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接觸余丹博士,是在15年初冬,鵝社《斐多》的讀書會上,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曾經(jīng)用馬拉松的體驗來說明“肉體越痛苦,靈魂越高貴”的觀點。
相比官方領(lǐng)跑人,余博士更愿意將自己在漢馬中的角色稱為“兔子”,他的職責(zé)就是按照指定配速控制節(jié)奏,帶領(lǐng)“跑馬者”完賽,鼓勵路上遇到的選手們跑起來,參與救援等。
已經(jīng)完成49個馬拉松的他,對遇到的趣事如數(shù)家珍:亞洲最古老的首爾馬拉松已經(jīng)是第87屆,比賽前,賽道上基本沒有人——大家悠閑的坐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館里聊著天,早晨5點在餐廳吃過早餐的他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餐廳的老板在招待完他們以后,也掛上了跑馬者的號牌……馬拉松,在這座城市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文化。
廈門馬拉松、香港超級馬拉松、新竹舉行的臺灣馬拉松在他看來是吃貨必去的,這里的水果、特色小吃構(gòu)成的補給能讓你跑一圈再兜回來再吃一次,“這三段馬拉松跑完,我的體重不但沒有變輕,反倒變重了?!彼f。
“為什么喜歡馬拉松?”我們問。
“那是因為在奔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對事物的顆粒感,會特別敏銳?!彼e了個例子?!澳闵踔聊軌蚋惺艿揭m子上的一個小毛球,你會發(fā)現(xiàn)平時不會注意到的細節(jié),一個瞬間在你的眼里都會變得慢下來,奔跑的過程,其實是體悟世界的過程,身體越疲勞,靈魂卻在享受不可言說的歡樂。”私下里,余丹給自己設(shè)定了目標(biāo),在50歲之前完成100個馬拉松,用跑馬的方式游歷世界,而奔跑,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生活方式,在平時,遇到疲勞或者身體不適,余丹跑個一小時就能夠緩解,不少合作伙伴就是選擇他的理由之一便是他在跑馬拉松,“因為能夠跑馬拉松的人,一定有不屈不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