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黑龍江志稿》編纂始末

      2016-05-04 08:47:14柳成棟
      黑龍江史志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志稿通志黑龍江

      黑龍江古無方志,明正統(tǒng)《遼東志》為東北現(xiàn)存最早的區(qū)域志,載有黑龍江內(nèi)容。嗣后之弘治《遼東志》、嘉靖《遼東志》,以及嘉靖《全遼志》,康熙《盛京通志》、乾隆《盛京通志》等,均載有黑龍江內(nèi)容,是為黑龍江方志之濫觴。黑龍江相對獨立的方志產(chǎn)生于清代,主要是流人所撰寫的側(cè)重于輿地和風俗的方志。如《絕域紀略》《柳邊紀略》《寧古塔紀略》《龍沙紀略》《卜魁風土記》《卜魁紀略》等。嗣后具有省志(通志)性質(zhì)的志書僅有《黑龍江外記》《黑龍江述略》。相對體例比較完整的是張國淦編纂的宣統(tǒng)《黑龍江志略》,然而這些志書均非官修,而且內(nèi)容都過于簡略。

      一、《黑龍江通志》編纂始末

      《黑龍江通志》編纂始于黑龍江輿圖的編纂。光緒十六年(1890年)二月二十二日(3月12日),黑龍江將軍衙門為編纂《清會典),設(shè)立黑龍江輿圖局,照會呼蘭副都統(tǒng)、呼倫貝爾副都統(tǒng)、署黑龍江副都統(tǒng)、署墨爾根副都統(tǒng)、布特哈總管、署興安城總管、呼蘭廳同知、綏化廳通判等揀派妥員,周查山川大小、高矮、相離遠近里數(shù),江河湖泡深淺、大小、度數(shù)及起止源流、分匯處所,逐項測繪詳圖,列具詳說,先行具報,萬不可以舊圖塞責(1)。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十六日,黑龍江將軍恩澤奏準將工部主事屠寄暫留江省總纂《黑龍江輿圖》(2)。十月二十七日黑龍江輿圖局兼通志局啟用關(guān)防,命佐領(lǐng)迎福為通志局提調(diào)(3)。十一月初七日,將軍恩澤鑒于《黑龍江輿圖》既未繪成,纂校人員坐待圖成,曠廢歲月的實際,飭令一面纂修輿圖,一面將黑龍江古今建置沿革翔實考訂,凡近數(shù)十年中疆域之盈縮,官司之廢置,練軍防勇之變更、旗屯民田之墾辟,一切地方政治,以類編纂,冀得匯成通志(4)。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二十九日黑龍江將軍恩澤奏請創(chuàng)議纂修《黑龍江通志》并仿造《承德府志》擬定了《黑龍江通志條目》?!稐l目》分詔諭、天章(巡典附后)、圖說、晷度表、建置、沿革、疆域、界約、山脈、水道、關(guān)隘、橋梁、公署、學校、壇廟、古跡、冢墓、田賦、蠲恤、兵防、部族、蕃衛(wèi)、風土、物產(chǎn)、職官(表)、名宦、爵秩(表)、人物等28門或目,其中正表有三,圖說一,共37卷。(5)這是黑龍江最早的通志篇目。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黑龍江輿圖》告成。四月初五日,黑龍江將軍恩澤、齊齊哈爾副都統(tǒng)薩保咨請吏部、兵部、戶部、會典館,為節(jié)省經(jīng)費,通省志書暫請停辦。原奏曰:“現(xiàn)在全圖告竣,其沿革、晷度、疆域、山形、水道、城站、古跡、鄂博、卡倫,不難按圖成說。惟自康熙年間設(shè)官駐兵以來,一切檔案多系滿文,必須詳細檢核,譯成漢文,方便編輯。江省本無專志,《盛京通志》所附事跡至為簡略,而方式濟《龍沙紀略》、西清《黑龍江外記》、徐宗亮《黑龍江述略》諸書,皆私家著述,隨意札記,不合志體。必欲準今酌古,勒成一書。翻譯既需時日,編纂尚待多才,圖局經(jīng)費又苦支絀,只可暫將志書停辦。待滿漢翻譯人員將歷年檔案以類查檢譯漢,造成底冊,屆時再請撥款派員接辦?!保?)

