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 李利
摘 要: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不僅在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景觀美學及生態(tài)學方面也有著積極的意義。文章通過對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種植形式的分析,深入探討了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混合種植設計模式,通過對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混合種植設計原則的分析,提出混合種植的設計模式并總結了其設計優(yōu)勢,期望為草本植物群落設計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設計;混合種植;設計模式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9-0068-03
Study on Mixed Cropping Design Pattern of Perennial Herb Community
YANG Ying, LI Li(College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Perennial herb community is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ut also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ec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erennial herb community planting for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pattern of mixed cropping of perennial herb community. Through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alysis of mixed cropping, the article proposes a mixed planting design patterns and summarizes its design advantages. Hoping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rb community design.
Key words :perennial herb community design; mixed cropping; design patter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引言
人類對植物的喜愛自古以來就存在,古代植物首先被人們認識是因為它們的藥用和食用價值,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了植物所提供的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和象征意義?!昂习俨葙鈱嵧?,建芳馨兮廡門”,古今中外,歷代詩人寫下無數(shù)關于植物的詩歌,植物之美深深烙印在人類的文化中。除了實用、美學價值外,植物在當今的景觀設計與規(guī)劃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生態(tài)價值。而且相比木本植物生長周期較長、季相變化緩慢的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種類繁多,生長周期較短,變化豐富且更具親和力,設計成本亦相對低廉。①尤其是在自然條件受限的景觀環(huán)境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能夠更好地適應惡劣的自然條件,在提高物種豐富度的同時提高植物的存活率,維持良好的景觀環(huán)境。
綜上所述,植物營造在美學和生態(tài)學中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更充分的使用多年生草本植物,發(fā)揮草本植物群落的美學價值,研究其在不同生境環(huán)境中的適應性和應用情況,同時實現(xiàn)生態(tài)價值的雙贏,是當下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具有重要價值的研究課題。
二、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設計形式
(一)單一種植
單一種植(表1a)是指在大面積的植物種植設計中使用一種或兩種植物構成的植物群落填充綠地空間,這種種植方式能夠很好地再現(xiàn)植物景觀簡潔、純凈的美學價值。隨著生態(tài)設計手法的提出,大面積單一植物種植的設計模式賦予植物“原生態(tài)”的設計內涵并廣泛應用于生態(tài)型景觀設計中,種植規(guī)劃上,由于大部分的種植塊面內只有一種植物,單一種植不需要復雜的設計技術,但是由于使用面積較大,后期管理控制有一定難度。
(二)組團種植
組團種植(表1b)是植物規(guī)劃設計中最常使用的設計方法,相較于單一種植中大規(guī)模使用同種植物,組團種植提倡多層次構建植物景觀,將相同品種或是同科屬的植物成片成團種植,這種設計方式通過對群落中不同植物的色彩、質地的設計提倡更自然地設計多年生草本植物②。
草本植物群落組團設計形式在大尺度或小尺度的景觀空間中都比較常見。種植手法是先設計植物群落的邊界及形狀,將植物通過高度、顏色、花期等篩選設計后再填充進去,使植物群落的肌理的變化和多樣性程度上有更豐富的效果。但不同植物群落的邊界通常比較僵硬,造成形式的呆板,降低了視覺質量 。目前草本植物組團設計模式中存在兩種極端的種植形式:一種是強調“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將植物以三五成叢的模式布置,著重將植物的觀賞價值放在首位,容易導致植物景觀效果缺乏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忽視生態(tài)功能的發(fā)揮;另一種種植形式過于強調生態(tài)效果,大規(guī)模密集式種植造成視覺效果下降及社會功能的缺失,使植物景觀給人呆板、雜亂的印象。
(三)混合種植
混合種植(表1c)建立在對自然界植物群落的模仿和再現(xiàn)的基礎上,這種種植設計方法完全不需要規(guī)劃的種植模式,以林學和生態(tài)學理論為指導,強調以撒播的形式構建更加復雜而多層次植物群落③。種植時將選定的物種盡可能均勻的分布在整個種植區(qū)域,滿足物種存活所需的最低數(shù)量,單棵的植株在群落中能夠“自我稀疏”,與毗鄰的其他植物競爭陽光等自然資源④。所以在草本植物混合種植時,為了將植物群落設計成可持續(xù)且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需要提前計算出草本植物的種植密度,種植密度需要依據(jù)植物群落的潛在生產力和種植場地的自然情況來決定。⑤
這種種植設計中每種植物的確切位置并不是預先確定,而是隨機分布;植物品種的選擇需要根據(jù)棲息地條件的不同,綜合考慮不同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花期、高度等來精心挑選。這種種植模式給人一種自然野性的效果,植物群落較穩(wěn)定且較少需要維護管理,其背后的戰(zhàn)略思想是為綠色公共空間創(chuàng)造一個生態(tài)健全,競爭平衡,包含植物理想類型的植物群落,適宜于種植在大規(guī)模的景觀空間中。
