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勤
本周六是舅媽六十大壽,剛到鄉(xiāng)下舅媽家,她就喜滋滋地迎上來叫我:“三三來了,快進屋坐!”如今我已四十歲了,父母都稱呼我的學名,只有舅媽還親熱地叫我“三三”。這聲呼喚讓我百感交集,一下子將我拉回到兒時的記憶中去。
舅媽這不變的稱謂,讓我意識到,就算我走得再遠,也無法真正離開故鄉(xiāng)。因為我的父母、我的親友在這里,我的根在這里。
人到中年,往往會開始懷舊。一張老照片、一個老物件、一聲呼喚、一段陳年舊事,都可以讓我瞬間從喧囂的社會中迅速穿越到過去。回憶是溫馨的,人事是鮮活的,盡管我們的過往總是充滿了苦難、挫折、迷茫。但和我一樣的同齡人,不管身處天南海北,誰的過往又總是充滿亮色呢?
我們是時代的見證者,親歷者,將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就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甚至成為后人研究這段時期歷史的佐證材料。我們是人生的過客,也是現(xiàn)實的看客。世界舞臺,大大小小戲劇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當一名認認真真的看戲人,偶爾寫下看戲雜感,與讀者交流,不亦快哉!
李輝、葉匡政、韓浩月、潘采夫、綠茶、武云溥……他們是作家、出版人,或知名媒體人。他們分別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都和文字打交道,是時代的見證者和記錄者。他們擁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六根”,每日推文,每周薦書,擁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固定讀者群?!队浀糜腥嗽诘饶恪肪褪俏⑿殴娞枴傲鳖^一次集結出版的一部書,該書包括“故鄉(xiāng)”“縣城故事”“暖男”“追憶”“那人那書”“棲居”“閱讀”等十章,每一章節(jié)都是六位作者的同題材文字。他們雖然現(xiàn)在都住在北京,但卻來自不同的地域,六人的回憶也不盡相同,再加之文風各異,此書可謂異彩紛呈,頗有嚼頭。
李輝在序言中說:“我們六人,自然沒有雄心大志,更沒有猜透歷史之謎的沖動。不過,現(xiàn)實之人,誰敢說自己身上沒有浮士德、唐璜、哈姆萊特的斑駁碎影?清醒、懵懂、遲疑、彷徨、自大、輕浮、持重……任何一種性格特征,都可以在不同人的身上找到不同程度的對應?!闭\如李輝所言,在六位作者的憶往談舊中,我們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自己曾經的影子,也算是心靈的一種慰藉吧!
“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最好的故事在縣城,這些故事生猛、真實,帶著土腥氣,講述時不需要矯飾。這些故事有世俗功利的一面,但牽扯到骨與血的時候,卻一點兒也不摻假?!蔽彝耆忭n浩月在文章《縣城里的中國故事》中闡述的觀點:縣城說穿了就是一個大城鎮(zhèn),它一頭連著鄉(xiāng)村的質樸與貧窮,一頭連著城市的狡黠和富足,它就是成千上萬國人的夢想所在。只要講好了縣城故事,我們就可以理解當下中國發(fā)生的一切世相百態(tài)。
懷舊是現(xiàn)代人的通病,我們應有一顆舊靈魂,就像黑塞在他那部著名的《荒原狼》中描述的哈勒爾一樣:年齡可以變老,別讓你的靈魂變老,盡量保持它年輕且不被傷痕布滿,這樣它才能幫助你感受和體會這世界上無法用物質衡量但卻奇妙無比的愛情、親情以及其他,才會記得有人在等你回家,等你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