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昌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清華簡文字釋讀四則
王永昌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摘要:本文認為清華簡《說命上》簡3第一個“殹”字當用為介詞;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簡10的“勤”字當依本字讀;清華簡《湯處于湯丘》簡4的“”字當讀為“調(diào)”,簡13的“”字當讀為“謀”,“禺”字當讀為“去”。
關(guān)鍵詞:??;勤;;;禺
每年一輯的清華簡整理報告,是當前古文字研究關(guān)注的熱點。整理報告水平之高,是學者們有目共睹的。本文是在學習整理報告及諸家研究成果過程中的一點淺薄之見,茲不揣淺陋,略陳如下,權(quán)作引玉之磚。
一、殹
清華簡《說命上》簡3:
王乃訊說曰:“帝殹(抑)爾以畀余,殹(抑)非?”
其中第一個“殹”字,整理者云:“殹,影母脂部,讀為影母質(zhì)部的‘抑’,對轉(zhuǎn)。抑,《國語·晉語九》注:‘枉也?!队衿罚骸┮病!盵1]123
李銳懷疑第一個“殹”當讀為“益”或“委”[2]。子居依據(jù)春秋時期的用字習慣,認為該“殹”字“恐以釋‘繄’為更確切。這里是說武丁詢問傅說是否確是天帝所賜之人”[3]。廖名春認為第一個“殹”當讀為“繄”,是肯定的意思,與后文“抑非”的“非”相對,相當于“是”。季旭昇則認為整理者和廖名春的解釋都可通[4]42。
按:子居對文意的理解是非常正確的。就“帝殹爾以畀余”這句話而言,從語法的角度看,“畀”是主要動詞,“以”是連詞,表示目的,“殹爾”應(yīng)當是一個介賓短語,這樣的話,“殹”應(yīng)當是用為介詞。至于“殹”字怎么讀,筆者尚無很好的意見,存疑待考。總之,上引清華簡《說命上》簡3辭例中前后兩個“殹”字,用法完全不同。整理者對第二個“殹”字的釋讀,是非常正確的[1]123。
二、勤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簡10:
桓稱其有若,曰享答余一人,思(使)輔余于勤,乃是惟民,亦思(使)不怠。
其中“勤”字,整理者云:“勤,讀為‘艱’。叔夷鐘、镈(《集成》二七二、二八五):‘汝輔余于艱恤?!盵1]140
按:近來孫永鳳有《清華簡〈周公之琴舞〉集釋》,根據(jù)其所搜集的資料來看[5]136,學者們對“勤”字的釋讀,似乎并無異議。我們認為,“勤”字當依本字讀,大概是“勤政”之類的意思,無需讀為“艱”,“勤”與后文“亦思不怠”正相照應(yīng)。
“輔余于勤”即指成王讓周公等善良正直的卿大夫輔助他勤勞政事,這里的“于”用作范圍介詞,可譯為“在……上”[6]78,如《論語·學而》:“敏于事而慎于言?!鳖愃频霓o例還見于清華簡《皇門》簡13“輔余于險”。
“乃”,義同“且”,清華簡中有類似用法,如《說命下》簡5“其又乃司四方民丕克明”,整理者云:“‘又廼’即‘又乃’,意同‘又且’,見《古書虛字集釋》第四八五頁。”[1]130
“乃是惟民,亦思不怠”意即并且使“民”也不要懈怠。“亦”“不怠”正好提示“勤”可依本字讀?!笆恰薄拔?,都是助詞。黃杰認為,“是”當讀為“寔”,語助詞,《國語·晉語》:“公曰:‘子寔圖之?!盵7]我們認同其說。
清華簡《湯處于湯丘》簡4:
按:從文意來看,該“女”字,讀為“若”更為妥當,詳見下文。在出土楚文獻中,“女”讀為“若”,較為常見,例多不舉,請參看白于藍《戰(zhàn)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匯纂》[9]203。
清華簡《湯處于湯丘》簡13:
以上所論,是否得當,敬請各位師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李學勤.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叁)[M].上海:中西書局,2012.
[2]李銳.讀清華簡3札記(一)[EB/OL].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wǎng),(2013-01-04).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12.
[3]子居.清華簡《說命》上篇解析[EB/OL].(2013-01-06).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17.
[4]季旭昇.談戰(zhàn)國楚簡中的“殹”字[C]∥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出土文獻與先秦經(jīng)史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2015.
[5]孫永鳳.清華簡《周公之琴舞》集釋[D].吉林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
[6]張玉金.出土戰(zhàn)國文獻虛詞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黃杰.再讀清華簡(叁)《周公之琴舞》筆記[EB/OL].(2013-01-14).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09#_edn7.
[8]李學勤.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伍)[M].上海:中西書局,2015.
[9]白于藍.戰(zhàn)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匯纂[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10]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14.
[11]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
[12]王寧.讀清華五《湯處于湯丘》散札[EB/OL].(2015-04-21).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01.
[13]馬文增.清華簡《湯處于湯丘》新釋、注釋、析辯[EB/OL].(2015-05-19).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34.
[14]劉波.出土楚文獻語音通轉(zhuǎn)現(xiàn)象整理與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博士學位論文.
(責任編輯:張杰)
中圖分類號:K87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3828(2016)01-0107-02
作者簡介:王永昌(1988—),男,山西人,吉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2014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字學與出土文獻。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華簡《系年》與古史新探”(10&ZD091);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shè)項目“漢字與中國古代文化”(2012FRTD06)。
收稿日期:2015-09-21
①廖名春的觀點轉(zhuǎn)引自季旭昇:《談戰(zhàn)國楚簡中的“殹”字》,《出土文獻與先秦經(jīng)史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第41頁,香港大學中文學院,2015年10月16日—17日。
②“怠”字的釋讀,參見李守奎:《〈周公之琴舞〉補釋》,《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版,第17頁。
新出土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