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理是繼魯迅、郭沫若、茅盾這些新文學(xué)奠基人之后與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齊名的又一位大師級的人物,是中國鄉(xiāng)土文學(xué)的大家,是“山藥蛋派”這一文學(xué)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當(dāng)時農(nóng)村的社會生活和農(nóng)民的精神面貌。他塑造的農(nóng)民形象中,落后農(nóng)民的形象猶勝一籌。
南坡莊上窮人多,地里的南瓜豆莢常常有人偷,雇著看莊稼的也不抵事,各人的東西還得各人操心。最愛偷的人叫秋生,因為自己沒有地,孩子老婆五六口,全憑吃野菜過日子,偷南瓜摘豆莢不過是順路捎帶。最怕人偷的是田寡婦,因為她園地里的南瓜豆莢結(jié)得早。南坡莊不過三四十家人,有園地的只是王先生和田寡婦兩家,王先生有十來畝,可是勢頭大,沒人敢偷;田寡婦雖說只有半畝,可是既然沒人敢偷王先生的,就該她一家倒霉,因此她每年夏秋兩季總要到園里去看守。
1946年春天,南坡莊經(jīng)過土地改革,王先生是地主,十來畝園地給窮人分了;田寡婦是中農(nóng),半畝園地自然仍是自己的。到了夏天園地里的南瓜豆莢又早早結(jié)了果,田寡婦仍然每天到地里看守。孩子們告訴她說:“今年不用看了,大家都有了?!彼恍?,因為她只到過自己園里,王先生的園地在哪里她都不知道。
也難怪她不信孩子們的話,她有她的經(jīng)驗:前幾年秋生他們一伙人,好像專門跟她開玩笑。她一離開園子就能丟東西。有一次,她回家去端了一碗飯,轉(zhuǎn)來了,秋生正走到她的園地邊,秋生向她哀求:“嫂!你給我個小南瓜吧!孩子們餓得慌!”田寡婦沒好氣,故意說:“哪里還有?都給賊偷走了!”秋生明知道是說自己,也還不得口,仍然哀求下去,田寡婦怕他偷,也不敢深得罪他:看看自己的嫩南瓜,哪一個也舍不得摘,挑了半天,給他摘了拳頭大一個,嘴里還說:“可惜了,正長哩?!彼虐亚锷虬l(fā)走,王先生恰巧搖著扇子走過來。王先生遠(yuǎn)遠(yuǎn)指著秋生的脊背跟她說:“大害大害!莊上出了他們這一伙子,叫人一輩子也不得放心!”說著連步也沒停就走過去了。這話正中了她的心事,她一輩子也忘不了,因此孩子們說“今年不用看了”,她總聽不進去。不管她信不信,事實總是事實。有一天她中了暑,在家養(yǎng)了三天病,園子里沒丟一點東西。后來病好了雖說還去看,可是家里忙了,隔三五天不去也沒事,隔十來天不去也沒事,最后她在留做種子的南瓜上都刻了些十字作為記號,就決定不再去看守。
快收完秋的時候,有一天她到秋生院里去,見秋生院里放著十來個老南瓜,有兩個上邊刻著十字,跟她刻的那十字一樣,她又犯了疑。她有心問一問,又沒有確實把握,怕鬧出事來,才又決定先到園里看看。她連家也沒回就往園里跑,跑到半路恰巧碰上秋生趕著個牛車?yán)艘卉嚹瞎?。她問:“秋生!這是誰的南瓜?怎么這么多?”秋生說:“我的!種得太多了!”“你為什么種那么多?”“往年孩子們見了南瓜饞得很,今年分了半畝園地我都把它種成南瓜了。誰知道這種粗笨東西多了就多得沒個樣子,要這么多哪吃得了,種成糧食多合算!”“吃不了不能賣?”“賣?今年誰還缺這個?上哪里賣去?園里還有!你要吃就打發(fā)孩子們?nèi)?dān)一些,往年光叫我吃你的啦!”他說著趕著車走了,田寡婦也無心再去看她的南瓜了。
(選自《趙樹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