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輝 胡孝華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26-02
在寫作中,我們往往強調(diào)“風頭——豬肚——豹尾”?!氨病?,即能給人以強烈閱讀沖擊力的精彩文字,簡潔且有力。記敘文尤其需要一個美而有力的結(jié)尾。這里所說的“有力”,并非感天動地之言,也非驚世駭俗之論,而是綜合文章的整體敘事,在結(jié)尾處能讓讀者有獨特的審美感受或“頓悟”的文字。美得結(jié)尾,或使讀者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進一步領(lǐng)會文章的主旨大意;或能喚起讀者的遐思與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好的結(jié)尾或戛然而止,余韻悠長;或首尾圓合,氣脈流貫;或峰回路轉(zhuǎn)后,豁然開朗;或曲折含蓄后,抖出包袱等等。結(jié)尾的方法林林總總,各有奇妙。我們在寫結(jié)尾時,必須從全局來考慮,以求更好地表達中心,達到寫作的目的,給文章再增“亮色”,再留精彩,收到“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效果,開拓出更大的審美空間來。
那么,寫好記敘文的結(jié)尾有些什么技巧可言呢?縱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筆者歸納出四種方法供大家借鑒。
一、“情景暗示,柳暗花明”法
這種結(jié)尾方法,就是在文章結(jié)束時,以全文的內(nèi)容為依據(jù),用情景描寫的語句對文中的人物或事件加以烘托渲染,含蓄地點明故事的主旨,將文章的主題暗示出來。這種方法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能增添文章的余韻。下面看一篇高考優(yōu)秀作文:
風
近來天氣不大好,總是大風夾著漫天塵沙,肆意刮遍小城的每一個角落。大清早,張老頭就起來了,一看外面,張口就罵:“什么鬼天氣?這也叫春天么?我們那時候??”“爹,”小張打斷了張老頭的話,“這叫‘沙塵暴,是伐樹過多,水土流失造成的,您罵有什么用?趕早吃飯吧,我今天還得去趟王局長家,我找工作關(guān)鍵就看他的態(tài)度了。”張老頭望了望柜上的一大包禮物,憤憤道:“罵沒用,沒用……一股歪風!”
吃完飯,小張就拎著那包禮物出門了。看著兒子在風中漸漸遠去的身影,張老頭深深地嘆了口氣。瞧著外面的風小了一些,張老頭決定出去溜達溜達。
忽然,一些沙塵瞇住了張老頭的眼,他不覺又罵道:“這股鬼風!”這時,后面有個人拍他的肩膀,回頭一看,原來是老俞。張老頭開始抱怨如今世風低下,兒子找工作要送禮。
看張老頭憤憤的樣子,老俞也覺得不公平,不過只是拍了拍張老頭的肩膀,安慰道:“老弟,慢慢的總會好的。外面刮風,回家吧。”
于是,張老頭回了家。半晌午,小張回來了,手上還是提著那包東西,張老頭心頭一緊,問:“嫌少,不給辦?”小張很興奮地說:“不!王局長可真是個大好人,大清官,他說一切按政策辦,該怎樣就怎樣。至于禮,是不該送的,送也不會改變規(guī)矩?!薄笆菃幔窟@太好了,看來老俞說的是對的,慢慢的總會好的。”
這時,從窗外吹進來一縷暖風,柔和而溫馨,滲進老張的心里,讓他很愜意……
該考生在文章的結(jié)尾處運用了情景描寫的暗示技巧,由“沙塵之風”轉(zhuǎn)到“煦暖之風”。情景的轉(zhuǎn)換,含蓄地表達了社會風氣的轉(zhuǎn)變,賦予作品以亮麗的色彩。這個結(jié)尾可看成“情景暗示,柳暗花明”法,結(jié)得高明。
二、“峰回路轉(zhuǎn),出人意料”法
這種方法是指文章在敘述到結(jié)局的時候突然逆轉(zhuǎn),出人意料,讓人感覺這樣的結(jié)局似乎背離了原本的行文思路,但馬上又能使人在吃驚之余領(lǐng)悟到其中的深長意蘊。
我們來看2009年高考廣東卷優(yōu)秀作文《如此常識》。此文是這樣展開敘述的:小王和小李是新來的學徒,廠里分配了兩個師傅,分別帶領(lǐng)他們。原先廠里給小李安排的是最優(yōu)秀的張師傅,可不知為什么,小李竟要求更換。培訓很快開始了,張師傅嚴格要求小王,小王每天累得滿身大汗。相反,小李每天跟著師傅徐科長應酬交際,技術(shù)沒學多少,油水倒是撈了很多。小王問小李這是為什么,小李告訴小王,有人脈才有前途,并拍拍小王的肩膀說:“這是常識,懂嗎?”小王回去和張師傅交流,張師傅卻說:“有過硬的技術(shù)才有前途,這才是常識。”最后的結(jié)尾是:
一年后,培訓結(jié)束,適逢國家需要高技術(shù)人才之際,優(yōu)秀的張師傅做了廠長,在廠里掀起“學扎實技術(shù),為國家效力”的熱潮,小王以優(yōu)異的理論成績和過硬的技術(shù)操作順利畢業(yè),升任高級技師,月薪過萬。至于徐科長,由于親戚受賄被捕,自己也因為沒有實際才干而下崗了。小李的如意算盤打錯了,他只得重新從學徒做起。
