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映波
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課堂學習就是要落實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活動,以學習活動來推進語言學習?;诜謱拥恼Z文課堂學習活動已逐漸走進我們的常態(tài)語文課堂中。通過第一、第二學段的閱讀,第三學段閱讀更應著力語言的概括、理解、積累和鑒賞的能力,在“語用觀”的關照下學習語言。第三學段“語用”關照下的語言學習活動,需要在目標導向下的課文篇章、片段語言的學習活動,需要在分層理念下的層層推進的學習活動,需要在過程展學下的學習活動。
一、基于目標,學有針對性
厘清學段目標,明確要點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習活動”的教學目標是隱性的,但筆者細心研究,尋根追跡,充分解讀,對第三學段“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目標與內(nèi)容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初步整理出了第三學段學習活動的語用總體目標。
2.梳理單元目標,明確核心
人教版實驗教材是以“人文主題”為一組編排的,其每組、每篇課文的課堂學習活動目標隱晦、零散于教材中。在緊扣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活動總目標的基礎上,我們從多個角度篩選去提煉單元整組課堂學習活動核心目標的這樣更有助于教者有效地展開教學。
3.聚焦課文目標,明確一個
雖然每一組課文都有共同的核心目標,但是每一篇文章也有各自獨特的語言表達特點??茖W地設定每一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是為了更好地落實課堂教學,更有效地獲得課堂學習成果,實現(xiàn)一節(jié)課一所得。
二、落實分層,學有層級性
1.語言感知的分層,從內(nèi)容到結構
第三學段的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因此,在感知文本語言時,教者應有意識地鋪設分層活動,從基本的內(nèi)容理解到作者謀篇布局的構思都要通過活動的分層來逐步展開,讓學生循序漸進,學有所得。
2.語言表達的分層,從理解到運用
每一項學習活動的確立,應該指向?qū)W習課文中的語言,說課文中的語言,用課文中的語言,通過理解到運用,把課文中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有張有弛、有法有度。
例如:五年級上冊《毛主席在花山》一課教學中,教者的表達分層是這樣設計的:
分層一:探究“在哪里見過?”
課文的最后,還有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出示:
一位老人細細端詳著毛主席,說:“這位首長,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
分層二:觀察見面場景
出示主席和群眾在一起的老照片。
選擇其中一幅圖畫,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主席?
仔細觀察毛主席的動作和神態(tài),想象一下他可能會說些什么?注意細節(jié)。
分層三:仿寫細節(jié)
(1)同桌互相說一說見面場景。
(2)仿照作者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寫幾句話,寫完以后輕聲讀一讀。
(3)學生展示交流、師生評價。(關注學生細節(jié)描寫。)
分層四:小結學法
今天,我們把本單元最后一課提上來先學習了,不少同學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細節(jié)描寫這一表達方法。這組課文寫的都是毛主席,相信學完這組課文,大家對主席的認識會更加深入。
這樣的表達分層,意在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有效的遷移創(chuàng)造,同時對這樣的表達方法進行積累運用。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僅加深了文本的內(nèi)容,更是了解了文章“用法”的準確、“寫法”的精妙,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學習形式的分層,從自主到合作
課堂活動的設計要根據(jù)知識的結構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設計,做到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此,我們的課堂中需要展現(xiàn)學生合作化學習的成果,建造一個合作的平臺,讓學生在合作中展露個性,在合作中互相促進,在合作中獲得提升。
三、跟進展學,學有深度性
1.自我學習,從課前到課內(nèi)
第三學段的教學一般都有課前的自我預習,教師如何將這樣的課前預習結合到課堂內(nèi)容上,這需要教師落實課內(nèi)的“三查”,即獨學時查學習進度和自主探究情況,組內(nèi)展示時檢查出現(xiàn)的問題和準備展示的內(nèi)容,達標測評時檢查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情況。
2.同伴互學,從合作到展示
同伴間的互相學習是活動促進的一種方式,這樣的學習也需要有目的性,有層次性。教師在開展這種互學的活動模式之后,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展示,展示其學習成果,展示其表達能力。
3.教師導學,從評學到研學
教師不是課堂的主角,但課堂不能沒有教師的“教”,這樣的“教”不是滿堂灌,是引,是導,是提點,是小結,是評價,是延伸。
從評價學生練習入手,延伸課外文本的鏈接,這有助于學生拓展閱讀面,提高閱讀量,習得有效的閱讀方法。
基于目標,落實分層,展開教學活動,以語用為導向,以活動為媒介,以合作為助力,以評價為手段,讓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發(fā)展言語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以生為本,順學而導,讓學生在課堂上經(jīng)歷一個把握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表達語言的過程,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以學定教”的有效閱讀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吳忠豪.“教課文”朝向“教語文”的美麗轉(zhuǎn)身[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