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艷
?
沈陽故宮藏乾隆仿古銅鏡
□孫繼艷
Archaized Bronzed Mirrors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Stored in the Shenyang Palace Museum
Sun Jiyan
Qianlong upholds the ancient classicism in the Qing Dynasty, thus archaized style prevails at court and many art works are archaized in different styles.There is a long history for Chinese people to manufacture and use the bronze mirror.A set of ten archaized bronzed mirrors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in the Qing Dynasty is stored in the Shenyang Palace Museum.Both the package and the body of the mirror are elegant and exquisite, which are excellent examples of archaized works at court.
銅鏡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生活日用品。在銅鏡未出現(xiàn)前,人們最初用水映照,冶金術(shù)發(fā)明后,才有了銅鏡。我國的銅鏡源于新石器時代的齊家文化①,經(jīng)歷了商、周、漢、唐、宋、元、明,直到清代晚期還在一些地方流行,這前后有3800年左右的時間,是我國古代金屬器物類日用品中沿用時間最長、使用范圍最廣、又是對人們?nèi)粘I畎l(fā)生過許多影響的一種珍品。銅鏡的正面平滑光澤,背面鑄有各種題材的花紋或銘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特定時代的一些審美情趣和生活習(xí)俗,濃縮了各歷史時期的社會思想觀念。銅鏡樣式或古拙簡樸、豐滿奇異,或秀色纖纖、富麗堂皇,既體現(xiàn)了較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shù)價值,也展示了銅鏡藝術(shù)在漫長歷史時期的發(fā)展、演變及延續(xù),更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社會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情況。同時,它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飾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意識,譬如人們常說的“破鏡重圓”、“明鏡高懸”、“以史為鑒”(古書“鑒”與“鏡”?;ネ?等?!犊鬃蛹艺Z》曰:“明鏡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莊子?應(yīng)帝王篇》載:“至人之用心若鏡?!薄稇?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還記載鄒忌以窺鏡照容一事,規(guī)勸齊威王。北宋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的目的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所以將此書取名為《資治通鑒》。這些都反映出銅鏡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早期銅鏡的形制主要是圓形,唐宋以后出現(xiàn)了菱形、方形、帶柄、扇形等多種形制。到了清代,隨著玻璃鏡的普及,銅鏡的賞玩價值已遠遠大于使用價值。