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資助:江西省社會科學(xué)“十二五”(2014年)規(guī)劃一般項目“戰(zhàn)國散文文體研究”(編號:14WX10)階段性成果。
摘 要:先秦祝詛文存在于巫祝的各項祭祀禮制活動之中,起行事祝號的作用。所以祝詛文體觀念往往講究語言簡單直白,運用對偶、排比等方式強調(diào)意愿與懲罰,并且要求符合禮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祝詛文體還運用到民間的日常生活,呈現(xiàn)出民間群體的日常愿望。祝官從事的祭禮中有整個活動都屬祝號性質(zhì)的,便形成了文章脈絡(luò)清晰完整的祝詛文。
關(guān)鍵詞:先秦;祝詛文;文體觀念
作者簡介:唐北華(1973-),男,江西安遠(yuǎn)人,九江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講師,蘇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文學(xué)與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9-0-02
先秦祝詛文的文體觀念源自于商周時期。商周時期的祝詛是祝官進(jìn)行人神交流的活動之一。中國在商周時代王室都有祝官,甲骨卜辭中就有祝人活動于商王左右的記載。周王朝有“大祝”、“小?!薄ⅰ皢首!?、“甸?!薄ⅰ霸{?!钡墓俾??!吨芏Y·春官宗伯》詳細(xì)記錄了他們從事的人神司儀活動。
大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祇,祈福祥,求永貞。……掌六祈以同鬼神祇,……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yuǎn)近,……辨六號,……辨九祭,……以享右祭祀。
小祝:掌小祭祀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以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寧風(fēng)旱,彌災(zāi)兵,遠(yuǎn)罪疾。大祭祀……凡事佐大祝。大喪,……分禱五祀。大師,掌釁祈號祝。有寇戎之事,則保郊,祀于社。凡外內(nèi)小祭祀、小喪紀(jì)、小會同、小軍旅、掌事焉。
喪祝:掌大喪勸防之事?!?,亦如之。掌喪祭祝號。王吊,則與巫前。掌勝國邑之社稷之祝號,以祭祀禱祠焉。凡卿、大夫之喪,掌事而斂飾棺焉。
甸祝:掌四時之田表貉之祝號。舍奠于祖廟,禰亦如之。師甸,致禽于虞中,乃屬禽;及郊,馌獸,舍奠于祖廟,乃斂禽。禂牲,禂馬,皆掌其祝號。
詛祝:掌盟、詛、類、造、攻、說、禬、萗之祝號。作盟詛之載辭,以敘國之信用,以質(zhì)邦國之劑信。[1](808-816)
從上面所描述的祝官所司職的活動內(nèi)容來看,他們所從事的活動涉及范圍廣,大致涵蓋了政治、社會生活的大小事件,各官職雖在領(lǐng)域上也各有分工,但都是就各大小禮制行事祝號,或求神靈賜予福佑或求鬼神施以懲罰語。也即是說,祝詛作為周人禮制的重要內(nèi)容往往融進(jìn)祝官的各項祭儀活動之中。如作于夏末商初時的《湯誓》一文,末尾作“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1](160)的詛辭。
祝詛的這類特征,決定了祝詛文的文體觀念的特征。
首先是祝詛文形成于商周時巫祝的各項禮制活動,最初是無意識的,因須適應(yīng)儀禮的要求,逐漸建立起祝詛之詞的觀念意識。經(jīng)過長期的使用與積累,尤其是經(jīng)過文字的記錄、整理與分類,對祝詛文體觀念的創(chuàng)造逐漸成為一種集體意識,成為祝詛文辭的創(chuàng)作常規(guī)。
其次是祝詛文存在于巫祝的各項祭祀禮制活動之中,起行事祝號的作用,為了增強祝號的效果,祝詛文體往往語言簡單直白,指向明確,并運用對偶、排比等方式強調(diào)意愿與懲罰。如《禮記·郊特牲》載伊耆氏的《蠟?!罚骸巴练雌湔?,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1](1454);《說苑·修文篇》載祝雍的《成王冠?!罚骸笆雇踅诿?,遠(yuǎn)于佞,嗇于時,惠于財,任賢使能”[2](483);《管子·短語·小稱》載鮑叔牙的《為桓公?!罚骸笆构阃鋈畿鞎r也,使管子毋忘束縛在魯也,使寧戚毋忘飯牛車下也”[3](613);《史記·趙世家》載趙朔妻的《置兒绔中?!罚骸摆w宗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4](1783);同書《滑稽列傳》載有淳于髡見禳田者祝:“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彀蕃熟,穰穰滿家?!盵4](3198)
其三是祝詛文的觀念要求符合禮制。如《呂氏春秋·孟冬紀(jì)·異用篇》載有“湯見祝網(wǎng)者”一事:
湯見祝網(wǎng)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wǎng)?!睖唬骸拔?!盡之矣。非桀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網(wǎng)罟,今之人學(xué)紓。欲左則左,欲右則右,欲高則高,欲下則下,吾取其犯命者?!睗h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彼氖畤鴼w之。[5](235)
