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蕊
園子里的牡丹花開了。朵朵碗口大的紅牡丹,如落霞,如窗花,灼灼盛放。讓人疑心不知是誰,借春風(fēng)的手,把天上的云霞,裁成人間富貴花。株株冰清玉潔的白牡丹,像忘記融化的雪,這片追著那片,匯成白色的花海。
有人三三兩兩地走過來,駐足,凝望,爾后按下快門,拍出一幀幀照片。照片中,湖藍色的工裝隱匿在綠葉的后面,張張笑臉開在花之上,開在花之間。這是單位院內(nèi)的牡丹園,種牡丹的是位倉庫管理員,一位清瘦健碩、笑容清澈的男人。
倉庫院內(nèi)有片空地,他跟領(lǐng)導(dǎo)提出翻整一下,栽種牡丹。這個新奇的想法得到認可,城市中能有片閑地,任他馳騁,耕云種月,這是多大的恩賜??!
他開車去洛陽購牡丹苗,同時拉回的還有一車土。故土難離,他疼惜牡丹,怕他們不適應(yīng)“新家”。洛陽紅、青龍臥墨池、烏龍捧盛……百余株牡丹,成了他的心頭愛。
花不負人,在他的精心侍弄下,隔年牡丹便開花了,滿園的白雪映紅霞。
經(jīng)常見他開著叉車,風(fēng)一樣奔走在廠區(qū),遇到現(xiàn)場繁忙時,一天要往返幾十個來回。偶爾工作的間隙,他鉆進牡丹園,施肥澆水,中耕修枝。他將收集的舊報紙、廢紙箱賣了錢,購買工具、肥料,不夠的自己墊付。
有人見了,拋下一句話,劉師傅,你是圖啥呢?有那工夫不如歇會兒。話中有嘲諷,有不解。他抬頭笑笑。懂得就值得,是的,那些花兒懂得。在他的義務(wù)養(yǎng)護下,花年年地開,讓每個路過的人,都亮了眼眸。
一年年過去了,他步入中年。有時忙碌半天后,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喝著茶,賞著花。在他看來,每一朵花都有靈魂,有智慧。他如鬧市中的隱者,在與花的對視中,原本剛烈的性情,變得愈加謙虛,平和。
一園牡丹,是一園春色。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他種的牡丹,有人拍的牡丹照片,在全國攝影大賽中獲了頭獎。他知道后一臉自豪,仿佛是他獲獎了。
養(yǎng)幾株花,不足為道。難得的是,在這個熙熙攘攘、爭名逐利的社會,他懷著一份淡然,不浮、不躁、不爭,做著在他人看來似乎“無用”的事。難道真的無用嗎?他不這么認為,讓靈魂靜下來,慢下來的,大都是無用的事。有多少人在世俗的奔波中,忘記聆聽花開的聲響,聽聽鳥兒的歌唱,還有雨打綠葉的聲音,它們才是最曼妙的音樂。
因為喜歡,他從無怨悔,用20年的光陰,默默地守候一份美麗。讓這片園子,成為一幅清雅的水墨畫。
花養(yǎng)得久了,人隨了花性。紅牡丹是熱情奔放的他;白牡丹是內(nèi)斂沉靜的他。兩種不同的性格,如冰火交融,使他在深一腳淺一腳的人間,尋找到內(nèi)心的寧靜。這份詩意與美好,伴隨他走過人生四季。
(選自《宿豫文藝》2015年第6期,有改動)
閱讀品悟
本文由花及人,寫出了劉師傅的默默奉獻。花是一種自然的美,而人的心靈美更為重要,堅持自己真、善、美的信仰,這信仰,會如潤物無聲的清泉,如溫暖和煦的陽光,讓我們的每個細胞都滲透著祥和的光芒,于是,心中便也綻放出更美更絢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