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摘要]在我們日常人際交流中不可避免地會使用道歉這樣的言語行為。不同的文化氛圍和背景對其也必然會有各自的理解、觀念以及表達策略,文化之間的差異直接影響道歉策略的選擇。本文從三個角度來淺析中外道歉策略選擇的差異,旨在知己知彼,更好地促進中西方交往。
[關鍵詞]道歉策略 文化觀念 差異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079-01
一、道歉策略的研究現狀
道歉作為跨文化交際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其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交際的成敗。因此,道歉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門。目前,普遍認可的道歉理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Brown&Levinson;的禮貌理論。即面子是人們在社會中約定俗成的一種追求,在公眾面前,渴望自己的形象提升,有面子,而禮貌是人際交往中一種為了維護面子的行為。道歉、贊賞、夸獎、祝賀、安慰等都是禮貌的一種表現,換而言之,就是道歉是一種維護面子的行為,而中西方的道歉差異就在于中國的道歉既要維護自身的面子,更要維護對方的面子,西方國家的道歉更傾向于維護自己的面子。另一個是Olshtain和Cohen的道歉策略理論。即將日常生活中的道歉方式大致分為五種:第一,直接道歉,這是中西方在道歉中使用最廣泛的道歉策略,具有代表性的道歉,中外在直接道歉上沒有太大的差異。比如:“對不起”“I am sorry”。第二,負責任的道歉,即在道歉的時候表明自己的過錯和責任并且承擔,這種道歉通常中國人使用較多,而外國使用較少,比如:“都是我的錯,害你又白跑一趟了?!钡谌N,解釋型道歉,即通過一定的原因解釋事件的發(fā)生,比如:“路上車太堵了,所以我才遲到了?!钡谒姆N,補償性的道歉,既然事件已經發(fā)生,冒犯到別人,那么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承諾給予一定的補償,以此來表達道歉的誠意,比如:“不好意思遲到了,這頓我請。”第五種,承諾性的道歉,給對方保證,通過言語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比如:“乖女兒,爸爸這次忘記買生日禮物了,明天一定給你補一個大大的?!敝形鞣皆诘狼覆呗缘倪x擇上有較大差異的主要是后四種方式,在道歉的頻率上西方國家顯然比中方的要高,比如,中方不會因為在公眾場合咳嗽道歉,中方在道歉中更在意的是避免沖突,表達誠意。但西方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行為是否給別人帶來了影響。
二、中西方道歉策略選擇差異的原因
俗話說,事出必有因。中西方道歉方式的不同,必然是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背景差異。言語行為在跨文化交際中尤為重要,而日常生活中,不免會冒犯別人,道歉則是化解這些冒犯、矛盾的最文明方式。因此,分析其差異原因是做好交際工作的關鍵。
(一)言語使用差異
中西方在各自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中,已經形成了一種道歉語的使用習慣。就英國而言,我們會發(fā)現,這個文明有禮的國家,對于道歉語的使用頻率很高,常見的道歉語有:Excuse me(請原諒)、I apologize deeply to you(對你深表歉意)、I am remorseful for it(真懊悔)等。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在男性對女性的道歉上更顯出尊重和平等,講究尊重女士,女士優(yōu)先。而在中國,古代女性地位很低,向西方國家那樣男性對女性謙虛的道歉語幾乎很少,現代雖隨著文化的發(fā)展,女性地位有所提升,對于女性的道歉語仍存在一些偏見。中國常見的道歉語有“失陪了”,“有失遠迎”,“不好意思啊,打擾您了”,“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親臨寒舍,招待不周,請見諒”,“來晚了,我請客”,等等。在言語的使用差異上,可以看出,中方較西方在選擇道歉策略上對于解釋性道歉、負責任的道歉、補償性道歉顯然多于西方國家。此外,在言語使用上,中國偏向于加強語氣,屬于強語境,而外國則屬于弱語境狀態(tài),例如,中國人在表達歉意時,一般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和避免沖突的發(fā)生,會加強語氣,增加一些程度副詞,比如“實在抱歉,今天確實沒空”。而西方則會強調個人差異,認為意見不同是一種民主的表現,這與中國推崇集體主義、外國崇尚個人主義有很大的關系。
(二)面子理論差異
面子理論的差異在道歉策略的選擇上最顯著的表現在于上下級或者社會地位有差別的兩者道歉之間。中國從君主制度發(fā)展到現在社會主義制度,雖然我們在不斷進步,但是一些等級觀念及階級思想仍然在當代中國占據一定位置,中國人講究面子,所謂面子,即有臉有面,在上下級的關系中,很少有上級向下級道歉的情況,直接道歉的情況就更少,比如上級冒犯了下級,在言語上對下級不尊重、侮辱等,事后,一般都不會道歉或者模糊其事。例如,“小王,昨天不是故意要說你,我是為了你好,今后好好加油努力!”而西方國家在人人平等、個人主義的文化背景下,對于面子的概念跟中國截然不同,認為個人的成就和能力才是面子,如果上級冒犯了下級,西方上級一般會采取直接道歉的策略,并請求員工的原諒。比如:“Im sorry,due to misunderstandind I blamed you for someone elses mistake.Please accept my apologies.”
(三)禮貌原則差異
在一些行為上,中西方對于禮貌的原則不一樣,導致在道歉上也存在差異。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在一些公共場合,西方人認為咳嗽、打噴嚏等行為會影響到別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他們會為此道歉。而在中國,我們會認為,打噴嚏之類的不是我們自身能控制的,這是一種身體反應,因此,我們很少會為自己在公眾面前打噴嚏道歉。另外,在對老人和小孩的道歉上也有所差異,中國尊老愛幼是一種禮貌行為,在不小心冒犯到老人或小孩時一般會采取關心問候式的道歉,比如“沒事吧?弄疼了嗎?”,而國外則是就事論事。
三、總結
道歉是人與人交往間良好的潤滑劑,把握好道歉的方式,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對于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保持中西良好關系發(fā)展的關鍵。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