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微
【摘 要】當今的藝術在社會大發(fā)展、科技日新月異、各種文化、思想的交融也更趨于頻繁的背景下,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成百花齊放的姿態(tài),這為水彩畫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條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的召開,提出了“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需要創(chuàng)新的領域……”、“……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精神”。在我國傳統(tǒng)的繪畫——水墨畫,它與外來的畫種水彩畫有著相似之處,水墨畫的墨色因水調和的等份多少,而使墨色的呈現(xiàn)不同,這兩個畫種都是以水作為調和劑而作畫,所以我們中國人借著深沉的傳統(tǒng)去接受水彩畫,是很容易學習、駕馭的。
【關鍵詞】水彩畫;技法表現(xiàn);中學美術課;技法在課程中的運用
水彩畫的現(xiàn)狀
中國水彩畫在新中國成立后得到了的空前發(fā)展,而中國水彩人物畫,我們可以看出它在近些年才有了真正的發(fā)展和繁榮,在此不作詳細的闡述。隨著近年來水彩畫整體創(chuàng)作水平的不斷提高,畫家們也開始努力探索水彩畫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和深刻的藝術內涵。于1984年在廣州舉辦的“第六屆全國美展水彩畫作品展”,此次展覽中呈現(xiàn)水彩畫作品表現(xiàn)的新形式,到了九十年代水彩畫家的隊伍不斷壯大,為水彩畫藝術的發(fā)展增添不少動力。了解中國當代水彩畫現(xiàn)象,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了解當前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促進中國水彩畫的技法聯(lián)系于課堂的作用進一步發(fā)展,使之順應當代藝術發(fā)展潮流;也有助于我們老師、學生創(chuàng)作出內涵深刻、魅力感人的精品力作。
水彩畫的技法
中國傳統(tǒng)的水彩畫在技法上主要是干畫法、濕畫法、干濕結合畫法。(一)干畫法:“在干燥的紙面上,用水色一筆筆地干畫或干蹭,待第一層水色干后再覆蓋一層水色,充分利用水彩畫顏色的透明性而層層相疊,如此經過多次的干蹭或一筆筆的水色是相加、相襯、重疊覆蓋來描繪對象,直至完成整幅畫面,這種塑造方法,稱之為干畫法?!备僧嫹ㄖ羞€包含幾種常見的手法。第一,平涂法;第二,接染法;第三,重疊法;第四,洗刮法,;第五,飛白留白,飛白其實引用中國畫的術語與技法,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要了解空白的重要性,才能處理好黑處的主導地位。水彩畫的干畫法是相對于水彩畫的濕畫法而言的,只是用水量較少,未到讓色自由流淌、相溶的效果,使用肯定的筆觸刻畫物體的形體與空間。
(二)濕畫法,濕畫法能體現(xiàn)水彩畫的輕快、靈動等特性,能充分發(fā)揮水的功能,展現(xiàn)出水彩畫迷人的色彩和詩韻的畫意。濕畫法包含的技法有:第一渲染法,可以作層層涂染,也可以用飽滿的水色交融、滲化,產生濕潤、柔和的感覺。第二潑彩法,“潑彩是大面積、大范圍、大刀闊斧,一氣呵成、富有藝術魅力的潑。并非只是無形無意的偶然巧合的筆戲,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钡谌凉B畫法,是讓兩種顏色相互銜接、滲透,產生出自然、柔和的過渡。第四 流滴法,是用水充裕,在畫面流淌,滴是作畫完成后,在畫面上滴入不同顏色的大小色點,能增加畫面的厚重感。第五噴漬法,是用在畫面的色彩半干未干時,用噴壺或牙刷或用手澆灑,在畫面上出現(xiàn)如雪花般的小白點。第六沉淀法,又叫顆粒法,用各種顏色的拌攪、流淌、聚合,在紋理較粗的紙質上沉淀,會出現(xiàn)較多的顆粒,使畫面更富有厚重的韻味。
(三)干濕結合法,在作畫中干畫法和濕畫法有差別,講兩者同時運用在一起能得到綜合性的表現(xiàn),如馮信群的作品。第三干濕混合運用法,干畫法顯枯燥、少潤澤感,濕畫法易松,缺乏骨力,而干濕并用能取長補短,能“穩(wěn)而不俗、險而不怪、老而不枯、潤而不肥”。
水彩畫與課程的聯(lián)系
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理念,中學美術課本共九單元,基本上三個星期完成一個單元,這樣的課程安排使老師講授的精深,學生學習、研究的透徹,掌握知識較好。在中學課程教授過程中,安排給學生的課堂、課后作業(yè)有很多都能運用到水彩畫這一畫種,前面提及到水彩畫與中國畫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中學生學習水彩畫不會感到陌生;其次,水彩畫技法的表現(xiàn)能更容易被中學生掌握,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習也有運用到,但處于小學階段動手能力、造型能力較弱,中學生在此階段有較強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動手能力,所以初中學生更容易學習這一畫種;第三,水彩畫技法有很多種,了解、學習并掌握其中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課后學生將所學技法表現(xiàn)在他們的作品中,作品則豐富多樣,更具感染力、生命力。
水彩畫在美術課程的運用
中學生的美術課本中,第一單元和第九單元是欣賞課,欣賞課不僅是師生一起在課堂欣賞、評述古今中外的作品,而且在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課后能臨摹大師的一幅作品,學習大師們的構圖,筆法,色彩等。如塞尚(法國)油畫作品《水果靜物》,畫面中的水果表現(xiàn)的扎實有力,色彩變化細膩,學生可以利用水彩畫的干畫法來試著臨摹這幅作品,因為水彩畫顏料的透明性質,顏色可以一層一層的疊加,最終能達到如同油畫效果的那種渾厚、扎實的感覺;初二年級的《從心底接觸自然》這門課,我在課堂中與學生一起欣賞大師們的風景作品,同學生們一起感受大師們筆下作品大自然的美好,并安排學生在校園寫生,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繪畫的能力,我要求學生先用鉛筆畫打稿,在課后要求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上添加色彩,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動,之后交上來的作業(yè)中有一大部分同學采用的水彩畫技法,效果雖然達不到優(yōu)秀,但他們的大膽用筆、用色值得肯定,還有很多單元也可以運用到水彩畫的技法,在此就不一一例舉。
結語
“美術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 力求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學生美術課標》中說。水彩畫與中國畫相似度較高,不僅推動了水彩畫藝術的發(fā)展,而且培養(yǎng)了中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10
[2]徐復觀.中國美術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3]袁振藻.中國水彩畫史[M].上海畫報社,2000.9
[4]丹納.藝術哲學[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5]王雙成,張克讓,蔣振立.中國水彩畫圖史[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8
[6]寇元勛.中國水墨畫[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12
[7]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
[8]蔣躍.中國當代水彩畫研究[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5
[9]王媛.《美術——拓展與回歸—第十屆全國水彩、水粉作品展研討會綜述》,《中國水彩》編輯部,2013年版第98頁
[10]關維興.水彩人物——名家講座叢書[M].山東美術出版社,1998年版第五十二頁
[11]周詩成.水彩畫表現(xiàn)技法[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6年版第38頁
[12]王維新.水彩的藝術表現(xiàn)[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