      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俄軍壓境,省城淪陷,將軍壽山殉職,屠寄等離江,通志局亦宣告暫停。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雖然張國淦在黑龍江期間曾出任黑龍江通志局總纂,但黑龍江通志的編纂工作實質(zhì)并沒有正正地開展起來,張國淦只是個人利用業(yè)馀時間完成了一部簡略的《黑龍江志略》。

      民國改元,復修通志。民國2年(1913年)黑龍江民政長朱慶瀾專門向大總統(tǒng)呈報了《呈大總統(tǒng)創(chuàng)修黑龍江通志謹陳籌辦情形文》。在呈文中指出創(chuàng)修《黑龍江通志》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編修《黑龍江通志》有四難;一難是清初檔案,未免遺失,雖然檔冊充棟,但多屬滿文,又不可能全部翻譯,更沒辦法進行摘要。二難是府廳州縣均無舊志,志書編纂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調(diào)查采訪,困難增大。三是江省開發(fā)較晚,缺少修志人才,加之地方條件艱苦,中原有學之士聞苦寒而裹足,延聘“三長”,又需重金。四是缺少藏書省內(nèi)亦缺乏書店,需要參考文獻,則需要遠處購買。為避免“勝國之案籍就湮,高年之俗舊無存”,仍然要知難而進。為此,決定在民政長公署附設(shè)黑龍江通志局,確定體例,“從事采輯,并責成各縣知事及各總管、協(xié)領(lǐng)、交涉、旗務(wù)各局處,將本管應行修輯各項,細心搜討,纂輯成言,匯交該局,詳加勘定。”同時制定了《黑龍江通志局章程》?!墩鲁獭饭?5條。通志局內(nèi)設(shè)采輯、編纂、庶務(wù)三股。采輯股負責翻譯檔案、資料采輯和社會調(diào)查。編纂股負責修志條例制訂、分門類進行志書編輯和校勘事宜。庶務(wù)股負責預決算、局中設(shè)備購置管理、志書印刷事宜。通志局設(shè)局長1員,總理局中一切事務(wù)。提調(diào)1員,佐理局長支配局中一切事務(wù)。采輯股設(shè)股員2~8人,采輯股員以巡按使署科長、科員及各縣知事、縣佐、各總管、協(xié)領(lǐng)兼任。編纂股設(shè)總纂一員,并延聘分纂4~8員,委任校勘員4~8員。庶務(wù)股設(shè)股員一員。通志局還設(shè)書記長一員,并雇用書記2~12人。民國3年8月20日通志局重新成立,由涂鳳書任局長,黑龍江巡按使公署于民國4年11月4日擬定了《黑龍江通志目錄》,共分為輿地、建置、經(jīng)政、禮志、武備、職官、選舉、人物、藝文、蒙旗、外交、志馀等,共12志(7)。

      不及二年,因事又輟。繼之史錫永、陳福齡、鄭謙、鐘廣生、趙仲仁、王赤卿等先后任通志局長或名譽局長,連文、史錫永先后總纂,趙仲仁、王赤卿曾分別任提調(diào)。此間,成稿15巨冊,后亦散失。民國8年(1919年)11月17日通志局再次暫行停辦。不久,省長孫烈臣重新囑請金梁繼續(xù)修《黑龍江通志》。金梁據(jù)之舊稿,復加五載搜羅,先集志料,作長篇,約近150巨冊,脫稿后題曰《黑龍江備志》。因卷帙過多,復錄其綱要為二卷,于民國14年先行付印,即《黑龍江通志綱要》。后請張延厚補訂金梁舊稿,數(shù)年未成(8)。

      民國18年(1929年),萬福麟任省政府主席,重新開局修志。因省內(nèi)人才匱乏,便聘請曾任北洋政府國務(wù)院秘書廳幫辦,臨時執(zhí)政府秘書、副秘書長、代理秘書長的張伯英出任通志局總纂。張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江蘇銅山(今徐州市)人,是著名的書法家和學者。他抵達齊齊哈爾之后,認真了解了《通志》編修情況,反復調(diào)查研究,分析30余載《通志》未能完成的原因,詳細籌劃,延聘纂修,商定凡例,設(shè)篇立目。先后延聘孫宣、黃維翰、孫雄、譚祖任、徐東僑、謝國楨、張從仁(張伯英叔父)等“夙著文望,博涉典籍”的著名學者與原任分纂的魏毓蘭、韓樸全、張家、杜鴻賓等組成編纂班子,黃申甫任地理志,孫宣任交涉志,張從仁任人物志,魏毓蘭任職官志,韓樸全任武備志,譚祖任任經(jīng)政志,謝國楨任藝文志編纂。并由省政府秘書長汪宗可“力為贊畫”,立即進入了緊張的采訪編纂階段,克期成書。

