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浩浩
摘 要:在小學三年級音樂識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節(jié)奏感和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多媒體輔助小學音樂識譜教學。同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會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識譜。
關鍵詞:音樂;識譜教學;策略
小學三年級作為中年級,音樂能力正是塑造階段。教師在音樂識譜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認識樂譜,而且要教會學生識譜的方法,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獨立識譜的能力。
一、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節(jié)奏感和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識譜教學中,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聽覺能力非常重要。針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針對學生現(xiàn)有的識譜能力進行有效教學。如,在人音版三年級教材《春天》一課的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完成“聽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并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的識譜教學目標,教師就要在學習歌曲《嘀哩嘀哩》的情境中向?qū)W生講解十六分音符的時值。而此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了四分、八分音符時值,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向?qū)W生講解十六分音符就容易多了。在十六分音符的講解中,教師要通過不同的節(jié)奏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十六分音樂的節(jié)奏把握,讓學生多聽多做,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能力。
二、采用多媒體輔助小學音樂識譜教學
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欠佳。如果單憑教師的口授學生可能無法掌握識譜的方法。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教師如果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制作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在聲音、視頻以及圖片的展示中就能夠很容易進行識譜學習了。如,在《牧童之歌》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學唱《小小羊兒要回家》中引導學生掌握全音符的時值以及延長記號。如果單憑教師的口授學生很難理解全音符的意思,更不能很好地掌握延長記號。即使教師寫到了黑板上,也不如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更為形象生動。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歌曲中的全音符以及延長記號,并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與此相關的一句歌詞的歌唱。同時,教師再讓學生在整首歌中與其他的音符進行比較,學生就更容易學習和掌握了。
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會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識譜
三年級學生的識譜能力各不相同,而教師也不能在簡短的四十分鐘內(nèi)與每一個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互動,如果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同組異質(zhì)的原則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就可以在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如,在教師講授完識譜方法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之內(nèi)互相哼唱,就會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互相糾正補充。
總之,小學三年級識譜教學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根據(jù)學生情況展開教學。
參考文獻:
李伊凡.對有效唱歌教學的幾點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1(1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