廠里又分配了一個師傅給小李,培訓開始當天,小李驚訝地看見迎面走來的竟是小王。莫非……“沒錯,我就是你的師傅”,小王湊近他耳邊小聲說:“還要告訴你,有真才實學才有前途,這是常識,懂嗎?”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著小李愣住的樣子,開心地笑了。
故事的結(jié)尾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凝神深思,終能品味出按照“如此常識”行事的人,最終不會有好前途的道理。文章峰回路轉(zhuǎn),曲折生動,構(gòu)思精巧,令人拍案叫絕。
三、“提煉升華,蘊含哲理”法
如2011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題,要求考生根據(jù)“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不會過去”這兩句話的寓意作文。我們來看一篇滿分作文:
心 雨
是誰讓我們難以記憶?又是誰讓我們難以忘記?能過去的當然過去,不能過去也仍然要過去。人總是在無奈中醒悟。
——題記
父親是嚴厲而慈愛的父親,瘦小的身軀獨自支撐整個家。幾畝玉米地不足以換取孩子上學的費用,因此,他晚上還堅持在外奔波。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好,而逐年增長的學費也壓彎了他的腰。
轉(zhuǎn)眼已十幾個春秋,當年的孩子已成為年輕力壯的青年。為了照看好父親的那幾畝玉米地,他執(zhí)意拿著哨棒守夜。
似水流年,當年健壯的父親也已憔悴了容顏。為了湊齊孩子上大學的費用,他堅持每晚去看看莊稼的長勢。在一個靜謐的晚上,守夜站崗的孩子聽到了田地里傳來一些聲響,隨后見一個黑影竄入其中。為了父親辛勞的成果不被竊取,他顧不上害怕,就拿起哨棒緊跟在后面,在一處轉(zhuǎn)角對其當頭一棒。
一個熟悉的身影應聲倒下,一座名為父親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聲響不大,卻將一個孩子的心震碎成沙。
后記:寬闊的臂膀擔不起歲月的重量,一切不能忘記的也只能先跨過去,然后在某個人生時刻,它們會突然醒來。生活總是在忘記與銘記之間,使人成長。
孩子誤傷了父親,這一慘烈的事實是不能輕易忘記的,卻又是人生中不能不邁過去的一道坎。這就是人生中的無奈。文末“后記”中的話,是感喟,是議論,充滿哲理,具有思辨色彩,使原本無新無趣的故事陡然煥發(fā)異彩,生發(fā)出無限的滄桑感。作者的精到點化,才是文章出彩的關(guān)鍵,這就是議論升華之妙。
四、“營造意境,余韻悠長”法
提到意境,好像通常都是詩歌、散文才具有的。其實不然,在記敘文中同樣也講究意境,尤其是在結(jié)尾處,營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往往能提升文章的格調(diào),讓你的作品優(yōu)美蘊藉,回味無窮。這種方法多運用于抒情性的記敘文,一般選取一些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雖不言情,但藏情于景,使文章顯得情深意濃。下面是2011年高考上海卷優(yōu)秀作文《回到原點》中的片段:
盛夏的夜晚蟬聲聒噪,仿佛永無休止地宣泄著對熱氣的不滿……
忽然,教室后方騷動起來,同學們不怕炎熱,擠作一團,各不相讓。我好奇地擠過去一看,啊,竟然是兩只螢火蟲!有多久沒見過螢火蟲了呢?在童年記憶中,每逢夏夜,我都會在老家的田邊抓螢火蟲……
我小心翼翼地把兩只螢火蟲放在一片寬闊的綠葉上……讓它們緩緩地起飛。伴隨著雨聲,兩只螢火蟲沒入到黑暗的草叢中去了,但我仿佛還能看見那如脈搏般跳動的一明一滅……
我直起身來,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涼的空氣,頓時暑熱全消。我忽然覺得我們就像是螢火蟲,飛進了水泥森林,從此告別了寧靜的自然,耳邊充斥著迷離的電子音樂,放眼過去多是無病呻吟的文字,我們漸行漸遠,似乎離自然這個原點越來越遠……
風起了,鼓動著我的襯衣與思緒,我下定決心,暑假要回到告別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著夜風能把一朵螢火吹入夢中,讓我回到自然這個原點。是夜,流螢入夢,我回到了原點。
本文別具匠心,尤其是文末夢見螢火蟲的描寫,融入議論、抒情、以生動的筆觸,營造出優(yōu)美含蓄的詩意,表現(xiàn)了都市人渴望回到自然這個原點的心理。言短情長,余韻悠然,如清風,絲絲縷縷,縈繞回環(huán),這就是營造意境的妙處。同時,作者運用首尾呼應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瞻顧,渾然一體。
記敘文的結(jié)尾技巧遠非這幾種所能道盡,但應當指出的是,結(jié)尾只是文章整體構(gòu)思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只要能順應文路,自然得體,便是好的。