      由于“中東路事件”爆發(fā),黑龍江局勢一度緊張,關(guān)內(nèi)的一些應聘者多欲返回。1930年乃將通志局移至北平,并在齊齊哈爾設(shè)立分纂室,伯英則兩地奔波,主持編務(wù)。1931年初,由于修志經(jīng)費拮據(jù),伯英便以加快進度的方法,力撐通志局工作,居間調(diào)度。不久,因過于勞累得了一場大病,數(shù)月不愈。病中又逢“九一八”事變,省城淪陷,分纂室所成志稿毀于戰(zhàn)火,此時萬福麟也已離任,通志局已難維持局面,但是纂修之事仍未停止。年屆花甲的張伯英為了不負萬公之托、黑龍江省人民之望,他以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拖著病軀,堅持不懈,頑強地進行通志的編纂。伯英病愈之后,刻了“辛未生辛未更生”七字篆章作為紀念。最后在其叔父張從仁、老友徐東僑的鼎力協(xié)助下,《黑龍江通志》終于1932年6月編訖。后經(jīng)張從仁、惠伯匯成全稿,萬福麟出資于北平付印,是為《黑龍江志稿》(9)。

      一部近40年未能完成的鴻編巨制,能在東北淪陷之際艱難告竣,其意義早已超出了志書本身。從黑龍江通志局設(shè)立起到通志最后成書屢辦屢停,幾起幾落,足見修志之難。由于時局、人力、財力等諸多因素,此書雖成,但仍有很多遺憾。張伯英認為“此不敢居通志之名也,曰《黑龍江省志匯稿》,方副其實”。(10)故定名為《黑龍江志稿》。全書62卷,另又輯黑龍江省大事志4卷,共140萬言。分為地理志、經(jīng)政志、物產(chǎn)志、財賦志、學校志、武備志、交涉志、交通志、職官志、選舉志、人物志、藝文志諸門。是年10月,萬福麟自己出資在北平付梓,翌年6月印成?!吨靖濉贩隆妒⒕┩ㄖ尽贰都滞ㄖ尽敷w例,門類齊全,體例嚴謹,重文獻、重掌故、重考證,頗具史家筆法。敘事上自古代,下迄“九一八”事變之前,千年史跡,燦然具備,是黑龍江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省志?,F(xiàn)在,它已成為人們研究黑龍江和東北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和不可或缺的案頭工具。

      二、《黑龍江志稿》的學術(shù)的價值

      《黑龍江志稿》是一部體例嚴謹、資料比較翔實的通志,是記述黑龍江歷史最為全面、最為系統(tǒng)、最為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它不僅不僅為黑龍江地方志纂修總結(jié)了歷史經(jīng)驗,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而且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學術(shù)價值。

      首先,黑龍江沿革史的完整記錄?!逗邶埥靖濉酚梦淖衷敿毜赜涗浟撕邶埥蕴朴萑?、秦漢、三國、晉、后魏、唐、五代、遼、金、元、明、清、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沿革,以及各縣的歷史沿革。特別是設(shè)立的《省縣沿革表》將黑龍江省及各縣的歷史沿革全面系統(tǒng)地陳列于表中,眉目清晰,一目了然。

      其次,黑龍江疆域變遷史的真實記錄?!逗邶埥靖濉吩谟浭雒駠鴷r期黑龍江疆域現(xiàn)狀的同時,又記述了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時的黑龍江疆域,以及咸豐以后,璦琿、天津、北京條約簽訂之后黑龍江疆域的變化,同時還詳細記錄了各縣疆域的變化情況。另外還對江東六十四屯進行了記載。

