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素先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246-02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中。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數學課堂回歸生活,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這是當今數學教學改革的方向。近幾年來,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發(fā)現數學
教師要有開放的課程觀和開放的學生觀,注意把生活中的鮮活問題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重組教材內容。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這節(jié)課時,讓每個同學從家中找出一個立方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棱柱等)的包裝盒,學生對這種家庭作業(yè)完成的特別好,在講課時有了這些直觀的教具,孩子們的興致可高了,對于棱錐和棱柱的底面和側面都學習的特別透徹,這比枯燥的講解直觀多了,而且自己準備學具的過程也是一個讓他們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的過程,然后我又讓學生們把自己的幾何體剪開,讓它變成一個平面圖形,并讓學生觀察自己剪開了幾條棱。這對以后要學習的容積與表面積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生活題材,讓學生發(fā)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原來數學問題就是平日的生活問題。
2.注重實踐體驗,把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
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親身體驗,使學生有更多機會來"學以致用"。例如,在講解軸對稱時,教師可事先準備好剪刀和彩紙,在課堂上讓學生們鄰近座位結組,然后每組按創(chuàng)意剪出軸對稱圖案,再來比較出最有寓意的圖案來。還可讓每個學生利用軸對稱知識畫出一幅具有積極意義的班徽,這么做既讓學生學好課本知識,又培養(yǎng)了審美情趣和集體榮譽感。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準備過程和形成過程,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引發(fā)學生對身邊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感受數學的時代性和社會性,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社會生活大舞臺上充分的展現,使其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3.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問題趣味化、生活化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fā)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例如講"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時,教材的方法是在兩點之間分別畫出線段,折線,弧線,波浪線,讓學生來觀察,但這還不會帶給學生更深刻的認識,那咱就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景,你想從教學樓去宿舍樓,那么有以下4種路線供你選擇,(1)是出了教學樓先去食堂,再回宿舍樓。(2)是出了教學樓先去廁所,再回宿舍樓。(3)是出了教學樓先去操場跑一圈,再回宿舍樓。(4)是出教學樓沿直線直接跑回宿舍樓。然后問同學們的選擇,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些調皮的學生會借此機會扯出許多題外話,逗笑了其他同學,但你不用生氣和擔心,學生對這節(jié)知識的理解肯定是非常深刻的。這就是教師的引導的重要性,這使枯燥的數學課變得既生動又有趣,然后你可以順勢引導,"那么你從家到學校的最短路線是怎樣的呢?"有同學肯定會說是在家和學校之間畫一條線段,那么事實上每天上學我們是沿那條線段來的嗎?許多同學會說不是,那是為什么呢?因為沿線段走會遇到溝,也會遇到房子,…學生會有多種理由,那么教師再引導,數學知識要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不能按部就班,其實數學就在你的生活中,它可以給你的生活帶來便利,你們說數學有用嗎?"這節(jié)課的講解方式增加了趣味性和生活性,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在寓教于樂中獲得了知識,也收獲了生活經驗。
4.用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給生活中的現象作出合理解釋
初中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在很大方面上與生活的聯(lián)系都是非常明顯的。如學習"概率"這節(jié)知識就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在路邊有擺地攤的那種小賭局,用轉盤的形式來分勝負,許多孩子和大人都會上當,這時候你就可以用概率知識給他們分析一下,避免上當。還有身邊的朋友看到有人福利彩票中了五百萬,就想一夜暴富,那么也可通過概率知識解釋中獎的幾率微乎其微,咱可以為福利事業(yè)做點貢獻,但以它發(fā)家致富的概率太小了,那孩子們就可以把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把統(tǒng)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
5.選取學生身邊的事情為教學內容,激發(fā)數學求知欲望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責任是盡其可能來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并掌握知識,并讓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更好的服務。那么我們在導入時注意從生活實例引出數學問題,引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新課導人中,我設計了以下情景:如圖,甲、乙兩鎮(zhèn)要在公路旁合建一個休閑健身的小廣場,經費已有著落,但選址上有爭議,為了交通方便,決定建在公路旁,甲鎮(zhèn)人希望建在A處,乙鎮(zhèn)人希望建在B處,同學們請你們給予調解一下,應建在何處,到兩鎮(zhèn)距離都是一樣的?同學們聽后躍躍欲試,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體方案。教師因勢利導地說,我們只要學好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知識,就可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做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多布置實踐性作業(yè),讓數學充斥在每個生活角落
平日讓學生在校園里多觀察、多發(fā)現,多思考;課外時間、雙休日、節(jié)假日,要讓家長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多觀察、體驗、思考,增加生活積累。比如假期旅游,可讓學生觀察售票窗口有怎樣的售票方式,那么按照要求計算出怎樣更便宜,如果不夠團體票,你會不會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湊成團體票,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生活的經驗,勤儉美德,也鍛煉了學生與外界的接觸能力。數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做到課內外知識與生活相連,讓學生感知生活,親近數學,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作為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的去發(fā)現,善于提出生活中的問題。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堅持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過來又應用、服務于生活,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興趣化、生活化,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