三、混合種植設計的原則
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的混合種植設計需要考慮以下設計原則:
(一)生態(tài)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設計中需要將植物生態(tài)策略作為植物選擇和設計的基本要素。生態(tài)學家Grime依據(jù)棲息地中限制植物生物量的兩類外部因素:限制植物生長繁殖的自然壓力,如缺水、陽光暴曬、營養(yǎng)缺乏等和破壞已有植物量的干擾因素,如食草動物的破壞、病菌、風、霜、人類踐踏等將植物分為三類:競爭性植物(C-)、耐壓力植物(S-)和雜草型植物(R-)。⑥它們應對環(huán)境的策略即植物群落的生態(tài)策略。三類植物生態(tài)特征(表2)各不相同,為了保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的穩(wěn)定生長,設計時需要確定不同植物的生態(tài)策略。一般來說,在在種植單元中植物種類越多,它所支持的其他物種豐富度越高,通過提供更廣闊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地。
(二)美感度
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混合種植時需要依據(jù)設計目標選擇草本植物群落的設計主題,通常包括色彩主題、文化主題、功能主題等,然后再選擇群落內的主導植物、骨架植物等。在一個理想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中,植物花期需涵蓋春、夏、秋三季,花隨著植物植株高度增加而依次開放,即花期越晚的植物植株高度越高,春季開花的植物株高最低,夏末及秋季開花的植物株高最高,這樣能夠避免早期開花的植物被周圍的植物遮擋,從而實現(xiàn)觀賞期的延續(xù)及空間上生態(tài)位的合理分布。⑦
(三)功能性
要充分考慮草本植物群落的生命周期及生長規(guī)律,保證群落中有兩年生植物及多年生植物、生命周期較短及較長的植物等不同類型的草本植物存在,同時考慮群落中不同植物的短期動態(tài)、長期動態(tài)、不同季節(jié)的高度、色彩、生長情況等因素,使草本植物群落設計的美感度、穩(wěn)定性、季節(jié)性等效果得到充分發(fā)揮。
四、混合種植的設計模式
在混合種植模式中,為了保證視覺上賞心悅目和植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選植物需要根據(jù)植物特性需求將植物分成4類,主導植物、伴生植物、補充植物及散布植物(表3)。主導植物構成植物群落的框架,由一種主要的植物構成,植物策略類型為C-/C-S/S-;伴生植物與主導植物一起決定植物群落的特色和結構,通常由5~10種植物混合構成,植物策略類型為C-/C-S/S-;補充植物通常是生命周期較短植物,能夠在植物群落播種后快速覆蓋地面,主要用于景觀展示,由3~5種植物混合而成,植物策略類型為R-/R-S/C-R;散布植物一般選擇生長期較短的植物,不需要太多的生長空間,能夠隨意播撒在植物群落中,當植物開花時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
草本植物群落設計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不同植物群落相鄰處分隔明顯而呆板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在混合種植時不同植物群落之間需要保留三米的混合種植區(qū),植物群落交匯地帶依據(jù)不同的比例漸進過渡(圖1)。
五、草本植物群落混合種植設計的優(yōu)勢
(一)經濟效益
在傳統(tǒng)植物種植設計中,植物的管理維護措施通常以同一類的物種維護措施為基礎,因此不同的物種需要采取相對應的管理維護措施,所以管護時工程量較大。然而植物群落種植設計往往更關注群落的整體景觀而非個體表現(xiàn)。而在混合種植設計中,植物選擇時首先會排除維護需求高的物種。因此,在后期的管理維護中,采取的維護措施僅僅是對群落中的植物在同一時間應用統(tǒng)一的維護措施。而傳統(tǒng)草本植物群落后期管理維護需要滿足每一單獨物種需求,使用公式表達即總維護=Σ(物種1+物種2 +物種3+……+物種n)。④
(二)社會效益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城市綠地空間中,相較于都市中孤植樹及修剪草坪等傳統(tǒng)景觀形式,大眾更青睞于群落結構及層次復雜、物種較豐富的草本層植物景觀⑧。同時,混合形式的草本植物群落種植方式由于多種物種的使用,增加了植物的多樣性,而植物多樣性又對動物多樣性的實現(xiàn)起到了積極作用。
注釋:
①張佳平,丁彥芬.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草本植物資源及園林應用展望[J].中國園林,2011(06):71-76.
②舒婷婷,陳夕雨,胡永紅等.辰山花園,四季樂章—上海辰山植物園大尺度花鏡的探索[J].中國園林,2015(05):52-58.
③Hitchmough J.D, De La Fleur M, Findlay C. Establishing North American prairie vegetation in urban parks in northern England. Part 1. Effect of sowing season, sowing rate and soil type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6):75-90.
④(英)詹姆斯?希契莫夫.城市綠色基礎設施中大規(guī)模草本植物群落種植設計與管理的生態(tài)途徑[J].劉波,杭燁 譯.中國園林,2013(02):16-26.
⑤der Werf H M G, Wijlhuizen M, de Schutter J A A.Plant density and self-thinning affect yield and quality of fibrehemp (Cannabis sativa L.)[J]. Field Crops Research, 1995(40): 153-164.
⑥Grime J P.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three primary stragies in plants and its relevance to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theory[J] .The American Naturalist,Vol. 111, No.982(Nov.-Dec.,1977):1169-1194.
⑦Hitchmough J D. New approaches to ecologically based, designed urban plant communities in Britain: do these have any relev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itie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8, 1(02): 10,15.
⑧Burgess J, Harrison C M, Limb M. People. parks and the urban green: a study of popular meanings and values for open spaces in the city[J]. Urban Study ,1988, 25: 455,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