      第三,黑龍江物產(chǎn)資源的悉心記錄。如《黑龍江志稿》62卷,有三卷為物產(chǎn)志。利用有關(guān)史書和眾多的地方志對黑龍江的動植物資源進行了詳細的記述。僅以動物為例中詳細記錄了駝鹿、糜鹿、熊羆、東北虎、海東青、鰉魚、大馬哈魚等獸禽。如對東北虎的記錄:“虎,祠虎以為神(《后漢書》)虎,諸山中多有之。白質(zhì)而黑章者尤猛鷙。虎骨熬為膏入藥(《盛京通志》)。呼蘭多虎,虎過父子兄弟不相讓,獨殺之以獻幕府。嘗見呼蘭送一虎,極大,云已七歲,滿洲某佐領(lǐng)所殺也。聞佐領(lǐng)父嘗殺虎,可稱世勇(《黑龍江外紀》)?;ⅲ寥瞬桓页庋灾?,稱曰山神爺,又曰軟蹄子,狀如貓,大或如犢,黃質(zhì)黑文,鋸牙,鉤爪、短項,健須,多智。夜則一目放異光,遠燭十數(shù)里,食狗則醉。今青黑二山中常見之”(《呼蘭府志》)“虎大如犢,其小者曰石虎,狀如貓?;⒘Σ粩承芏軘佬堋R箘t一目放異光,遠燭十數(shù)里?;蛟弧荒繝T物,一目放光。獵者言虎之目光‘遠望之如電燈。然一燈一虎,二燈即二虎在焉。”形象生動地記述了虎的生理特征、習性、產(chǎn)地及有關(guān)異聞。

      再如記述大馬哈魚尤為詳細?!斑_發(fā)哈,出黑龍江。秋八月自海逆水入江,驅(qū)之不去,充積甚厚,土人竟有履魚背而渡者。腹中子大如玉蜀黍,邊地人取魚炙干,積之為糧(《盛京通志》)……肉疏而皮厚,長數(shù)尺,每春漲,溯黑龍江而上,入山溪間。烏稽人取其肉為脯,裁其皮為衣,無冬無夏,襲焉。日光映之,五色若文錦(《扈從附錄》)。大發(fā)哈魚,一作打發(fā)哈子,若梧桐子,色正紅,啖之,鮮水耳。其皮色淡黃若文錦,可為衣裳及履襪,貧者多服用之(《柳邊紀略》)。達發(fā)哈魚出東海,歲入黑龍江,逆水北行,至霜降時躍躍于呼瑪爾河,不下億萬頭……唐太宗征高麗,達發(fā)哈躍入御舟,帝怒謂當驅(qū)之黑水。故今魚腹有印痕,唐遺跡也。聞之可噱,然謂魚入江始生牙,語則不謬(《黑龍江外紀》)。達發(fā)哈齒利,鱗膩,灰黑色,脖下有紫紋,腹多子,大如黃豆粒,肉味美。行必逆流。每歲由海入江,由江入河,秋末大木蘭達河左右極多,水淺則止不行,或騰踔岸上如積薪,然無一尾順流退回者。巨者重十數(shù)斤(《呼蘭府志》)達馬哈……逆水行,產(chǎn)于海,長于江,死于河。霜降節(jié),在河以笱取之曝為(民國《巴彥縣志》)。答抹哈魚,臨江府之赫哲人腌制為糧,染采魚皮為衣,故名‘魚皮韃子,考此魚繁殖于興凱湖中。逮夏初烏蘇冰泮,輒乘流而下,其數(shù)不知紀極。松花江下游,恒至擠塞,斷流如架梁焉。”清末、明國時期,黑龍江省大馬哈魚的產(chǎn)量之豐富,令人驚嘆不已。大馬哈魚的生活習性、用途,大馬哈魚的傳說故事躍然紙上。

      第四,中俄關(guān)系史的原始記錄。由于黑龍江是邊疆省份,與俄羅斯水、陸邊界長達3000多千米,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62卷的《黑龍江志稿》交涉志就有8卷,幾乎都與俄羅斯有關(guān)。其他如《武備志》中的兵事大多都與俄羅斯有關(guān),是研究中俄關(guān)系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第五,黑龍江民族史的系統(tǒng)記錄。黑龍江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僅黑龍江的世居民族就有滿、朝鮮、回、蒙古、達斡爾、錫伯、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柯爾克孜10個少數(shù)民族。在新中國,未進行新的民族劃分以前,特別是清代和民國時期黑龍江民族更是紛繁復雜?!逗邶埥靖濉返摹督?jīng)政志·氏族》,就有索倫、達呼爾、鄂倫春、錫伯、卦勒察、巴爾虎、畢拉爾、額魯特、他賁、兀良哈、札薩克圖、滿洲、蒙古、呼爾喀、費牙喀、奇勒爾、庫野、恰克拉、七姓、赫哲、漢軍、水師營、站丁、屯丁、回回、漢人之分。除此以外,《黑龍江志稿》還附載各族的《姓氏考》。因此,《黑龍江志稿》是研究黑龍江民族發(fā)展史的重要資料。

