上升趨勢;乙醇濃度為50%~60%時,比洗脫量達到最高值;60%之后略有下降。對50%、60%乙醇洗脫液的比洗脫量和干膏質(zhì)量進行比較,由表6可見,50%、60%乙醇洗脫液的干膏質(zhì)量均為37 mg,而50%乙醇洗脫液的比洗脫量高于60%乙醇。因此,選定洗脫劑濃度為50%。
2.3.3 洗脫劑用量的選擇 由圖2可見,乙醇量達90 mL時,總黃酮基本洗脫完全。因此,確定洗脫劑乙醇的用量以90 mL為最佳。
2.4 黃酮純度測定
由表7可見,在優(yōu)化條件下,黃酮純度最高可達 25.69%;黃酮洗脫量、干膏收率與其他2組相差較小,黃酮回收率較高,優(yōu)選的純化工藝穩(wěn)定可行。
3 結(jié)論
試驗采用D-101、DA-201、DM-301、混合型4種型號的大孔樹脂作為吸附材料,結(jié)果表明,混合型吸附效果不如 D-101理想,D101大孔樹脂是一種非極性吸附劑,苦蕎麥中黃酮主要被D-101吸附。大孔樹脂對苦蕎麥中黃酮的最佳分離純化工藝為:蕎麥提取液濃度為0.3 g/mL、pH值為5、吸附流速為4 BV/h;純化條件為水洗用量80 mL,洗脫劑(乙醇)濃度為50%、用量為90 mL。經(jīng)過該工藝條件分離純化苦蕎麥中黃酮的純度是純化前的2.7倍,工藝條件溫和,分離效果較好,能提高有效成分的相對含量、產(chǎn)品不易吸潮、生產(chǎn)周期較短、樹脂可再生、能重復(fù)使用。
需要說明的是,苦蕎麥乙醇提取液在回收乙醇并用水定容后,有不溶物質(zhì)的存在,如果直接上柱分離會堵塞樹脂,樹脂的吸附能力會受到影響。因此,需要對提取液進行處理,將回收乙醇后的提取液進行過濾,將不溶物用熱水溶解并繼續(xù)過濾,直至到定容點。
參考文獻:
[1]Tsuji K,Yasui Y,Ohnish O. Search for Fagopyrum species in eastern Tibet[J]. Fagopyrum,1999,16:1-6.
[2]林汝法,王 瑞,周運寧. 苦蕎提取物的毒理學(xué)安全性[J]. 華北農(nóng)學(xué)報,2001,16(1):116-121.
[3]徐嘉生,張?zhí)?,郭玉? 研究四川苦蕎麥的保健功能[J]. 中國食品,2000(6):38-39.
[4]陳志奇. 加強“五谷之王”——苦蕎麥的開發(fā)與利用[J]. 四川糧油科技,1998(1):23-24.
[5]Ohnishi O. Search for the wild ancestor of buckwheat Ⅰ. Description of new Fagopyrum(Polygonaceae)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China and the Himalayan hills[J]. Fagopyrum,1998,15:18-28.
[6]王 敏,魏益民,高錦明,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苦蕎中的蘆丁和槲皮素[J]. 中國食品學(xué)報,2005,5(3):113-117.
[7]林汝法. 中國蕎麥[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4.
[8]王秉文,李克喜,馮養(yǎng)生,等. 沙棘總黃酮對豚鼠離體心房肌的作用[J]. 沙棘,1993,6(2):23-27.
[9]Xiao D,Gu Z L,Bai J P,et al.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aggregation and 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 of platelets[J].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1995,16(3):223-226.
[10]祁學(xué)忠,吉鎖興,王曉燕,等. 苦蕎黃酮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 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3,13(8):111-112.
[11]Corvazier E,Maclouf J.Interference of some flavonoid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ith oxidative metabolism of arachidonic acid by human platelets and neutrophils[J].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1985,835(2):315-321.
[12]Chen J,Montanaria M,Widmer W W. Two new 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a class of compounds with potential anticancer activity,isolated from cold pressed dancy tangerine peel oil solids[J]. Agric Food Chem,1997,45(2):364-368.
[13]Cao G,Sofic E,Prior R L. Antioxidant and prooxidant behavior of flavonoids:s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J]. Free Radical Biol Med,1997,22(5):749-760.
[14]尤玲玲,劉幻幻,李曉雁,等. 苦蕎黃酮的純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中國糧油學(xué)報,2014,29(8):23-27.
[15]高學(xué)清.葛根和葛花的解酒護肝作用及其機理研究[D]. 無錫:江南大學(xué),2013:1-42.
[16]Corvazier E,Maclouf J. Interference of some flavonoid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with oxidative metabolism of arachidonic acid by human platelets and neutrophils[J].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Lipids and Lipid Metabolism,1985,835(2):315-321.
[17]葛淑蘭,陳龍華,李中文. 大孔吸附樹脂及其在黃酮類成分分離純化中的應(yīng)用進展[J]. 中國藥師,2008,11(6):702-705.
[18]盛華剛,朱立俏,張 超,等. 金蕎麥提取液的大孔樹脂分離純化工藝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08,33(15):1832-1835.
[19]盛華剛,林桂濤. 大孔樹脂純化夏枯草總黃酮和總皂苷工藝研究[J].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報,2012,36(5):436-438.
[20]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 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0.
[21]劉 斌,石任兵,余 超. 影響大孔吸附樹脂吸附分離中草藥化學(xué)成分的因素[J]. 中草藥,2002,33(5):475-476.
[22]何梟宇. 大葉蛇葡萄標(biāo)準提取物制備工藝及其初步穩(wěn)定性研究[D]. 湖北:湖北中醫(yī)藥大學(xué),2012:1-59.
[23]賈韶千,吳彩娥,楊劍婷,等. 枸杞中黃酮類化合物純化工藝的研究[J]. 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0,34(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