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云
摘要 幸福生活離不開道德,道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條件與保障。道德是影響、調(diào)節(jié)當代中國人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我們應該在道德中尋找幸福與安身立命之術(shù)。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我們必須堅德福一致的理念。
[關(guān)鍵詞]道德;幸福生活;保障
什么是禮儀?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所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舉止規(guī)范。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內(nèi)涵修養(yǎng)和道德品德;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是文明的體現(xiàn),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大家共同的行為準則。簡單地講,禮儀就是禮貌。禮貌分為兩個方面:禮和貌,禮是禮節(jié);貌是容貌。如果從深層次上分析,禮儀比禮貌有更高的要求,因為“儀”的內(nèi)涵比“貌”要豐富得多。
禮儀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你和別人接觸,就有禮儀產(chǎn)生。禮儀伴隨人的一生,伴隨社會的發(fā)展。社會進步層度是以文明做標志的,而禮儀讓人學會尊重、理解、寬讓;學會仁慈、善良、廉恥;學會說話、做事、動作,因此,良好的禮儀將會使人受益終生。
人生百年始于幼學,要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則必須從幼學抓起。溫州實藝教育集團自2014年9月開始,引進了北京齊家6+1禮儀品格教育,作為集團下屬幼兒園所特色課程之一,經(jīng)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現(xiàn)在,就簡單介紹實藝教育集團一年來在傳統(tǒng)禮儀教學方面的一些做法,就當做引玉之磚吧。
1 以小見大,養(yǎng)成文明的生活習慣
此處的“小”和“大”,不是年齡的大小,不是班級的大小,而是事情的大小。事情有大有小,而文明不分大小,禮儀不分細微,細節(jié)上的禮儀就叫做禮節(jié)。餐桌上不掉落一顆飯粒,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袋、關(guān)掉滴水的水龍頭等等,都是文明的表現(xiàn),而且,往往是細微之處看出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幼兒時代是人生的初始階段,也是人生的啟蒙階段,它的教育關(guān)乎幼兒的成長,關(guān)乎孩子的一生。生活中細小的禮儀,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禮貌”,禮貌分成禮節(jié)和容貌,容貌是自身而言的,包括衣著、穿戴、容顏、表情等;禮節(jié)是同通過與人交往而表現(xiàn)出來的,它包括接人待物、舉止言行以及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和適應。我們的禮儀教育就是抓住身邊的細節(jié),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比如,當我們走在幼兒園校園的時候,看見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井然有序地走著,有的孩子會主動和你打招呼:“你好!”、“老師好”,有的孩子會在老師的帶動下對你說“早上好”、“下午好”等。別看這是個簡單的問候,是一個輕微得不能再輕微禮節(jié),但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因素卻是無法估量的。首先,一聲輕輕的問候能給人以親切感、溫暖感,好話一句三冬暖,冷言半句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其次,聚沙成塔,積水成流,匯流成河,一聲問候雖然細微,但已經(jīng)在孩子的意識中埋下文明的種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久而久之就會在孩子的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一個好的習慣會讓人受益終身,如果一個人連一句簡單的問候都不會,那么,要讓這個人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估計也很困難。這就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姆斯說的:“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p>
2 以身作則,突出教師的表率作用
家長是家里的老師,老師是學校的家長。幼兒時期,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對孩子的言語和行動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在各種環(huán)境中,教育環(huán)境尤為重要,因為教師是幼兒接觸最多的社會主體,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有形無形地傳遞給每個孩子,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教師的生活態(tài)度、言行舉止、為人處世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或直接的影響。有的幼兒回到家里,總是會說:我們老師是怎么說的,我們老師是怎么做的,甚至還會描述幼兒園里的故事,要求家長和自己配合,重現(xiàn)幼兒園的故事情節(jié)。在孩子眼里,老師始終是正確的,老師就是天使,就是守護神,就是自己心中永遠的偶像,有時候,老師在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會超過父母。