清代銅鏡以乾隆時期造辦處鑄造的最多、最好。在造型、工藝和裝飾上有許多創(chuàng)新之處,形制上出現(xiàn)了八出云頭形、蓮花形、雙菱形、雙環(huán)形、爐形、鐘形、六角星形等鏡式。紋飾則規(guī)矩細致,多以龍紋為主,構(gòu)圖繁縟,十分精美,體現(xiàn)了當時鑄鏡極高的工藝水平和時代風格。乾隆時期,政治穩(wěn)定,社會安寧,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生產(chǎn)力達到了鼎盛階段,各種玻璃工藝制品花樣繁多,玻璃水銀鏡已經(jīng)出現(xiàn)。由于乾隆帝崇古尚古,特別是對漢唐盛世時期漢文化極其仰慕和推崇,使這一時期仿古之風盛行,尊崇以銅為貴、以銅為美的時代藝術(shù)風格。
沈陽故宮收藏有十面乾隆款仿古銅鏡,這十面銅鏡的包裝用具極為講究,每面銅鏡分別裝在一個精致的木框中,框可立于案上,正面露出鏡面,成為鏡架。(圖1)鏡架背面的鏤空浮雕工藝,為上下兩開合一,合一后中間有兩周璧形云蕾紋,四角飾環(huán)形繩索兩周璧形中間環(huán)飾8組環(huán)形繩扣。木框本身就是一件極美藝術(shù)品(圖2)。木框外套錦盒。黃色錦地團形螭龍紋面料。錦盒中間飾長方形卷云框,框內(nèi)為蘭地金字隸書,分別書寫各銅鏡的名稱(圖3)。之后將十面銅鏡錦盒統(tǒng)一裝在一件木質(zhì)提匣內(nèi)。提匣凖卯相接,上方有卷云提梁。匣內(nèi)中間有一立式隔板,左右各分5格,每格裝入一面銅鏡。(圖4)
1.乾隆款長宜子孫鏡
裝放此鏡的錦盒中間長方形卷云框內(nèi)蘭地白字豎題隸書“長宜子孫鑒”五字。此鏡仿漢朝“長宜子孫”銅鏡型制。圓形,直徑9.2厘米,圓餅形鈕,圓座,鈕上有“乾隆年制”楷書四字款。鈕外飾雙棱圓形弦紋和棱形圖案,棱形和圓形之間書小篆體“長宜子孫”四字,內(nèi)區(qū)如意云紋,外區(qū)邊緣凸起十六個內(nèi)相連弧紋,之外飾卷云雷紋一周。鏡緣書寫篆書銘文:“壁月兮,蘭堂。耿玉繩兮,天潢。螽斯麟趾兮,篤其慶。神光照室兮,男子之祥”。這面銅鏡所用紋飾式樣最早流行于東漢中期到晚期,尤以晚期為多。銅鏡與古代其它工藝品一樣,反映著某一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shù)和人們的思想意識,并從一個側(cè)面反映當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詩經(jīng)?周南?桃夭》中有“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朱熹《詩集傳》釋云:“宜者,和順之意?!币虼税选伴L宜子孫”的銘文鑄于鏡上,提示人們要永遠適宜子孫,為子孫造福,也反映了子孫繁昌和家長富貴的愿望。(圖5)
2.乾隆款舞鳳狻猊鏡一對
銅鏡錦盒上隸書“舞鳳狻猊鑒”五字,為仿唐鏡造型。共有兩面,尺寸形制相同。八瓣菱花形,直徑11.5厘米。方鈕內(nèi)凹,上有“乾隆年制”楷書四字款,內(nèi)區(qū)高浮雕飾兩只對稱的狻猊及兩只對稱的鳳凰作舞狀,外區(qū)飾花枝紋、蝶紋及雀紋。內(nèi)外區(qū)之間飾銘文帶,內(nèi)有篆書銘文:“彩鳳騫翔,金猊奮迅,颭景菱花,流光月印?!扁♀ィ瑐髡f中的一種猛獸,亦謂獅子?!稜栄拧吩唬骸扳♀?,如戔虎貓,食虎豹?!薄稘h書?西域傳》載:“烏弋國有獅子,似虎,正黃,尾端毛大如斗。”司馬彪《續(xù)漢書》載:“章和元年,安息國遣使獻獅子符枝,形似麟而無角?!豹{子是由印度經(jīng)西域傳入唐朝的。在佛教中,它是佛的守護者,佛教大乘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文殊菩薩的坐騎就是獅子。所以這種紋飾是因佛教的傳入而流行起來的。由于清代帝王信奉尊崇佛教,而且乾隆帝一生信仰佛教,因此沿用了這種狻猊紋飾。(圖6)
3.乾隆款六華水浮鏡一對
