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女 陳甄 楊秀清
摘 要:本研究探討大學生家庭功能與普遍尊老的相關關系,以及如何從家庭功能角度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生普遍尊老。研究采用方便抽樣對選取的220名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生進行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量表(FACES II)中文版和普遍尊老問卷測試。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生;家庭功能;普遍尊老
1 引言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 ,是社會人際關系的胚胎,也是個體孝道和社會道德形成的起點和核心[1],對個體尊老態(tài)度的形成具有深遠影響[2]。在老齡化社會中,個體對社會上所有老年人表現(xiàn)出關愛,愿意幫助陌生老人的助人行為可以由尊老態(tài)度預測,這種尊老態(tài)度極有可能與家庭的親密度與適應性等家庭功能的發(fā)揮程度有關。本研究以大學生為被試,考察家庭功能在大學生普遍尊老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和影響。[3]針對家庭功能與普遍尊老的關系提出假設:家庭功能對尊老具有直接預測的作用。基于這一假設,主要從家庭功能的親密度和適應性角度探討大學生尊老態(tài)度的形成機制。[4]通過研究,搞清楚家庭功能與普遍尊老的具體相關關系,對當今老齡化背景下,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為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孝道觀念,并有效培養(yǎng)其普遍尊老提供理論依據(jù)??偟膩碚f,對于當代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生家庭功能與普遍尊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在泉州幼兒高等師范??茖W校和福建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選取研究對象,共發(fā)放問卷220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
2.2 研究工具
2.2.1家庭功能問卷
采用費立鵬修訂的Olson《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量表》第二版(FACES II)中文版 [5]。該量表由30個條目構成并采用Licket5點計分。
2.2.2普遍尊老問卷
采用徐文婕(2007)編制的普遍尊老問卷。該問卷共32題。
2.2.3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分析和分層回歸檢驗。
3 問卷結果分析
3.1 家庭功能中的家庭親密度和家庭適應性與普遍尊老的相關分析
采用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生家庭親密度和家庭適應性與普遍尊老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家庭功能總分及其各維度與普遍尊老得分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親密度得分與普遍尊老總分存在高相關,適應性與普遍尊老總分的相關度也較高,家庭功能總分與普遍尊老總分存在高相關。由此表明,家庭功能與普遍普遍尊老有密切的相關關系。
3.2 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生家庭功能對普遍尊老的回歸分析
將家庭功能作為自變量,普遍尊老作為因變量,采用逐步回歸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進一步研究家庭功能對普遍尊老的預測情況,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家庭功能對普遍尊老而言,能預測其11%的變異量,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為 0.341。由此可以得出,學前教育專業(yè)大學生的家庭功能對普遍普遍尊老有正向預測作用。
4 討論
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家庭功能發(fā)揮程度能夠影響大學生尊老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家庭成員的親密度較高,適應不同生活事件的能力較強,子女與父母的關系較好,個體不僅對自己的父母具有完善的孝道認知結構,進一步還會對社會上的其他老年人在認知、情感、行為三個維度形成尊老、愛老、敬老的尊老態(tài)度。
一方面,根據(jù)McMaster功能模式理論,家庭功能發(fā)揮的效果好壞能夠預測個體的行為 [4]。良好的家庭功能體現(xiàn)了良好的適應性,使個體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影響個體尊老態(tài)度的形成。個體的孝道認知產(chǎn)生于家庭,家庭成員間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夠促進彼此的情感,形成最初的孝道認知。有關研究表明,孝道認知結構與家庭親密度具有高相關[6],良好的家庭功能體現(xiàn)了良好的適應性,使個體更好地適應社會,影響個體尊老意識的形成。另一方面,Giles等人的研究表明,個人持有尊敬長輩的道德規(guī)范信念將影響其對一般年長者的溝通行為模式[7]。
本研究得出家庭功能作為預測尊老態(tài)度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關系會形成積極的親子關系,擁有積極親子關系的大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共情心理,從而對社會上的老人產(chǎn)生尊敬的態(tài)度。研究結果表明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良好的大學生在普遍尊老上得分較高,該結論提示:在家庭教育中,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的言傳身教,能夠幫助子女形成完善的孝道認知結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現(xiàn)代教育中是三位一體的,其中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起著基礎性和率先性的作用,在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式、教育環(huán)境上,家庭教育都具有其它兩種教育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在進行培育大學生普遍尊老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父母的教育及他們孝敬長輩的實際行動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普遍尊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啟明、陳志霞.心理科學 Jounral Opsyehologieals (#ienee 2013,36(l):128 一133.
[2] 李巖.周代的尊老觀[J]. 社會科學,2004,7(4):150-152.
[3]唐明燕,淺論傳統(tǒng)孝文化的時代意義一從青少年教育和養(yǎng)老敬老談起青海社會科學,年第期。
[4] 李建明, 郭霞. 家庭功能的研究現(xiàn)狀[J]. 中國健康心理學.志,2008,16(9):1071-1075.
[5] 池麗萍,辛自強.家庭功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心理學探新, 2001, 21(3):55-60
[6] 陳麗香.中學生對孝道的態(tài)度與家庭親密度的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
[7] Mc-Cann, R. M.,Dailey, R. M., Giles, H.,& Ota, H. Beliefs about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the lifespan : Middle age and the roles of age stereotyping and respect norms[J]. Communication Studies,2005,56(4):29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