在這一段敘事中,商湯面對網(wǎng)者的祝辭,要求網(wǎng)開三面,正是這種符合禮制的祝號,商湯獲得了四十個國家的歸附。在禮制的規(guī)定下指導(dǎo)祝詛文體寫作,進(jìn)而出現(xiàn)祝詛文體用途的評論。如《禮記·禮運》提出“祝以孝告,嘏以慈告?!盵1](1417)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巫祝從擁有掌管神職的特殊職務(wù),隨著禮崩樂壞的出現(xiàn),其身份地位出現(xiàn)變化,服務(wù)對象逐漸轉(zhuǎn)向民間形成了盛行的民間巫祝群體。祝詛文體也運用到民間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祈福禳災(zāi)、祝詛致禍或祝由療疾中,呈現(xiàn)的民間群體的日常愿望。如《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記載:“衛(wèi)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對曰:‘益是,子將以買妾?!盵6](246)王充的《論衡·言毒篇》則記載了南郡之巫咸及南越之地小人之詛術(shù)的情景:“南郡極熱之地,其人祝樹樹枯,唾鳥鳥墜。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愈人之禍者……小人皆懷毒氣,陽地小人,毒尤酷烈,故南越之人,祝誓輒效?!盵7](950-956)這句話記載生于南方的巫祝射樹能把樹射枯,射鳥能讓鳥墜落。而對于生性自私自利、居心險惡的平常小人,則使巫祝的詛術(shù)更為毒上加毒。詛術(shù),原來更多是對無道之人實施的一種罰語,如《戰(zhàn)國策·燕策三》有記蘇子曰:“宋王無道,為木人以寫寡人,射其面?!盵8](931)漸漸轉(zhuǎn)向民間群體使詛文演繹成妖言毒語,以致漢代呂后元年及文帝二年都頒布除妖言令。
在先秦祝詛文中,存有一些完整的篇章文字。先秦祝詛文因其存在于巫祝的各項祭禮活動之中,掌各事祝號,形成的簡單直白的祝詛文體理念。但也有巫祝從事的整個祭禮活動都屬于祝號性質(zhì)的,如禱文,《說文解字·示部》言:“禱,告事求福也。”[9](6)可以看出禱與祝的意義是相近的。因此,把禱文看成是一篇完整的祝詛文字是合理的。出土于陜西華陰縣的秦骃玉版文[10](41-42)可謂是一篇較完整的禱文。文章主要敘述秦骃得病后祈求神靈為其去病,文章開頭交代自己身份及作文時間,然后敘說自己遭病情形,再向明神表明虔誠之心,文章末尾為許愿之辭。整篇禱文脈絡(luò)清晰,情感自然,不失為一篇完整的祝禱文佳作。但這類完整的祝文畢竟時稱為禱文,作為祝文遠(yuǎn)不及簡單直白的祝詛文體觀念造成的文化影響深遠(yuǎn)。
先秦也有較為完整的詛文,秦代石刻《詛楚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詛楚文》作于秦、楚大戰(zhàn)前夕,秦國以詛術(shù)祈求天神懲罰楚師。詛楚文有三篇存世:《巫咸文》、《大沈厥湫文》和《亞駝文》。[11](282-283)我們依據(jù)今人的考釋,可以看出先秦完整詛文的基本思路,先表明作者身份、所用告具、宗祝姓名、告神身份及詛文大旨,然后敘述兩國先祖盟約的友好情誼,再指斥楚國的背信棄義,末段祈求天神懲罰楚師,點明主旨。這種思路,與完整的祝文文體觀念大抵相近。
參考文獻(xiàn):
[1]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Z].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7.
[2]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M].中華書局,1987.
[3]黎翔鳳.管子校注[M].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2004.
[4]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點校三家注本,1982.
[5]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M].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2009.
[6]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點校本,1998.
[7]黃暉.論衡校釋[M].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1990.
[8]繆文遠(yuǎn).戰(zhàn)國策新校注[M].巴蜀書社,1985.
[9]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文見:李學(xué)勤.秦玉牘索引[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02)
[11]詳參:郭沫若.詛楚文考釋[M].科學(xué)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