銅鏡錦盒上隸書“六華水浮鑒”五字,為仿漢魏時期銅鏡造型。共有兩面,尺寸形制相同。圓形,圓鈕,窄邊,直徑8.2厘米。圓鈕內(nèi)飾“乾隆年制”楷書四字款。座外二周弧線內(nèi)飾齒紋,其外飾內(nèi)向六連弧紋,六角內(nèi)一周分別為三角鋸齒紋、斜線紋、海水紋飾。每角飾一組由六個凸圓點組成的裝飾紋。蓮弧外飾兩周蓮瓣及斜線鋸齒紋。鏡緣銘文帶內(nèi)有篆體銘文:“含章璚樹,斜臨景娥,碧沼浮玉,寒香點波,空明一片,風漪縐羅,神光離合,星涵秋河?!绷A即六花,雪花之意?;ǚ职杲小俺觥保┗ǖ慕Y(jié)晶成六角形,又稱之為“六出”?!短接[》卷十二引《韓詩外傳》載:“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边@面銅鏡上的六角紋飾,即指雪花之意,這是古代工匠慧心創(chuàng)造的體現(xiàn)。(圖7)
4.乾隆款尚方百靈鏡
此鏡錦盒上隸書“尚方百靈鑒”五字,為仿東漢時期尚方規(guī)矩鳥紋銅鏡。圓形,圓鈕,直徑9.5厘米。圓鈕上書“乾隆年制”楷書四字款。方形雙線鈕座,雙線框內(nèi)飾十二乳釘紋一周。之外由兔、鳳、龜、蛇、馬、鳥、獸組成,間有八枚小花點綴,花上為內(nèi)向六連弧。之外二周分別為齒紋和蓮瓣紋。近緣處飾云帶紋。內(nèi)外區(qū)中間銘文帶中有篆書銘文:“漢宮鑒,尚方作,日烏翔,天馬躍,圖百靈,祛不若,吐清輝,遍臺閣?!薄锻ǖ?職官典》曰:“中尚署:周官為玉府。秦置尚方令,漢因之。后漢主作手工作、御刀劍、玩好器物及寶玉作器?!薄稘h書?百官公卿表》“少府”下轄有“尚方”。顏師古注曰:“尚方主作禁器物?!币虼耍蟹皆跐h代時是掌管為皇室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屬少府。漢代時,銅鏡銘文中經(jīng)常自稱“某某作鏡”,如官方制作的有“尚方作鏡”,私人制作的有“張氏作鏡”、“李氏作鏡”等,由此可見尚方后來已成為官方作坊。(圖8)
圖1 乾隆 仿古銅鏡及鏡架
圖2 乾隆 仿古銅鏡鏡架背面
圖3 乾隆 仿古銅鏡錦盒
圖4 銅鏡提匣
5.乾隆款四神雙螭鏡
此鏡錦盒上隸書“四神雙螭鑒”五字,為仿漢時期四神銅鏡,也是這一時期較為流行的銅鏡造型。圓形,直徑8.5厘米,圓餅形鈕,鈕上有“乾隆年制”楷書四字款。內(nèi)區(qū)飾對稱的變形雙螭紋,并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神,以纏枝蓮紋點綴。圖案生動活潑,具有強列的現(xiàn)實感。雙螭外雙環(huán)線內(nèi)銘文帶內(nèi)有篆體銘文:“四神警列兮,雙螭衛(wèi)。光映重瞳兮,千萬歲?!蓖鈬鷥芍芫€內(nèi)由里向外分別為兩周鋸齒紋、斜線紋和蓮瓣紋。邊緣微翹,內(nèi)飾鋸齒紋及雙浪紋。在中國古代,朱雀、玄武、青龍、白虎是鎮(zhèn)守天庭的四大神獸,也象征著方位和四季。這四方之神常被運用于軍容軍列,成為行軍打仗的保護神?!抖Y記?曲禮上》曰:“行。前朱鳥(雀)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痹跐h族民俗文化中,四神有祛邪、避災(zāi)、祈福的作用,是漢族人民所喜愛的吉祥物。道教興起后,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納入其神系,作為護衛(wèi)之神,以壯威儀。這種紋飾的銅鏡興起于西漢末,王莽時期盛行,東漢早期繼續(xù)流行。(圖9)
6.乾隆款海馬瑞獸葡萄鏡
此鏡錦盒上隸書“海馬蒲萄鑒”五字。為仿唐時期瑞獸葡萄紋鏡造型。圓形,直徑11.8厘米。方鈕,鈕上有“乾隆年制”楷書四字款。內(nèi)外區(qū)雙線一周相隔,內(nèi)區(qū)由海馬八匹及葡萄蔓枝組成,葡萄果實累累,海馬攀援于葡萄間,外區(qū)由海馬、雙鳥交替組成,間以蔓枝點綴。鏡緣一周飾篆書銘文:“朱光遠耀,宛馬從東,蒲桃苜蓿,移種離宮,柧棱金爵,凌云溯風,縣黎垂棘,寶氣浮空,镕金啟笵,萬象昭融,望蟾閣上,冰輪正中?!比皤F葡萄紋銅鏡流行于盛唐和中唐時期。葡萄本是西域的特產(chǎn),后移植于內(nèi)地,這是唐代吸收西域文化的標志之一。(圖10)
7.乾隆款五岳真形鏡