      第六,黑龍江風土民情的全面記錄。黑龍江方志對黑龍江的風土民情進行了詳細的記述。如《黑龍江志稿·地理志》中利用兩卷記述了黑龍江的風俗,主要內(nèi)容包括婚嫁、喪葬、祭祀、衣服、飲食、居處、器用和方言。婚嫁、喪葬、祭祀中分別記述了漢人、漢軍、滿洲、蒙古、回族的婚嫁、喪葬、祭祀禮儀與風俗。因此,《黑龍江志稿》是研究黑龍江民俗史、民俗學的重要資料來源。

      第七,黑龍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珍貴記錄?!逗邶埥靖濉分袑λ_滿文化、樺樹文化亦都有一定的記述。如樺樹皮制作技藝、鄂倫春族樺樹皮船制作技藝、鄂倫春的狩獵文化、滿族的一些傳統(tǒng)文化,以及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傳說故事都已列為國家級或勝跡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等。這些技術(shù)是研究、傳承黑龍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寶貴資料。

      第八,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生動記錄。實踐證明“無論歷史與現(xiàn)實,方志都與愛國主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方志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愛國主義是方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睙霟岬纳h饕庾R、強烈的憂患意識、明確的疆土意識、鮮明的憎愛思想等愛國主義思想在黑龍江方志中都有著明確的記載?!逗邶埥靖濉と宋镏尽穼凵健⒂郎?、鳳翔、韓光第等在庚子俄難、甲午戰(zhàn)爭和中東路事件中犧牲的將軍、烈士可歌可泣英雄事跡的記述,無不激起人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第九,黑龍江地方文獻及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精心記錄?!逗邶埥靖濉に囄闹尽肥珍浟擞⒑偷摹恫房琴x》,方觀承的《卜魁雜詩二十首》《卜魁竹枝詞二十四首》等,既是珍貴的地方文獻,又是歌詠地方風土的風俗詩章。是研究黑龍江文學史和詩歌發(fā)展史的重要資料

      注釋:

      (1)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修志大事記[M].哈爾濱: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89.

      (2)李興盛、張杰.清實錄黑龍江史料摘抄(下)[G]∥清德宗實錄光緒二十二年五月癸亥.哈爾濱:1983:427.

      (3)黑龍江省檔案館、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黑龍江輿圖局兼通志局提調(diào)迎福為具保開用關(guān)防日期呈[G]∥清代黑龍江歷史檔案選編(光緒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118.

      (4)(黑龍江省檔案館、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恩澤為奏通省志書暫請停辦節(jié)省經(jīng)費片咨[G]∥清代黑龍江歷史檔案選編(光緒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274—275.

      (5)黑龍江省檔案館、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將軍衙門為開銷繪制輿圖經(jīng)費及頒發(fā)擬纂省志書條目事札[G]∥清代黑龍江歷史檔案選編(光緒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152—155.

      (6)黑龍江省檔案館、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恩澤為奏通省志書暫請停辦節(jié)省經(jīng)費片咨[G]∥清代黑龍江歷史檔案選編(光緒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274—275

      (7)柳成棟.黑龍江通志局始末[G]∥長鋏文叢·志馀漫筆.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8:253—254.

      (9)柳成棟.黑龍江通志局始末[G]∥長鋏文叢·志馀漫筆.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8:253—254.

      (9)張伯英.黑龍江志稿序三[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10)孫宣.[民國]黑龍江通志稿[M].溫州市圖書館:稿本.

      猜你喜歡
      志稿通志黑龍江
      提升志稿評審質(zhì)量要正確處理十大關(guān)系
      廣西地方志(2023年1期)2023-10-07 02:13:15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禮部志稿》的作者、成書與版本考述
      黑龍江棄風博弈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4
      《回疆通志》史學價值論析
      黑龍江 首推醫(yī)改問詢制
      云南編年史之力作——評述《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記》
      如何做好志稿的評審工作
      《新疆圖志》通志局本與東方學會本探析
      富锦市| 大足县| 珲春市| 石首市| 中超| 霍山县| 富顺县| 晋中市| 公主岭市| 鹿泉市| 牙克石市| 贵溪市| 周口市| 密云县| 龙海市| 石台县| 沾化县| 汉中市| 天津市| 南投市| 乐业县| 泾阳县| 白朗县| 增城市| 资兴市| 自贡市| 突泉县| 洛南县| 巴南区| 芜湖市| 迁安市| 阳山县| 柘城县| 余干县| 紫云| 武陟县| 吉安县| 内丘县| 中牟县| 平原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