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認(rèn)識世界更難的,其實是認(rèn)識自己。怎樣才能把天地萬物看得明明白白,進(jìn)而看清自己呢?最重要的當(dāng)然是要有一雙明察秋毫的慧眼了。
這是“目”字,其實就是豎起來的一只大眼睛。眼睛眼睛,“睛”是我們常說的眼珠子。“畫龍點睛”的成語大家都知道,據(jù)記載,南朝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白龍,但是沒敢點眼珠。別人就問:“你為什么老不點睛呢?”張僧繇說:“我怕點睛之后,它們就飛走了?!贝蠹叶颊J(rèn)為他是在吹牛,非逼著他點睛,張僧繇不得已給其中一條龍點上了眼珠。結(jié)果,一瞬間雷聲大作,這條龍騰空而去??梢姡把邸焙汀熬Α辈皇且换厥?。我們有時候說人“有眼無珠”,就是睜著兩只大眼睛卻看不清是非,不了解真相。
與眼睛有關(guān)的一個動作叫“顧盼”,《詩經(jīng)》里說:“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泵廊说难壑楹诎追置鳎櫯紊?,就是 。“盼”字為何是“目”加“分”呢?講的就是眼睛的黑白分明。人長大以后,眼珠就變得渾濁了,而小孩子的眼睛就黑白分明,黑眼珠晶亮晶亮的。所謂天真無邪,就是擁有那樣黑白分明、熠熠生輝的眼睛吧。
那什么是“盲”呢? 《說文解字》解釋為“目無眸子”,“眸”也就是“睛”。有眼眶,但里面沒有眼珠,這當(dāng)然就是失明了。“盲目”就是指對事物缺乏清醒認(rèn)識,缺乏明確目標(biāo)。
能猜出 是什么字嗎?一個人頂著一只大眼睛,是“見”字。人要把眼睛高高地頂起來,努力看,使勁看,就能看見了。
而“看”字是“目”上搭一只手,手搭涼棚,向遠(yuǎn)處眺望,這個樣子就叫“看”。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字, ,很像一個人站立在廣闊的大地上極目遠(yuǎn)望,這就是“望”字的甲骨文字形。仔細(xì)看,那人的眼睛好像今天的望遠(yuǎn)鏡一樣,能看千里之外,能望日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