身為教師,我們深知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深知自己的言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所以,我們不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時刻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名老師,是一名幼兒園的老師??鬃诱f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老師,“身正”是最基本的保證,如果自己都影子歪了,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起表率作用呢?就禮儀教學而言,我們不但要告訴孩子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看到,老師是怎么做的。這一點,我們大部分的老師做到了,因此,才有了今天孩子們的彬彬有禮,才有整個校園的和諧溫馨。
3 以點帶面,營造校園的禮儀氛圍
除了禮儀園本課程之外,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也至關(guān)重要,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說的就是環(huán)境在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作用。環(huán)境是一種教育資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調(diào)動人的情緒,達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就幼兒園來說,其空間環(huán)境僅僅是圍墻內(nèi)幾畝地大的校園,怎樣才能讓這點區(qū)區(qū)空間的教育功能最大化呢?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很通俗,很直接,校園的每一個區(qū)域、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和課程連在一起,和課堂連成一片,走廊、過道、墻壁、操場、教室,甚至是屋檐下的橫梁立柱、空地上的花花草草一枝一葉,都是教育的主題,都是一幅有形的畫,一首無聲的詩。我們可以在主題墻上展現(xiàn)禮儀,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告訴孩子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們可以在區(qū)域角種植禮儀,讓孩子們親手觸摸禮儀給他們帶來的直觀感覺;我們可以在教室里見證禮儀,讓孩子們一抬頭一側(cè)身就能領(lǐng)悟到古今中外名人智者對禮儀的經(jīng)典言論;我們還可以黑板報、宣傳窗、??⑿@廣播等載體宣傳禮儀知識,紀錄學生禮儀故事,讓它們構(gòu)成了校園禮儀的主要陣地之一。總之,校園雖小,但可以布置的點很多,點和點可以連成線,線和線形成面,一旦縱橫交錯的線形成了,網(wǎng)絡也就形成了,濃濃的校園禮儀氛圍也就水到渠成了。
4 以恒持之,強化學生的禮儀意識
有人說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事,卻是最珍貴的事。良好的生活習慣,文明的言行舉止都必須從一點一滴細微的禮節(jié)做起。一個人隨口說一句“你好”很容易,偶爾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也很容易,但要對人經(jīng)常保持親切的微笑,對自己經(jīng)常良好的心態(tài),而且一貫為之持之不變,那就比較困難了。難能才顯可貴,可貴才能可嘉。實藝教育集團把傳統(tǒng)禮儀教育作為特色課程實施以來,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把齊家6+1的課程同自身幼兒園的具體情況結(jié)合起來,一邊教學,一邊探索,一邊總結(jié),取得了禮儀教學的初步成效,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已經(jīng)站在實藝教育集團屬下的各個園所扎根、發(fā)芽。當你進入校園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彬彬有禮,我們的老師以禮相待,我們的校園氛圍,無不讓大家感受到禮儀教育在我們校園的存在,無不感受到傳統(tǒng)美德在孩子們身上扎根。經(jīng)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的教育走向了收獲,我們的校園走進了祥和,我們的孩子懂得了禮貌,我們的老師收獲了笑容。所有這一切,都是禮儀品格教育帶來的變化。如果,我們能將我們的做法不斷擴大,讓我們的成績不斷延伸,比如我們可以在以上各方面的基礎上再開展各種禮儀活動,包括禮儀知識競賽、文明禮儀之星、文明禮儀家庭評比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加深學生的禮儀意識,養(yǎng)成人人遵守禮儀的好習慣;比如我們可以開展有關(guān)綠色環(huán)保、敬老愛幼等禮儀活動,將課堂的禮儀、校園的禮儀拓展到社會上,讓孩子們更深切地感受到禮儀在我身邊、禮儀伴我一生的重要。關(guān)于這一點,正是實藝集團正在做的和繼續(xù)要做的。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禮儀的目的與作用在于使得本來的頑梗變?nèi)犴?,使人們的氣質(zhì)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我們的傳統(tǒng)禮儀教育本著這一出發(fā)點,著重于校園禮儀的教育,通過校園禮儀逐漸展開,延伸到家庭、社會。因此,教師讀的言語行動、生活習慣、學習教學等首先要達到禮儀的規(guī)范要求,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將良好的的禮儀習慣、美好的道德情操傳輸給孩子,讓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階段有一個堅實道德基礎。其實,我們做得還不夠,還要做更多的努力和付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我們再接再厲,用微笑當我們的語言,用文明扶起我們的信念,用禮儀撫育我們的幼兒,將以“禮”“撫”人進行到底。
作者單位
實藝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