此鏡錦盒上隸書“五岳真形鑒”五字,為仿唐五岳鏡造型。圓形,直徑11.6厘米。方鈕,鈕上飾篆符,凸菱形鈕座。鈕及鈕座呈四出連弧狀,菱形鈕座四角內(nèi)各飾一牛首圖形,牛首內(nèi)左族讀“乾隆年制”楷書四字款。鈕座外飾四個圓形篆符,與鈕共同組成五岳,中岳嵩山居中,周圍為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其外區(qū)銘文帶中飾一周篆書銘文及兩周弦紋。銘文為:“五岳真形,傳青鳥使,大地山河,蟠縈尺咫,寫象仙銅,明鑒萬里?!闭呁蛊穑R緣飾纏枝蓮紋。五岳真形圖與道教有密切的關(guān)系,據(jù)《漢武帝內(nèi)傳》載,這種圖“諸仙佩之,皆如傳章,道士執(zhí)之,經(jīng)行山川,百神群靈,尊奉親迎”。唐朝主要信奉的宗教是道教,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從李淵起,皇帝就以道教李耳后裔自居,積極扶植道教,企圖借助神權(quán)來鞏固皇權(quán)。唐代道教在民間的流傳也是相當普及的,這種紋飾的銅鏡最早見于唐代。唐代詩人李白曾寫下“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詩句,透露出詩人希望超脫現(xiàn)實,尋仙訪道的思想。(圖11)
圖5 乾隆款 長宜子孫鏡
圖6 乾隆款 舞鳳狻猊鏡
圖7 乾隆款 六華水浮鏡
圖8 乾隆款 尚方百靈鏡
8.乾隆款長命元辰銅鏡
此鏡錦盒上隸書“長命元辰鑒”五字,是仿隋唐時期的十二生肖鏡造型。圓形,直徑9.5厘米。圓鈕上有“乾隆年制”楷書四字款,鈕外為雙線方形內(nèi)區(qū),雙線內(nèi)飾一周乳釘紋,外區(qū)為十二星宿及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屬相為浮雕狀,呈活潑的跳躍姿式,形態(tài)各異,生動自然。之外由火焰紋、三三紋、纏枝蓮紋組成。外圍一周銘紋帶上有篆體銘文:“軒轅十二煉,形神冶,壁月騰光,周天分野。”十二生肖鏡是隋和初唐時流行的式樣。(圖12)
這十面銅鏡上皆鑄有“乾隆年制”楷書四字款,為筆畫平直、形體方正的楷書。字體古樸莊重,肌豐骨秀,確有顏柳之風,體現(xiàn)了官方行文的正式字體。十面銅鏡的外圍皆鑄篆書銘文,線條流暢,筆畫遒勁,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漢字篆刻藝術(shù)。內(nèi)楷外篆,內(nèi)外呼應(yīng),楷篆相安,既表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與效仿,又體現(xiàn)了清帝國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以及經(jīng)濟、生產(chǎn)、文化等方面的繁榮昌盛。
乾隆在位60年(1736-1795年),是清朝社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他本人特別注重傳統(tǒng)文化,酷愛收藏,自已亦喜文善墨,經(jīng)常題詩作畫,留下大量傳世作品。由于乾隆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所以,這一時期的仿古之風也很盛行。不僅仿制青銅器,在瓷器燒制上也仿歷代窯口,且仿玉器、古銅器、螺甸、鏤銀等。沈陽故宮所藏十面乾隆款仿古銅鏡,仿前代銅鏡造型、紋飾及風格,并鑄刻“乾隆年制”款,是官府為宮廷專制的,它不僅是帝妃們?nèi)粘U彰娴膶嵱弥鳎菢O美的藝術(shù)欣賞品。沈陽故宮所藏乾隆款仿古銅鏡,體現(xiàn)了乾隆朝對中國古代銅鏡的研究、探索與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乾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特別是對漢文化的推崇,體現(xiàn)了清代高超的工藝流程、嫻熟的技術(shù)水平和工匠的聰明智慧,展示了大清王朝盛世的實力。沈陽故宮藏乾隆款仿古銅鏡為研究乾隆時期乃至中國銅鏡發(fā)展演變史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實物資料。
注釋:
①夏鼐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xué)》,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年8月。
(責任編輯:劉昱)
圖9 乾隆款 四神雙螭鏡
圖10 乾隆款 海馬瑞獸葡萄鏡
圖11 乾隆款 五岳真形鏡
圖12 乾隆款 長命元辰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